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是将用人自主权给予事业单位的重大举措,公开招聘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尤其是公开招聘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于完善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8-02
公开招聘作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关键性举措之一,这项规定使用人单位拓宽了广纳贤才渠道,改善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人才素质,受到社会各方的欢迎。但是,在具体的行政单位执行新增人员招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用行政管理的方式進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
1.1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和人才的成长
所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使用国家干部的称谓,缺乏科学分类,不便于对工作性质、素质要求和成长规律各不相同的人员进行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人才的成长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既不能体现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阻碍了不同事业单位按照社会需要和经济规律自我发展;又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形成了职工对政府和单位的依附关系。
1.2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
事业单位的人员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在“进口”上实行录用、分配或任命方式,没有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各类人员一经录用即成为“单位人”,形成了职工和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人员出口狭小,流动缓慢。
1.3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人员的收入不是以绩效为导向,基本上是按照级差很小的等级工资制执行,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分配制度不利于真正体现知识、技术的价值,挫伤了广大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只具有满足职工生活需要的保障功能,而不具备体现职工劳动价值的激励功能,制约了各类人才潜能的发挥。
2完善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的思考
2.1健全人事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是用法治管理代替“人治”管理,因此,政府在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同时,要建立一整套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监督制度,实现依法管理、依法监督。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式应重新定位,要管制定政策法规,负责依法监督检查,而不要管事业单位内部的事。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考核奖惩、培训教育、分流、辞职辞退、未聘安置、争议仲裁等相关配套政策,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事业单位聘用工作的管理、监督与检查,要在做好事前规范的基础上,强化事后管理的依法监督,特别是要正确行使仲裁权或裁决权,推进人事争议立法,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进行监督的权利。
当事人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可申请仲裁或行政裁决。通过政府监管制度,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从而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
2.2积极推动人才资源良性循环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动作己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使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功能日益得到显现。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合同制后,其人才也已向市场开放,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事业单位不可能再维持原有的人事运作模式。单位要增强活力,要留住人才,推动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才资源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积极融入到人才市场参与竞争,不断调整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实现最佳的整体人才资源状态。
2.3科学的设置岗位制度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核心内容是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岗位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聘任上岗人员,并针对岗位的特点、性质、类别确定聘用合同的具体内容,并按照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进行考核。岗位责任是建立单位和职工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是衡量合同双方当事人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依据,岗位设置是否科学,职责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聘用合同的质量。因此,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合理分解岗位职能,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
岗位设置应该是具体明确的,每一个事业单位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作任务定编、定岗,理顺内部运行机制,确定设置岗位的数量、高中低各岗位的比例,一、二线岗位的比例等,然后进行层层分解,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名称、岗位的系列、岗位的级别、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岗位的工作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职责、职工在岗期间的报酬、待遇以及在岗的权力,依此作为公开竞争、择优选聘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评、聘、管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4努力推行人才竞争上岗的双向选择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选优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竞争机制。因此,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所要求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公开招聘等形式,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建立一个个人自主择岗、岗位按工作需要选人的岗位管理制度是推行聘用制的关键。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是任何一个岗位的聘用都有要遵循的原则,但不同的岗位强调的侧面应该有所不同,重点和关键岗位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在个人申请的前提下强调竞争上岗,要在更大的范围内竞争择优,力求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而对于一般性岗位,则在尊重职工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贯彻双向选择,要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人才资源配置趋于平衡、合理的基础上,使大多数职工找到自己施展才华、发挥所长的最佳位置,使其自身价值在公平竞争中得以充分体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8-02
公开招聘作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关键性举措之一,这项规定使用人单位拓宽了广纳贤才渠道,改善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人才素质,受到社会各方的欢迎。但是,在具体的行政单位执行新增人员招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用行政管理的方式進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
1.1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和人才的成长
所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使用国家干部的称谓,缺乏科学分类,不便于对工作性质、素质要求和成长规律各不相同的人员进行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人才的成长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既不能体现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阻碍了不同事业单位按照社会需要和经济规律自我发展;又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形成了职工对政府和单位的依附关系。
1.2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
事业单位的人员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在“进口”上实行录用、分配或任命方式,没有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各类人员一经录用即成为“单位人”,形成了职工和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人员出口狭小,流动缓慢。
1.3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人员的收入不是以绩效为导向,基本上是按照级差很小的等级工资制执行,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分配制度不利于真正体现知识、技术的价值,挫伤了广大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只具有满足职工生活需要的保障功能,而不具备体现职工劳动价值的激励功能,制约了各类人才潜能的发挥。
2完善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的思考
2.1健全人事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是用法治管理代替“人治”管理,因此,政府在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同时,要建立一整套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监督制度,实现依法管理、依法监督。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式应重新定位,要管制定政策法规,负责依法监督检查,而不要管事业单位内部的事。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考核奖惩、培训教育、分流、辞职辞退、未聘安置、争议仲裁等相关配套政策,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事业单位聘用工作的管理、监督与检查,要在做好事前规范的基础上,强化事后管理的依法监督,特别是要正确行使仲裁权或裁决权,推进人事争议立法,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进行监督的权利。
当事人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可申请仲裁或行政裁决。通过政府监管制度,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从而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
2.2积极推动人才资源良性循环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动作己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使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功能日益得到显现。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合同制后,其人才也已向市场开放,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事业单位不可能再维持原有的人事运作模式。单位要增强活力,要留住人才,推动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才资源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积极融入到人才市场参与竞争,不断调整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实现最佳的整体人才资源状态。
2.3科学的设置岗位制度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核心内容是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岗位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聘任上岗人员,并针对岗位的特点、性质、类别确定聘用合同的具体内容,并按照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进行考核。岗位责任是建立单位和职工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是衡量合同双方当事人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依据,岗位设置是否科学,职责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聘用合同的质量。因此,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合理分解岗位职能,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
岗位设置应该是具体明确的,每一个事业单位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作任务定编、定岗,理顺内部运行机制,确定设置岗位的数量、高中低各岗位的比例,一、二线岗位的比例等,然后进行层层分解,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名称、岗位的系列、岗位的级别、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岗位的工作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职责、职工在岗期间的报酬、待遇以及在岗的权力,依此作为公开竞争、择优选聘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评、聘、管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4努力推行人才竞争上岗的双向选择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选优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竞争机制。因此,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所要求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公开招聘等形式,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建立一个个人自主择岗、岗位按工作需要选人的岗位管理制度是推行聘用制的关键。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是任何一个岗位的聘用都有要遵循的原则,但不同的岗位强调的侧面应该有所不同,重点和关键岗位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在个人申请的前提下强调竞争上岗,要在更大的范围内竞争择优,力求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而对于一般性岗位,则在尊重职工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贯彻双向选择,要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人才资源配置趋于平衡、合理的基础上,使大多数职工找到自己施展才华、发挥所长的最佳位置,使其自身价值在公平竞争中得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