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挂碍心即佛——读佛经所感点滴

来源 :五台山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此岸即沉沦,彼岸即解脱。以心而论,“有挂碍之心”即是此岸,“无挂碍之心”即是彼岸。佛法超越于世间法,不坏世间法。为了修行了生脱死,必须去掉分别之心;但是,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劳动实践,叉必须运用分别之心,这就构成了一种形式上的悖论。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就需要佛法的般若妙智。为了在人间弘扬光大佛法,使佛教所主张并孜孜以求的无挂碍心、大清净心、大智慧心、大慈悲心深入人心,就成了佛教信众神圣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总称。它指以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人口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子产品进入了普通家庭。彩色电视机、电脑、冰箱、空调、高级音响、卡拉OK机、游戏机、录像机、摄像机、传真机、VCD机......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但同时也带来了无形的隐患,特别是冬春寒冷季节,要重点预防电子雾和有害气体。那么,平时使用家电须怎样预防呢?
本文以Thornburg&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简称为SAM)理论来分析涉及“请求”的误解产生的原因。我们先简述了SAM理论和“请求”脚本,然后把涉及“请求”的误解分为三类并用SAM理
首先从符号学和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评析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可以看出索绪尔的语言思想为动态选择观、系统层次观和多功能符号观提供了内在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把语篇看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