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代君子人格建构启示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了国际社会逐渐会成为一个你我之间相互包含的“命运共同体”。而君子人格是对德才兼备的人的总称,君子人格在道德建构上给了世人很多启示,有利于人们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君子人格;道德建构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Xi Jin Ping proposed the "human fate community" thought. It show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fate community" between you and me. The gentleman personality is the general name for the people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The gentleman personality gives the world a lot of enlightenment in mor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Key word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Gentleman Personality; Moral Construction.
  一、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指的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第一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思想是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中国未来将如何发展作出了关键性的判断。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来以后,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持和赞扬。
  所谓共同体,就是指人们在一个共同的条件下所集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是许多国家在某一方面所组成的集体组织。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中包含了各式各样关于主观和客观上的特征。这些特征覆盖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风俗、文化、身份、地位、价值观等,因而在不同的层次上所展示出的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人本质就是共同体。共同体具有显著群体性,它可以称作为广泛人类群[1]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同时要适应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独自处理全球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各国之间理应互助发展。既然是谋求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倒退回以前那种自我封闭的时代。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要做的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世界经济越往后发展,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就更多。这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引方向。只有像中國这样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会主义国家,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友好的推动世界各国的整体利益。这样的举措超越国与国之间的局限性。中国向世界各国抛出“橄榄枝”,中方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发展“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欢迎各国搭中国发展的“便车”。这体现了“合作”,“共享”的中国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形成世界魅力,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大国崛起之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特征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特点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如何把握时代的方向是人类永不过时的话题,这是关系到国家在未来该如何发展,是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世界多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大大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日趋频繁,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之大势。
  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三次飞跃。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时代的主题。人类经历了以革命和战争为主题的时代,那时的人们渴望和平,然后经历了大力发展工业为主题的时代,那个时候国与国之间争相提高本国的工业水平。再到后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时代的问题找到了合适的对策,因此习总书记空前独创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个理念正在不断发展为现实,这样一个理念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让世界各国互惠互进
  细数历史,我们会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永久的获利。只有与世界各国合作,不断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才是一个国家能够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意加深与世界经济的友好贸易往来,愿意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愿望。但是如今世界依旧充满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较为严重,各种环境问题、人民的安全问题,以及恐怖势力的威胁仍在世界蔓延。世界各国只有团结在一起,不搞分裂不搞恐怖主义威胁,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所面临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需要从世界面临的复杂实际问题出发的,只有在这场挑战中兼顾各方的利益才是最佳的发展之路。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相互包容的特点
  我国历史虽源远流长,但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我们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其他方面的不同,歧视或是拒绝与其他国家合作。而且,我们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中方愿意为全球治理提出“良方”。这体现了中国长久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与墨家所倡导的“兼爱”思想有关联,墨家将“仁爱”发展至人与人之间平等、无差别的博爱。墨家关怀下层民众,提倡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2] 。把国家的命运前途与世界人民渴望的愿景紧紧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世界各国才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中国愿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各国之间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相互吸收借鉴各自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这体现了中国“大同文化”的精神,孔子曾向弟子述其志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那时的人们各自追求符合自己适合的目的。各自都应该得到各自应有的对待,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今天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这是“大同思想”的一种延续。中国有信心担起引领世界发展的神圣职责。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也代表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这样的倡导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回应,中国先后分别与巴基斯坦,哈沙克斯坦,柬埔寨,越南,俄罗斯以及非洲大陆等国家建立了命运共同体,积极打造周边邻国的共同体建设。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杭州峰会、亚信峰会等等。中国证明了自己是可以将有利的方面汇集到各个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时代的新主张,普遍适用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是可行的,是能长远发展的。
  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和为贵”为外交政策的国家。更不会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去侵略任何一个国家,干涉其内政。这与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息息相关。我国一向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自己国家发展道路的权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任何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去侵略他国的行为都会都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谴责。中国积极推进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按照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深化与周边邻国的关系;秉承真诚的态度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友好团结合作。这一点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也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
  三、何为君子人格
  (一)君子的由来
  “君子"一词,早在《易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到后来上升到了士大夫也就是读书人的道德品质是从孔子开始的,并且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道德典范。“君子”成为人们对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最高赞誉,“君子”成为了美德的化身。《孟子》一书中曾提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成人之美,不承认之恶”,这说明了“君子”是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行为友善,能够助人为乐,这是“君子”思想的一个基本的品质。《荀子》中也提及道“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里表明了“君子”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在对待别人的短处时,应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其实在先秦时期“君子”二字并不是关于具有高尚道德人的总称,而是在当时对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的一种称呼;在后来,儒家学派赋予了其“道德”的含义,并以“君子之道”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可以说,“君子”在古人心中就是德才兼备的典范,为人处世的楷模,社会伦理思想发展的目标,治国理政的栋梁。
  (二)君之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建构
  君子人格產生于封建时代的社会背景。“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等,在这里,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显得尤为明显,“君子”代表着聪明与智慧的典范,而“小人”则表示愚昧与无知。当时的“君子”确实拥有着一定时代的局限。那时的“君子”更多的强调关于道德的追求。而对于利益的追求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一般指“卿、大夫、公侯、天子”[5]这类人,这类人在当时社会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孔子指明,只要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君子”的思想,实行仁义,能够为百姓的安危着想,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儒家学派的“君子人格”的思想是儒家文化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任何时代的人们都需要道德的指引。如果一个社会只以利益为其最高的价值最求,整个社会将变得唯利是图,这样的观点是在治国理政的方法上是不能建立起牢固的根基的。只有内外兼顾,才能让社会的风气得到净化,道德规范才能更合理的建构。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君子人格关于道德建构的启示
  “君子人格”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们并不要求现代人去做古人所向往的“谦谦君子”,但这并非说孔子塑造“君子”人格的理论在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相反,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它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的重要意义。孔子曾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6]。这五种美德是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惠爱、它们贯穿了仁爱之魂、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是其核心与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体现了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相契合,经过适当改造注入时代的基因,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体之中,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的力量。
  真正把“君子”思想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
  这种道德,指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是“君子”就应当自强不息,不阿谀奉承,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要有活在这世间的浩然正气。“君子”在社会中应该是良好公民,要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要惩恶扬善。要从善如流,不与世俗中丑恶的现象同流合污。   第二,要具备应有的礼节。
  真正的“君子”礼节应该做到人前举止体面,仪态端庄。在与人交谈之中,言语得当,在别人谈话时耐心倾听。该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做到收放自如。自己的文采和质朴要相互协调,这样才是“君子”之道。内修为德,外现为礼。总之,在生活中,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因而恰当的表现出这份尊重,就是礼节在生活中的正确运用。
  第三,要有远大的志向。
  要心系国家,敢于将天下大任担于一肩。把民族乃至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鸿鹄之志。也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心态。不为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最初所追寻的“君子人格”。在这个知识文化丰富的时代,要勇攀知识高峰,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知识和力量。以自己最饱满的精神姿态面对每天的生活。以自己的积极心态去影响周围的人。
  第四,要具备顽强的力量。
  这里的力量,不仅身体要有力量,而且要有顽强的毅力,头脑聪慧的智力,思想心态的活力,慎思明辨思维的灵活力,明辨是非的判断力等等。我们终将是要投身于社会的发展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我们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身的能力,更应该在发展能力的时候时刻不忘“君子”思想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到行正义,慢慢完成自身的蜕变,把握时代方向,顺应时代的主题。从个人,从群体,到社会,再到国家。
  这四点反应了在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时,不仅是就当代社会变革的思索,同样要立足于理想,更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在世界這个“快速列车”中平稳前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性,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梦,有利于拓宽我国的国际交往,有利于体现中国的一个古老文明大国勇于担当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自身经济文化发展的实力,有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参考文献:
  [1] 安宇宏.人类命运共同体[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2): 第87页.
  [2]吴毓江.墨子校注[M] .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3]孔子.论语·公冶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黄朴民.白话四书·论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第59页, 第74页, 第178页.
  [5]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15页.
  [6]杨树达.论语注疏[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第292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们逐渐关注室内设计的同时,软装饰的类别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再只是单纯的通过装饰物来进行装饰,更多的采用了新兴的手段来改变空间的布局光线,氛围层次。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空间进行大胆的装饰,使得空间更具有系列性和整体性。在室内设计发展的今天,软装饰已近逐步走入每家每户当中,成为人们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线。  关键词:生活;空间;软装饰;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的玉雕艺术创作题材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而传统题材还是占主导部分,这跟着玉雕作品的根本属性相关,以及它所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关。它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内在需求,所以传统题材在历朝历代的玉雕创作中被继承下来。传统题材可分为传统花鸟、传统动物、传统人物、传统器皿这四大类。  关键词:玉雕;传统题材;工艺;  一、创作中的传统花鸟题材  花鸟题材是较晚入玉雕创作中,最早出现于国画,唐代时
期刊
摘要: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服装业发展也日趋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服装制版。CAD 技术、三维人体测量与服装模拟系统、数字化建模技术、服装样板数据库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柔性缝制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已逐步有效支持服装制版工程,并呈现出可操作性强、可更新性强、可共享性强的应用特征。在提高服装制版精准度、提高服装制版效率、提高服装制版的样式多元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积极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从罗店麦草画艺术的装饰性角度着手研究,通过对罗店麦草画艺术的装饰构图、装饰色彩、装饰造型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罗店民间麦草画艺术装饰性语言的典型特征,总结罗店麦草画艺术强烈装饰性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装饰性;麦草画;构图;造型;色彩  一、汝南罗店麦草画概述  汝南罗店民间麦草画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材料、精巧的工艺和艺术表现力,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文化主体意
期刊
摘要:北宋徽宗时期,内府收藏书画出现了一种新的装裱式样——宣和装,并常盖有宋徽宗御用的“宣和七玺”。本文概述了晋至北宋时期的装裱情况,对宣和装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并以宋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为例具体分析。同时,宣和装在鉴定书画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佐证作用,本文以《游春图》为例作具体阐述分析。  关键词:宣和装;装裱;鉴定  一、晋至北宋时期的装裱情况  装裱对于书画的保存与流通起了很大的作用,唐
期刊
摘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文明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程,既是建设乡村文明事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证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程;基本文化权益  农村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
期刊
摘要:如今装饰装修市场工作人员分工的混乱,极易造成工程纠纷,让业主、住户对装修的过程和使用越来越不放心。在装修施工前后过程中,如何让装修施工更规范?让业主、住户更放心?除了追加预算成本和被动选择装修公司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影响装修效果细节的了解和把控,装修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是控制最终装修效果细节的关键,所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装修材料;施工;装修效果  房屋装修施工的工期不等,材料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抖音作为最热门的音乐段视频app,为网络音乐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抖音中热门的网络歌曲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曲式结构重复,固定又简单的和声走势,单一的律动性,直白的歌词等,同时对于音乐段视频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具有特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抖音 网络歌曲 创作特点  多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网络原创音乐人涌入数字音乐平台,创作出了许多网络音乐作品。今年音乐短视频app“
期刊
维克·穆尼斯于1961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是一位知名摄影艺术家。穆尼斯以系列作品见长,善于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创作,比如钻石、糖粉、线头、巧克力糖浆甚至是垃圾。他的灵感或来源于流行时尚或是艺术史上佳作,影像总是充满一种大胆而又讽刺、常常带有视觉欺骗性的特点。穆尼斯的作品在艺术评论界和商业圈中都广受好评,展览遍布全球各国;他在里约热内卢当代美术馆展览时的参观人数纪录仅次于毕加索。  维克·穆尼斯对
期刊
摘要:陶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兴趣、知识、技能,成为职业教育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针对残疾人陶艺教学的现状以及陶艺教学中困惑,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以创新课堂模式为动机,以提升文化自信为目的,针对残疾学生特点,提出陶艺项目+传统文化体验+残疾学生的陶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陶艺课程教学新的思路,从而大大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