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小学生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虽然已经在全国大多数小学开展这门课程,但是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使经典诵读教学无法对学生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详细阐述了优化小学经典诵读教学效果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诵读方式;背诵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
一些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认为经典诵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把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教学混为一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背诵诗文,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花大量时间来解释古诗文的背景以及含义,殊不知经典诵读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力背诵大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其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探索这些经典的含义。这样的差别表明了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导致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浪费。
(二)学生理解经典文化有障碍
小学生毕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知识储备少,对传统经典文化不了解,这样的话导致了小学生对经典文化理解有障碍。大多数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却缺乏耐性,讨厌无聊的东西。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文化既深奥难懂,又枯燥无味,而且整个背诵过程困难,时间长,背过后又很容易忘记,
这些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积极性,对经典诵读教学产生厌恶、抵触的情感。
(三)学校对语文经典诵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对语文经典诵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表现在评价内容单一,无法对教师教学成效进行全面的了解,评价方式不灵活,不能将教学评价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例如,学校经常以抽查一些学生的背诵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虽说可以减少大量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却很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
积极性,也不能为语文经典诵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优化小学经典诵读教学效果的积极策略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经典诵读以诵读为重,故教师的诵读能力是需要大力培养的,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更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然而据调查教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教师自身诵读水平差就不作示范,利用音频范本来领读,这样不利于与学生的互动。
在每个教师心中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对于自己的涵养应自觉地提高,身体力行做到知行统一,以自己的言行去展示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另外,经典诵读常常作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出现,所以教师应该同时提升自己的课程主体参与意识、资源开发意识、课程生成意识与反思评价意识。
(二)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
1.齐读与领读
每天的早读或午读以齐读的形式进行,在齐读中学生大声诵读,忘情在经典诗文中,而且还能拥有强烈的班级归属感。领读可由擅长诵读的同学担任,既能起到带头作用,又可以营造诵读氛围;也可由学生轮流领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可得到锻炼的机会。
2.自读
“书读百遍,其义白见”,读的遍数多了,领会的自然就多。每个学生的诵读水平不同,即个人记忆力和领悟力不同,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自读兼顾了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空间来诵读,除了课上的自读,学生课余时间的自读也很重要。
3.合作诵读
可运用小组齐读、小组轮读、表演读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进行经典诵读。大家共同配合的诵读,学生很乐于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既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4.配乐朗读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配乐朗诵是学生喜爱的诵读方式,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诵读。配乐朗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因为音乐对人的感染是最迅速、最直接、最深刻的。再者,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学生感悟经典的内涵,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
1.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有的文章段落有重点字词可以作为背诵的关键词,牢记这些关键词,可防止漏背、混背,能够提高背诵效率。
2.要鼓励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背诵
“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诵读必须出声,汜忆效果才会最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进行记忆,并让学生明白朗读背诵的效果最好,养成正确的背诵习惯。
3.指导学生进行分解背诵
有些经典作品篇幅较长,诵读起来难度较大。诵读时可以先通读全文,初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再引导学生逐层反复诵读,各个击破,直至背诵全篇。如诵读《弟子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总序——孝顺父母篇——尊敬长辈篇——为人处世篇——读书求学篇这样的层次去背,化繁为简,曰积月累,最终达成诵读目标。
4.合作背诵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背诵,互相纠错,交流讨论,切磋记忆方法,这样能极大提高背诵的精准度。合作背诵形式多样,可以小组比赛背,也可以是组内抢背、组员对背等。如诵读《三字经》《声律启蒙》等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四)增加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要足够丰富,教师不单单要会“教”、会“背”,还应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使教学手段更为灵活,运用自如。经典诵读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领域,不单单需要教师的基本語文常识,更需要更加深入广博的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同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示出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走在历史的前端,潜心研究电子白板等技术,在经典作品的教学过程中,给予视听等多方面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其加深记忆。
(五)学校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要逐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督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接受到经典作品的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大力宣传经典诵读,出一些校园板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经典作品。还可以举行一些以班级为个体的背诵比赛或者举办一些经典诵读的文艺节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背诵状况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深深地注入到学生的血液里。
三、结语
综上,经典诵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热点问题,其在学校的实施发展备受关注。经典诵读教学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方面的经验也比较零散,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长足发展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调整、修改、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程红艳,范仕菊.从经典诵读走向知行合一[J].中小学德育.2016(12)
[2]中小学经典诵读:价值审视与实践探新(下)[J].中小学德育.2016(12)
[3]温小军. 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 语文建设. 2012(09)
[4]刘德夫. 在经典诵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 成功(教育). 2012(16)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诵读方式;背诵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
一些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认为经典诵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把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教学混为一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背诵诗文,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花大量时间来解释古诗文的背景以及含义,殊不知经典诵读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力背诵大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其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探索这些经典的含义。这样的差别表明了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导致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浪费。
(二)学生理解经典文化有障碍
小学生毕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知识储备少,对传统经典文化不了解,这样的话导致了小学生对经典文化理解有障碍。大多数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却缺乏耐性,讨厌无聊的东西。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文化既深奥难懂,又枯燥无味,而且整个背诵过程困难,时间长,背过后又很容易忘记,
这些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积极性,对经典诵读教学产生厌恶、抵触的情感。
(三)学校对语文经典诵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对语文经典诵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表现在评价内容单一,无法对教师教学成效进行全面的了解,评价方式不灵活,不能将教学评价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例如,学校经常以抽查一些学生的背诵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虽说可以减少大量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却很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
积极性,也不能为语文经典诵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优化小学经典诵读教学效果的积极策略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经典诵读以诵读为重,故教师的诵读能力是需要大力培养的,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更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然而据调查教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教师自身诵读水平差就不作示范,利用音频范本来领读,这样不利于与学生的互动。
在每个教师心中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对于自己的涵养应自觉地提高,身体力行做到知行统一,以自己的言行去展示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另外,经典诵读常常作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出现,所以教师应该同时提升自己的课程主体参与意识、资源开发意识、课程生成意识与反思评价意识。
(二)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
1.齐读与领读
每天的早读或午读以齐读的形式进行,在齐读中学生大声诵读,忘情在经典诗文中,而且还能拥有强烈的班级归属感。领读可由擅长诵读的同学担任,既能起到带头作用,又可以营造诵读氛围;也可由学生轮流领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可得到锻炼的机会。
2.自读
“书读百遍,其义白见”,读的遍数多了,领会的自然就多。每个学生的诵读水平不同,即个人记忆力和领悟力不同,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自读兼顾了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空间来诵读,除了课上的自读,学生课余时间的自读也很重要。
3.合作诵读
可运用小组齐读、小组轮读、表演读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进行经典诵读。大家共同配合的诵读,学生很乐于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既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4.配乐朗读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配乐朗诵是学生喜爱的诵读方式,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诵读。配乐朗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因为音乐对人的感染是最迅速、最直接、最深刻的。再者,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学生感悟经典的内涵,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
1.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有的文章段落有重点字词可以作为背诵的关键词,牢记这些关键词,可防止漏背、混背,能够提高背诵效率。
2.要鼓励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背诵
“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诵读必须出声,汜忆效果才会最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进行记忆,并让学生明白朗读背诵的效果最好,养成正确的背诵习惯。
3.指导学生进行分解背诵
有些经典作品篇幅较长,诵读起来难度较大。诵读时可以先通读全文,初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再引导学生逐层反复诵读,各个击破,直至背诵全篇。如诵读《弟子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总序——孝顺父母篇——尊敬长辈篇——为人处世篇——读书求学篇这样的层次去背,化繁为简,曰积月累,最终达成诵读目标。
4.合作背诵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背诵,互相纠错,交流讨论,切磋记忆方法,这样能极大提高背诵的精准度。合作背诵形式多样,可以小组比赛背,也可以是组内抢背、组员对背等。如诵读《三字经》《声律启蒙》等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四)增加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要足够丰富,教师不单单要会“教”、会“背”,还应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使教学手段更为灵活,运用自如。经典诵读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领域,不单单需要教师的基本語文常识,更需要更加深入广博的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同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示出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走在历史的前端,潜心研究电子白板等技术,在经典作品的教学过程中,给予视听等多方面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其加深记忆。
(五)学校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要逐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督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接受到经典作品的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大力宣传经典诵读,出一些校园板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经典作品。还可以举行一些以班级为个体的背诵比赛或者举办一些经典诵读的文艺节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背诵状况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深深地注入到学生的血液里。
三、结语
综上,经典诵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热点问题,其在学校的实施发展备受关注。经典诵读教学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方面的经验也比较零散,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长足发展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调整、修改、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程红艳,范仕菊.从经典诵读走向知行合一[J].中小学德育.2016(12)
[2]中小学经典诵读:价值审视与实践探新(下)[J].中小学德育.2016(12)
[3]温小军. 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 语文建设. 2012(09)
[4]刘德夫. 在经典诵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 成功(教育).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