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通过愉快教学,学生不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注意力和高昂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在愉快中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寓教于乐
愉快教学就是指在教与学活动中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快乐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他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周恩来在提到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渗入深刻的教益,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快乐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现代教育心理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通过愉快教学,学生不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很专注的注意力和高昂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在愉快中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少接触到的美术作品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进入情境,便于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生动活泼。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发展兴趣,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那么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有学习国画的潜质,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让学生欣赏感受、激发兴趣,自己找答案,解决问题,我从中给予正确的指导。比如:我在上装饰画一课中,没有讲理论,而是收集不同风格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目了然,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四、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废弃的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比如黏土做的泥塑,碎布做的仕女图,茅草的花穗做的猫头鹰,竹管做的乐器,等等。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应运而生。
五、进行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有些美术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收获不多。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地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彩色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地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总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美丽。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寓教于乐
愉快教学就是指在教与学活动中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快乐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他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周恩来在提到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渗入深刻的教益,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快乐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现代教育心理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通过愉快教学,学生不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很专注的注意力和高昂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在愉快中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少接触到的美术作品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进入情境,便于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生动活泼。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发展兴趣,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那么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有学习国画的潜质,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让学生欣赏感受、激发兴趣,自己找答案,解决问题,我从中给予正确的指导。比如:我在上装饰画一课中,没有讲理论,而是收集不同风格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目了然,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四、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废弃的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比如黏土做的泥塑,碎布做的仕女图,茅草的花穗做的猫头鹰,竹管做的乐器,等等。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应运而生。
五、进行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有些美术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收获不多。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地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彩色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地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总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美丽。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