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宏观研究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社會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并被政府、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时,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当其冲。本篇论文将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进行总和,同时结合上海不同水平、分类高校的毕业生情况进行全方位讨论,从而做到理论实际上不偏不倚,典型普适兼备,进而得出更精准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上海
  一.研究绪论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并被政府、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大学扩招政策一方面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同时也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海地区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调研,以及通过对2016年上海部分官网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参考,本文主要对不同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研究:一、在上海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概况;二、在上海地区学习的大学生对就业质量各评价指标的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相关研究及理论
  国内对就业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学者才开始对就业质量进行综合性、群体性考察,以往学者们通常用“就业率”这个概念来衡量就业情况的好坏,仅仅从“量”的角度对就业进行统计,而并没有从“质”的角度对就业进行评价。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就业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存在着联系又互相独立,缺一不可。
  国外对就业质量的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对就业质量的衡量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单一指标。新加坡财政当局在《新加坡就业质量(1983--1996)》一文利用工资衡量就业群体的特点、人数和质量。(2)多维度指标。莫顿(Morton,2004)利用10个指标研究了加拿大小企业的就业质量。(3)指数。塔尔(Tal,2009)利用就业质量指数(EQI)分析了加拿大的就业质量H3。
  三.上海地区大学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3.1 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调查,共涉及了上海十余所高等院校的毕业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67%。受调查者的理想工作单位类型,工作岗位,所读专业,最后学历,就业影响因素比重等调查数据表见表3-1至3-9以及相应图所示。
  3.2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归纳总结,笔者已经将意思相近表达相似的指标进行合并,在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文献指标使用频次归纳总结以及文献研究三者之后,得出表3-8,即本文最终确立的的大学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以上海地区為例)。
  四.上海地区典型学校就业质量实例分析
  为使研究更具现实宏观性,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根据学校官方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上海地区普遍学校所采用的的分析指标进而得出基本结论。
  4.1同济大学
  统计结果如图 4-1显示,2016届毕业生签约总体满意度较高,显示了 2016届毕业生就结果的总体水平良好,满意度达94.93 %。综合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起薪等因素深入探讨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可以发现,在毕业生的总体签约满意度中,水平最高是在毕业生的总体签约满意度中,水平最高是签约单位类型,满意度达98.26%,显示了毕业生较高的择业质量。相对不够满意的是签约薪酬,满意度为87.93%。
  4.2东华大学
  从总体的调查数据来看,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除稳定性评价外,其他指标均达到 85%以上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比例,其中整体素质和满意度评价接近 93%。
  五.研究总结
  通过一系列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及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关于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总的来说,政府应在保增长的前提下,扩大就业总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同时对积极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其次高校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高毕业生的素质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有能力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条件。最后,对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要积极准备,调整心态。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尽早的规划,并设计相应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才 上半月刊,2007,(第8期).
  [2]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认可。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引入信息化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让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本文中,主要从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好处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入手,探讨了电力企业纪检监察信息化的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企业;纪检监察;信息化  1、概述  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部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
期刊
作者简介:黄先雄,(1988.01-),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物理。通讯地址:广州市黄埔文冲红山三路101号(邮编510725),联系电话:13560085837  摘要:在一线生产实践甚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知识随处可见,如果没有这些科学的必备物理知识,会显得费时费力,没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大学物理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存在
期刊
摘要:所谓“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给学生安排若干个学习任务,将教学过程变为任务完成的过程。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发展的课堂逐渐代替知识的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为学生制定阅读目的和任务,并通过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讲授,促使其在完成阅读任务和目的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去学习,从而实现
期刊
一、教育统计的涵义  教育统计作为科学术语,有三方面的涵义,即教育统计资料、教育统计工作和教育统计学 。  教育统计资料是教育统计工作的成果。它是教育统计工作中取得的数字资料及其相联系的其它资料的总称。包括原始调查资料和经过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的各种教育统计资料。  教育统计工作是教育统计的实践活动。它是运用一切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研究和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总称。一个完整的教育统计工作过程,分为
期刊
摘要:入党积极分子的遴选和学生党员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好关、尽到责,做好高校党员的选培工作,事关向国家输送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工作的多方一致性,让思政课堂成为能多方位衡量和评判学生的政治思想与综合素质的阵地,发现并培养优秀的人选壮大党员队伍,将“严”和“实”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中,使得思政课堂与党建工作能够相得益彰。 
期刊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加上有些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听,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此种情况,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著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
期刊
摘要:2014年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并要求全军在坚持军队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的前提下,研究把握信息網络时代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而“互联网+”的理念,正是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如何与时俱进创新“互联网+”政治工作,笔者结合广东海警训练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音乐主题课、新歌学唱课及欣赏教学课中的不同侧重应用,阐明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整合必须整而适时,整而有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条新思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的学习活动中充分
期刊
摘要 针对学校提出的新高考背景下示范高中探究教学再探究里关于课堂的三环节“诱导、探究、训练”和“以教師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线、训练为主攻”的五主原则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学 电流 兴趣  一、新课的引入——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习兴趣(诱导)  在磨课阶段,针对本节课“电磁感应”主题,我采取利用小磁铁、线圈、发光二极管演示磁生电来引入新课。试讲时我提问学生,这样的装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正在逐渐提升,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课程体系设计框架设置,确保能力培养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为学生综合培养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案例  结合现代教育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