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灯光该怎么打?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人对电视灯光及其设计者是陌生的。此番是我们初次走近这个电视幕后的工种。
  这是北京电视台一位从业18年的灯光师工作经验的总结,我们通过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以此引领大家了解电视灯光师的工作。看到其中的用心与匠心。
  对于电视这门综合艺术来说,灯光的作用不容小视。
  对这一点,北京电视台灯光师李军很有感触:“灯光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从事了18年灯光师工作的他,各类电视节目,如访谈、综艺、晚会、戏曲、播报等基本上都做过,目前正在文艺频道的《光荣绽放》、《欢天戏地》等栏目担任灯光设计。做过很多尝试、也摸索出很多经验的他表示:“每一类节目对灯光的要求各有各的侧重点,灯光师要根据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用心打出它所需要的光。”
  “按编导要求设计灯光”
  打出节目氛围
  每一类节目对灯光的要求各有各的侧重点。
  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一直在动,摄像机镜头、画面也一直在动。所以,“综艺类节目人物的造型光没有其他类型节目要求得那么细,而是需要更多氛围光的渲染,灯光特效也更多用。”
  综艺节目在渲染气氛时可能会用到一些特殊效果的灯具,“这些特殊效果的灯具可能在瞬间会造成技术指标超标或达不到,这是因为灯光要符合现场气氛、满足节目的要求。”
  灯光工作涉及到机械吊装、电气工程、计算机、光学仪器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包括要了解摄像、化妆和美工。知道什么地方需要用灯光去补充、完善。”李军认为,“灯光工作人员如果原地踏步,只有原来的那些技术,完全满足不了现在的要求。需要多方面去学习、认知,把它运用到工作中,才能从技术上、创意上有新的发展、突破。”
  一台综艺节目的灯光在设计之初,编导会把节目流程,包括环节告知灯光师。比如,节目开场时气氛往往很热烈,此时的音乐是动感、热烈的,导演往往会要求灯光打出很浓烈、兴奋的效果。“我就会按照编导要求设计灯光。这时就会打出那种暖色调、很大气的光。”
  “更多运用光的特效”
  打出美化效果
  “原来的灯光有变色的手法,也有花的图案,来回转、来回走,忽明忽暗……现在这种设备营造的气氛观众已经太熟悉了,不新鲜了。”李军说。
  现在的综艺节目中光的特效用得很多,如地花,就是图案的电脑灯。最新鲜的是光束灯,“是那种一束一束的,很直、很细、很长的光束。可以打开,也可以交叉。通过光束可以配合音乐节奏。”央视的节目《天天把歌唱》后背景都是这种一束一束的光。这种特效灯光李军也用过,那是在孔洁任制片人和主持人的《国粹生香》里。
  当时《国粹生香》的舞美设计了一个头冠,就像京剧里的凤冠,设置在舞台上的大屏上方。李军用光对这个头冠做了处理:用光束灯打在头冠的两侧,一侧四束,打出来后的效果就像京剧里演员头上戴的雉鸡翎。“用光束是想对这个头冠起到美化作用。如果没有光束,只有秃秃的一个头冠,就会觉得单调,光束可以让画面更饱满一些。”这个头冠在常态下是金黄色的,李军还用光做了处理,使它成了一个可以变色的头冠。
  “灯光师还要懂音乐”
  打出歌曲内核
  综艺节目要求灯光师很会渲染气氛,多年做灯光工作的李军在综艺节目方面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灯光师还要懂音乐!”他认为:“音乐反映什么样的气氛,你的光线、特效、渲染的光要配合表现这种音乐的氛围。”
  在李军看来,灯光与音乐的配合是多方面的,“节目里的音乐,有乐曲,有歌曲,也有戏曲;而一首歌,你也要看他是流行唱法、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它们各自会有不同的感觉的东西。”
  一台综艺、歌舞节目的灯光是变化莫测的。因为现场一会儿表演唱歌、跳舞,一会儿访谈,一会儿游戏,灯光师要随时根据节目的变化而变换不同的光,“不可能用同样的光,否则会造成观众视觉疲劳,他会觉得很单调。”
  不光是配合不同的歌,李军打出的光会有不同,他在同一首歌演唱的过程中也会打出不同的灯光来配合。比如在主歌和副歌部分,他会分别打出不同的光,因为他觉得“每一部分都会有感觉不同的东西。”
  李军不否认,这样的灯光处理“肯定是会很累,但是你做出来的东西观众看了后就会知道,你是用心做了。”
  比如一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配合其主题和曲风,李军在打灯时用了黄色、绿色和红色的光,“还做了一些处理,造成光芒万丈的效果。”至于打光的节奏,李军采用的是“欢快的、跳跃性的,又有一定抒情性的”。
  再比如那首很柔情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李军打光时用了“幽静的蓝色”。“如果是女孩唱,可以在她周围打一些粉颜色,在地上铺一些蓝色干冰,形成波浪似的光。同时再打些地花,粉颜色、温馨一点儿的。”唱这歌时女歌手的动作很舒缓,“所以打的光的节奏也要舒缓一些。”
  “给舞蹈节目打光不能一成不变”
  打出舞蹈创意
  综艺节目里经常会有舞蹈表演,这使得灯光师要考虑一些与舞蹈相关的问题。李军总结说,“主要是服装和舞蹈编排方面。我会根据需要用灯光来强化服装、编排方面的效果。”
  李军还记得有一次,一台综艺节目上有一个一群小女孩表演的舞蹈节目,她们穿的是白纱裙。“一开始队形是铺满舞台的,我打了粉色的光,让白色裙子着上一点粉色,很柔和,也能突出儿童的活泼与可爱。”后来,舞蹈队形变了,孩子们围成了一个圈,聚在舞台中间。“这时我把孩子们周围的光由粉色变成了蓝色,粉色的光集中打在中间。能让观众更清晰地感觉队形的变化。队形变了,如果光还是一成不变,舞蹈的创意效果就会打折扣。”
其他文献
最滋补的是粳米  日常用来做米饭的普通大米又称粳米或精米。作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  专家说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的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
期刊
主演:祖峰、颜丹晨、张光北  (接上期)第17集 唐婕淑和郑海荟跟踪黄老七,发现了鬼子的联络点,随后跟踪了日本的特务,特务漫不经心,唐感觉上当,怕是调虎离山之计,让郑继续跟踪,自己回去一探究竟……张黑头的弟弟听说哥哥被浅野抓走,孤身前往刺杀浅野,却被抓。浅野说张黑头被国军所杀,可以帮其报仇,但须答应帮浅野杀了日军俘虏,张家旺点头同意。  第18集 一心报仇的张家旺带着浅野正二查看了日军俘虏的守卫情
期刊
这张已经揉烂了的进城务工证明,是1952年我父亲进北京找工作的证明信,由应县当地村政府开具的,1992年父亲去世后我把它保留了下来,一直作为珍贵的老物件收藏着,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段过程。  北京解放后,市政府面对人口多工作少的压力,为解决吃饭问题,于1950年左右把北京市部分无固定职业人口外迁,当时的叫法为“移民”,我们一家也被迁到了山西省应县的杨庄村,也就是国内外有名的应县木塔
期刊
这张全家福摄于1964年,每当翻看这张照片时,我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父母的不易。父母脸上的沧桑,印证了千辛万苦的经历,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五人抚养成人。  如今我们都已进入了花甲年龄,生活美满,有的还有了孙辈。我们没有经受父母那时的艰辛,但我们深深感受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的含义。  父母都已离我们远去,如果二老能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  看着照片上的父母,我泪流满面,我在心
期刊
秧歌非秧歌,舞蹈非舞蹈;整齐划一的步法,奇奇怪怪的动作。每天练习怪异的健身操,他减掉了水桶腰,治好了心慌等疾病。很多跟他学习的人,肩周炎、膝关节疾病也不治而愈。  每天清晨,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防洪纪念塔前的广场上,总会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人,他们在做一种健身操,大家排成长龙一样的队列,走步锻炼,每天练习人数最多的时候能达十万余人,冬夏都不停。锻炼者说:“一天不做,就觉得自己的血像静止了一样,浑身很难受。
期刊
一到夏天,好多人都喜欢去游泳池游泳,但有些游泳池水浑、氯气味呛人,甚至还会浑身起小红点儿……  一到夏天,好多人都喜欢去游泳池游泳。BTV生活频道《生活2013》的热心观众王先生就有这样一条留言:位于方庄桥南1000米的晶城阳光健身会所的游泳池,那儿的水质会让你大开眼界!《生活2013》的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王先生,王先生说:这游泳池的水非常呛嗓子,当天晚上到第二天肯定就一直在咳嗽,而且每次到了游
期刊
连日的高温让人们感到了“未曾数伏先入伏”的蒸笼般湿热,使得很多老年人不愿出门。对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特别指出:盛夏时节,很容易发生中暑,轻者头昏眼花、胸闷心慌、脸色苍白、恶心呕吐,重者会突然晕倒、四肢痉挛甚至因虚脱而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防暑降温。  不同体质的人防暑降温办法不同  李建说,中医向来重视个体差异,其精华就是辨体识病、治疗和养生,防暑降温同样如此。夏季,不同体质的人
期刊
1997年深秋,我们十几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财会班的同窗利用双休日,相约到平谷县看望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崔书祥,并给他带去中秋节的祝福。  老崔时任北京交通局平谷公路分局局长,车驶到他单位门口停下来,只见他早已等在了那儿。崔大哥还是那样热情地和每位同学热情拥抱。在会议室,每个同学都侃侃而谈,聊起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家庭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晚饭后,我们的联谊会开始了,大家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尽情地
期刊
这是一张拍摄于23年前的照片,我赤裸上身站在张北草原上,让好哥们儿用相机记录下了当年也是生命至今最健美的画面。那一年,我22岁,体重只有72公斤。  回想当年,我的青春岁月,除了课堂,就是在运动场和健身房度过。酷爱体育的我终日“打杀身体”,日日踢球,天天都和健身房里铁疙瘩较劲。青春的记忆中,“兰博”史泰龙、“终结者”施瓦辛格是我的偶像,让我着迷的不是他们的演技,而是一身健美的肌肉。也正是从那时起,
期刊
刚刚过完39岁生目的贾静雯近来心情大好。身边闺密提前送蛋糕给她庆生;新作《同在屋檐下》即将播出;最爱的女儿茁壮健康成长。记者目前采访了这位曾在媒体面前号啕大哭的台湾女星,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的我很幸福。”  法宝一:新作“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  《同在屋檐下》是贾静雯接拍的第一部现代题材家庭剧。她表示,自己很喜欢剧本,演起来很过瘾。“这是一部很接地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很多情节都是真实发生在家庭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