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选自《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30期《做个有“祖”的人》)
曾有一个老师在上课时问我们:“你们应该都知道自己父亲的,知道自己祖父的名字,可你们有谁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我们面面相觑,的确,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于身世的疏离和陌生。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在古代,我们或许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因为在当时,考生不仅要在考卷上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还要填写自己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的姓名以及履历。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传统,似乎都成了没有“祖”的人。
国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除了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环境代价以外,我们还付出了一项有关于“传统与身世”的代价。我們曾在一个时间段内认为传统就是落后、愚昧、腐朽的,应当摒弃,于是,我们与自己的“曾经”渐行渐远了。不明“来历”,人生征途走得再美好也是失掉“完整性”的,我们这些不明“身世”的人,皆需要为自己的这段历史“补课”。
面对当下“身份感”的危机,教育理应肩负起这个责任,教育需要弥补“社会文化环境”上的缺失,让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真正与其修养成正比。当今很多人,有“文化”不一定有“文明”,拥有高学历却没有修养的人比比皆是。也许扭转这类现象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教育赋有温度”。
我身边有一位同学双目失明,有一次,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他随身携带着一面小镜子,这让我颇为意外。他从和我说话的语气中听出了我的好奇,告诉我:“我是要带镜子的,假如有一天我能够重获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不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是年轻帅气的自己。”我们缺的就是这面镜子,“身世感”就是我们的镜子,距离传统太远,我们难以看清自己的身世,当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靠近传统,必然会在这面镜子中看清最美的自己。
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在于要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们找回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偷走的故事”,其途径就是协调“文化教育”与“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 唤醒文明,才能让“被教育者”甚至“教育者”真正成为有“祖”的人。
有“祖”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园。
曾有一个老师在上课时问我们:“你们应该都知道自己父亲的,知道自己祖父的名字,可你们有谁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我们面面相觑,的确,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于身世的疏离和陌生。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在古代,我们或许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因为在当时,考生不仅要在考卷上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还要填写自己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的姓名以及履历。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传统,似乎都成了没有“祖”的人。
国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除了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环境代价以外,我们还付出了一项有关于“传统与身世”的代价。我們曾在一个时间段内认为传统就是落后、愚昧、腐朽的,应当摒弃,于是,我们与自己的“曾经”渐行渐远了。不明“来历”,人生征途走得再美好也是失掉“完整性”的,我们这些不明“身世”的人,皆需要为自己的这段历史“补课”。
面对当下“身份感”的危机,教育理应肩负起这个责任,教育需要弥补“社会文化环境”上的缺失,让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真正与其修养成正比。当今很多人,有“文化”不一定有“文明”,拥有高学历却没有修养的人比比皆是。也许扭转这类现象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教育赋有温度”。
我身边有一位同学双目失明,有一次,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他随身携带着一面小镜子,这让我颇为意外。他从和我说话的语气中听出了我的好奇,告诉我:“我是要带镜子的,假如有一天我能够重获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不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是年轻帅气的自己。”我们缺的就是这面镜子,“身世感”就是我们的镜子,距离传统太远,我们难以看清自己的身世,当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靠近传统,必然会在这面镜子中看清最美的自己。
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在于要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们找回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偷走的故事”,其途径就是协调“文化教育”与“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 唤醒文明,才能让“被教育者”甚至“教育者”真正成为有“祖”的人。
有“祖”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