关于我国石油地质理论新的进展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不仅天然油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人们对地质的认识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阐述了我国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地质理论 石油地质 石油勘探
  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创新。它究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人们各有看法。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天然油取得了不错的年产量,在地质认识上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石油地质理论上所做的贡献很多。就我国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一、有机成油论
  这一理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可以使用的。当然,外国有赞成无机论的人,我国也有,只是比较少罢了,作为理论探索,其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陆相生油论
  可能这就是我国的特色,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陆相生油论对石油地质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陆相生油,现如今年产量达到1.6亿吨是不可辩驳的。以前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年产量仅几万吨,现如今达到这样的产量是非常不易的。我国地质方面的前辈凭着勇气与毅力最终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出了将近200亿吨的天然石油储量,这样陆相生油论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地质理论的地位便确立起来。
  三、生有凹陷控源论
  有了上述的两点,在沉积盆地内找出油气藏就非常简单了。所以,我国在进行油气勘探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提供利于烃源的沉积盆地的凹陷周围的基础。
  四、圈闭富集论
  它是在各种圈闭条件的作用之下,比如断裂遮挡、背斜构造、地层以及岩性圈闭等等。
  五、煤成烃论
  在探索和开放能源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煤和油气是不能够共同存在的,有两点原因:从成份上来讲,煤是碳水化合物,油气是碳氢化合物;从成因上来讲,煤是含有氧气的,而油气则必须脱离氧气,这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对于含煤层系和含煤盆地,石油勘探家一定不要靠近。20世纪80年代,在苏桥潜山的探索中,含有煤成气的组份特征被发现。但是,很多研究者却各有各的说法,比如,有的人认为地下气流主要是从第三系烃源中而来,只是在少量上古生界煤系沉积中的气流中也有混入,所以在这个地区上,古生界煤层不仅非常薄,而且残留范围受到限制;也有人则认为气流主要是来自于上古生界,不然的话,从何而来的特异指标呢?所以,这个理论是成立的。
  很显然,石油地质理论不仅仅包含上面几点,还有演化、运移、保存等,本文仅就油气藏形成条件方面展开探讨。
  勘探刚开始的时候,先对利于生成油气的盆地进行选择,而后可以在其中找到有利的构造带,再在它的高处对探井井位进行布置。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就派来了专家对我们的找油工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五个前提,即:生、储、盖、构造和压力。前面的四个不用再进行解释了,对于“压力”,说起来容易,却不容易执行。根据这个专家的说法,如果压力不存在的话,那么油气怎么会从井底喷出来呢?而于现场工作的人员则认为像那么致密的陕北叠系砂岩是不会冒出油气的,那么压力怎么来表示呢?在开始进行钻探的时候,如何得知目的层的压力是多少呢?因此笔者对第五个要素一直存在疑惑。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克拉玛依油田出油,不同的位置和深度,井喷效果也不同。后来见到了井多了,才明确知道它的喷油状况跟这个井的原油性质和含气量具有很大关系,却与压力系数没有关系。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大庆油田被发现,它的储量的富裕程度可以排在全国的第一位。6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松辽盆地进行了很大规模的钻探,那个时候并没有找到新的像大庆这样的油田。1963年,在田在艺副指挥对勘探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松辽盆地含油气的重要规律,并对形成油气藏的要素进行了归纳:生、储、盖、运(移)、圈、保(存)。这六个要素的提出跟过去相比具有非常大的进步,随后,许多地质学家对油田进行了研究,各自归纳结论,总结经验,在提出“要素”的时候跟上面所描述的相近或者有一点的补充。
  其实,作为油气藏形成和存在的几个要点,只要对“生、储、运、圈、保”加强注意就可以了。这是由于“盖层”的作用实际上已经在“圈闭”中包含了,“圈闭”不仅仅是在平面上形成闭合,它的上面如果没有盖层,那么在三度空间上就没有办法形成圈闭。
  除此之外,对于油气藏的压力也十分重要,过去的一些领导把它作为油田的“灵魂”,是不是灵魂暂且不论,但是对油气层的压力进行实测、掌握和研究的时候,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压力值的大小,关键之处是压力与目的层深埋的比例的大小,也就是压力系数。如果压力系数大于1,并不一定不是好现象,大多数在没有经过充分运移的原生油气藏中有所反映。新区探井在进行钻井液密度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较为困难的,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只把1.2作为代表,意思是比1大一点,还有余地存在,井场的防喷准备做好了。其实,很多高压油气藏通常是只能做到“一鼓作气”,并不能长久,大概是因为在生油岩系的一些低渗透层中,压力没有向外面释放导致的;大多数正常油气藏的压力系统是接近于1的,这表明它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运移,在合适的储层和圈闭内存在,其中流体压力近乎平衡。因此,油气层“压力高”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在钻探中非常值得注意。十多年以前,一些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对外国的一些资料进行引进的时候,就强调要把高压异常带中的油气找出来。在冀中的廊固凹陷的实际操作结果,虽然找到了,但是由于存在时间短而失败。
  参考文献
  [1]李德生.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01).
  [2]谯汉生,李峰. 深层石油地质与勘探[J]. 中国石油勘探. 2000(04).
  [3]赵文智,何登发,宋岩,靳久强. 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J]. 地质论评. 1999(03).
  [4]赵文智,王红军,王兆云,赵长毅,汪泽成. 天然气地质基础研究中的几项新进展及其勘探意义[J]. 自然科学进展. 2006(04).
其他文献
摘要:平方王油田是一个老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而滨8-3块位于平方王油田穹隆背斜构造中部,为低渗透常压具有气顶的穹隆背斜构造岩性油气藏,1971年投入开发,目前综合含水率89.3%,采出程度57.34%,注水开发后期进入高产液,高含水,产能递减快阶段,针对这一开发形势,采用区块扶停水井,油井补孔换层开采,封卡出水层等措施,提高区块开发效果。  关键词:开发中后期 高含水 采收率 低渗透  1、 概
通过对110KV长征变电站发生的一起由于10KVⅡ段PT故障,造成全站失压的情况分析,找出了事故原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液态排渣固体废弃物旋转燃烧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固态排渣方式。而液态排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能源直接推动着我国的发展。煤制油项目作为当前西部大开发中的开发项目之一,能够有效的将煤炭进行转化,在缓解煤炭运输压力的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我国能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此,本文针对西部煤制油项目可容纳规模与能源替代效应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西部煤制油 可容纳规模 能源替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