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嘉略的巴黎日记真实可信是各国学者的共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所撰《黄嘉略的巴黎日记》所据即为此日记。日记中确切地记载了孟德斯鸠与黄嘉略的多次会见。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贝尼泰兹教授之所以质疑孟氏曾与黄氏会见,原因之一是他不清楚孟氏此时的名字是拉布莱德。黄嘉略的经历表明,其法语水平足以保证其与孟氏的会见和谈话不存在语言障碍。贝尼泰兹教授认为,从时间上看,《我与黄先生的谈话中关于中国的若干评述》不可能出自孟氏笔下,应是弗雷莱所作。贝氏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汉语知识有所欠缺,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嘉略的巴黎日记真实可信是各国学者的共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所撰《黄嘉略的巴黎日记》所据即为此日记。日记中确切地记载了孟德斯鸠与黄嘉略的多次会见。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贝尼泰兹教授之所以质疑孟氏曾与黄氏会见,原因之一是他不清楚孟氏此时的名字是拉布莱德。黄嘉略的经历表明,其法语水平足以保证其与孟氏的会见和谈话不存在语言障碍。贝尼泰兹教授认为,从时间上看,《我与黄先生的谈话中关于中国的若干评述》不可能出自孟氏笔下,应是弗雷莱所作。贝氏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汉语知识有所欠缺,甚至误将中国明代《字汇》首先采用的汉字214个部首视为弗雷莱在1715年的"发现"。孟氏手稿中"黄"字与众不同的拼写、孟氏对黄氏所唱福建民歌的释读,均为该文确实出自孟氏的无可辩驳的明证。2007年牛津版《孟德斯鸠全集》第16卷主编仅凭贝尼泰兹教授一家之言,就在事实上将此文剔除在孟德斯鸠的著述之外,似乎不够慎重。
其他文献
后现代城市地理学及其对古代历史分析的实用性需要批判地考察。后现代主义范围广阔,包括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且改变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式。任何试图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一种统一理论的努力都难免会失败,但是这类解释通常强调个人对城市的解读和“体验”。这些方法让历史学家将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的碎化和多样化的体验,然而占支配地位的观念是将城市看作一个“系统”。个体化方法的辩护者强调在权力关系、交互作用和体验中的诸种变化,所有这一切组成了集体的城市感受。它们向我们提出挑战,要我们注意由个体构成的城市经验以及该经验的碎化和多样
古代希腊罗马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还是自然经济的、抑或是“嵌入型”的模式,一直存在争议。这显示了古典时期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但这些模式存在明显的纰漏:只整合了城市男性精英群体的价值观并得到了我们一直使用的文献资料的强化。一个修正和平衡的模式无疑是广大下层民众的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观的揭示。古代希腊罗马妓女的世界恰好是这一修正模式的最好载体。
此次美债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讲,是根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美国实施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应对美债危机,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看清"普世价值论"和"补课论"的真面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研究必须找到一种将经济问题纳入文化分析的方式及其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错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根植于对基本生产资源的操控。但正如布尔迪厄认为,生产资源超出了物质财富的占有,以至涵盖了围绕着阶级体系特定场所的各种社会文化资本形式。要探究这个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斯图亚特.霍尔对马克思表述的有益修正,"最终决定"论从最为抽象的文化表述形式追溯到经济资源的组织。如果把经济原动力调整为"最先决定"(first stance)而非
丹麦《全明星》选秀节目朱莉合唱组这一个案告诉我们,流行文化带有政治性,看似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浅显问题,背后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朱莉合唱组是当代流行乐坛一个炙手可热的名字,不仅在格陵兰而且在丹麦亦是如此。《全明星》节目极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脱离了殖民语境,朱莉合唱组的成功表明流行文化也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文化产品,年轻的格陵兰人将他们的文化传统因素融入诸如《全明星》这类节目中,从而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他们不再逃避当今的全球化,相反,借助传统,创新改革,从而让格陵兰文化为人们所接受。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集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于一体的宏大的理论系统,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继承赋予了哲学以社会历史属性,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关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开辟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科学,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有益视角;马克思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人产生的深刻影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重组的今天,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依然能为我们的时代所用。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环境史研究日渐成为国际史坛之大宗。在我国,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断推展。环境史研究亦颇呈显学之势。成果颇丰,允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本刊向来支持、倡导环境史研究,以借鉴历史经验,推进跨学科研究,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之认识,用学术的方式促进人类之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史研究正处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本刊刊发一组笔谈,以供读者参考。
商周金文族徽“天黾”,近人多释为“天鼋”,即黄帝轩辕氏,其实此说乃出于对《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一语的误解。是语主要讲周武王伐殷时的天象及相关传说,天鼋即十二次之玄枵,玄枵所对应的齐地有殷代逢(逢)伯陵的后人大姜嫁与周大王(古公宣父),因为周人从此勃兴,故有此说法。郭沫若误将“天黾”释成“天鼋”,又以轩辕氏释之。古文字黾与龟、窀三字,现已可以区分清楚,从而可知前人对“天黾”二字的释读无误。解读“天黾”,所对应的应是进入有史时代的夏商周史料。“天黾”的“天”应是地名,“黾”就是夏族的冥氏,“天黾”
《时务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译报,其“东文报译”栏目主持人古城贞吉是应黄遵宪之召受聘于《时务报》的。自此到《时务报》终刊,古城贞吉主持“东文报译”栏目56册(期),发表译文600多篇,共计34余万字,其译文数量在《时务报》及其“域外报译”中的比重较高,译稿内容具有更明显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东文报译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和制”词汇引进平台,输入大量新词汇、新概念,传递近代理论与常识,丰富国人西学知识。古城贞吉及其主持的“东文报译”的积极作用不可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