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潜意识的探索中追问电影的本性——关于费里尼导演作品分期问题的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评论界对费里尼导演的24部作品一直没有完成分期工作,笔者在系统分析其所有作品的基础上,按照主题、叙事结构和表达原则相结合的标准,将它们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7部作品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讲述欲望与伦理的外在冲突以及欲望与道德的内在冲突,基本采用再现性的表达原则;中期4部作品以情境为主体,在再现欲望与道德的冲突过程中,探究欲望的潜意识成分;后期13部作品在延续前期主题的基础上,发展出时代堕落和艺术拯救两个变体,情境的比例发展到极致,表达原则基本是表现性的。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叫:“愿乞画家心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第一句在上个世纪很盛行,几乎每有论文或发言,必有此句。潘天寿先生也有句名言叫“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没有鲁迅先生这一句具体,就是“新意匠”。笔墨在上个世纪是个令人忌讳的字眼,因与文人画走得近,所以很多人不敢用,唯潘先生提出“当随时代”,所以也就有进步的意义,也没人敢批判。此后八十年又有“笔墨等于零”之说。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模式更多的是过去人民公社治理模式的顺延。在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应当与其经济组织身份及其承担的经济职能相匹配。相比普通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面临更为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集体财产股份化改革趋势、吸收外来人才和外来资本的需要以及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适合采取股份制治理模式,同时可以吸收合作制治理模式的个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