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探讨病证-药性-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CII)组、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秦-威)组、秦艽+桑寄生(秦-桑)组和秦艽+防己(秦-防)组,采用天然牛II型胶原(CII)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25 mg/kg)。实验中测量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痛阈值、冷痛耐受值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PCA和聚类分析,设定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结果 PCA筛选出2个主成分,二者携带原变量信息的89.6%,第1主成分反映除体质量之外其他变量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体质量这一变量的信息;以主成分因子得分与其权重(方差贡献)乘积之和相加,得出各组的总因子得分(F值,F值越大,病情越严重),病证模型组F值最大,对照组F值最小,给药组中秦-防组F值明显小于秦-威组、秦-桑组。聚类分析将8个组按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聚为3类,与理论实际相符合;给药组中秦-防组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给药组聚为一类。结论对于风湿热痹型RA,平寒相配疗效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PCA法和聚类分析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以用于评价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