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环境设计教学工作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学徒制的价值推动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在解决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呈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借助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加速实现专业教学改革,加快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围绕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进行探究,为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下,环境设计教学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围绕信息技术加速产业延伸,将现代艺术设计纳入生态环境建设之中,能够实现现代设计和环境理念的相互结合,以一种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加速环境设计的教学实践,培养多元化艺术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指的是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设计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同时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围合手段,达到对空间界面的设计化处理。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沿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推动“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信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融入课外实践,培养出熟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操作方法的环境设计人才,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挖掘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精华和内涵。深入钻研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将设计类课程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纳入到教学实践,使学生处于个性化、多维度、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举措,促进本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显著提升。
借助于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教学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人为本”的主导作用,及时把握教学进程,调整教育方向,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而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凸显主观学习性能,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动机,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动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
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改革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挖掘新的艺术形态,从多个方面加速对环境设计教学的深化改革。但是,在推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式存在滞后
环境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劣势。一些环境设计教学工作者较多的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未结合中国文化的基础特点,实施相应的教育引导。然而,过于“西化”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丢弃了传统文化的实施特点,无法达到对文化体系的全面延伸,大大脱离了市场对于环境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环境设计教学的基础不够稳固,明显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各项需求。
(二)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与时俱进、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通过推动工匠精神的培养,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但是,常规的环境设计教学往往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精细化、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理念的缺失很难在一时半刻被改变,导致环境设计人才的塑造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实践培养存在欠缺
环境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书本的知识理论较为关注,但是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实践意识培育不足。尤其是在构建综合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中,环境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融合不足,课程体系的建立缺乏实效性。
(四)自主学习性能不足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较为重要。但是从整体上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设计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够关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切实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难以实现对环境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設立教学目标,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式多样的媒体终端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开放的娱乐服务。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在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被落实,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环境设计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结合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课程。一方面,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还要开辟实践教育的各项渠道,深度挖掘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环境设计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提升环境设计人才的发展质量设定总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本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综合各项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开放的信息视域,把远程教育、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模式融入日常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将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教育因素纳入人才设计之中,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的内在潜力,构建良好的环境设计教育课堂。
(二)推进个性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培养优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发展原则,充分借助政策的有效引导,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教育的相互融合。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带来的发展成果,吸引最优质的企业进入学校,用企业化、职业化的教育标准来要求学生,本着“以人为本”“个性教育”的教学模式来培养设计工匠。第二,教师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利用“腾讯云视频”“网络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特色人才培养,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借助个性化的而教育模式,调整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无限可能。第三,打破环境设计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线教学等方式,在学校内部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针对即将毕业的环艺学生,选择建立其他类型的培养载体。例如,设置“设计大师工作室”“名师教学班”等方式,和当地优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工匠团队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进一步提高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成效。
(三)提升教师队伍,培育强大师资队伍
结合环境设计教学的发展属性,教师不仅仅要改变对学生的培育方式,还要看到教师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进行业务提升。要通过建立一支完善的教师队伍,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提升的地方,鼓励在职教师利用本身的职业技能,带来环境设计学生投身日常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领悟更加深层次的教育方法。
通过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将教师融入到实际的环境设计工作之中,使教师既能够肩负理论教育的职能,也能够具备实践教学的价值引导,确保环境设计教育更具实践性。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教师要在原有的教育水平上,尽可能引进企业或专业行业人员,采用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创新教育举措,鼓励本专业优秀的学生带项目回校参与教学,壮大环境设计队伍,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学课程,在取长补短的教育融合之下,将所学实际纳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四)提高自主性能,实现“设技并重”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要加强艺术和科技的相互结合,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育改革等方面,为学生开辟工作室体制,利用大數据、5G信息技术、云存储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领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之美,感受“设计与技术新统一”的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利用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方式,构建“教习阅”的教学模式,将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记录到一起,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环境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的相互结合,提高环境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细化为实践设计成果。尤其是要对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把握市场规律,设计出更多更出彩的设计案例。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鼓励学生改变“西化”的设计思潮,在环境设计作品中融入东方设计理念、传统文化思想,加强理论知识、设计艺术、生活实践的三者融合,将“设计”和“技艺”纳入环境设计之中,培养更多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
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环境设计工作者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和改革,要通过多种教学举措,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的环境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上,要结合教学内容上进行积极的调整,针对实际教学,研发计算机辅助作图软件,加强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创新,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固化思想,让学生能够完成更加独特的设计作品。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学习体系,从课程布置、创新思维、教学环境上,实施合理的教学改革,加速对设计人才的更高要求,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系统、全面、细致的教育方式,实行多元化教学,最大限度的提升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远.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的多样化教学路径[J].考试周刊,2017(50).
[2]王磊.高校美术设计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育,2018(12):157.
[3]谭吉武.“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9(1).[4]李海艳.阅读、思考与对话——艺术设计院校通识教育非课程形式探索:从论坛建设说起[J].设计教育,2019(02).
作者简介:杨娟(1984— ),女,汉族,广西河池人,硕士,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下,环境设计教学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围绕信息技术加速产业延伸,将现代艺术设计纳入生态环境建设之中,能够实现现代设计和环境理念的相互结合,以一种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加速环境设计的教学实践,培养多元化艺术设计人才。
-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施价值
环境设计指的是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设计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同时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围合手段,达到对空间界面的设计化处理。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沿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推动“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信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融入课外实践,培养出熟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操作方法的环境设计人才,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挖掘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精华和内涵。深入钻研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将设计类课程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纳入到教学实践,使学生处于个性化、多维度、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举措,促进本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显著提升。
借助于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教学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人为本”的主导作用,及时把握教学进程,调整教育方向,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而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凸显主观学习性能,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动机,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动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
-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改革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挖掘新的艺术形态,从多个方面加速对环境设计教学的深化改革。但是,在推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式存在滞后
环境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劣势。一些环境设计教学工作者较多的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未结合中国文化的基础特点,实施相应的教育引导。然而,过于“西化”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丢弃了传统文化的实施特点,无法达到对文化体系的全面延伸,大大脱离了市场对于环境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环境设计教学的基础不够稳固,明显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各项需求。
(二)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与时俱进、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通过推动工匠精神的培养,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但是,常规的环境设计教学往往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精细化、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理念的缺失很难在一时半刻被改变,导致环境设计人才的塑造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实践培养存在欠缺
环境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书本的知识理论较为关注,但是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实践意识培育不足。尤其是在构建综合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中,环境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融合不足,课程体系的建立缺乏实效性。
(四)自主学习性能不足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较为重要。但是从整体上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设计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够关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切实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难以实现对环境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 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一)設立教学目标,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式多样的媒体终端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开放的娱乐服务。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在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被落实,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环境设计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结合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课程。一方面,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还要开辟实践教育的各项渠道,深度挖掘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环境设计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提升环境设计人才的发展质量设定总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本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综合各项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开放的信息视域,把远程教育、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模式融入日常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将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教育因素纳入人才设计之中,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的内在潜力,构建良好的环境设计教育课堂。
(二)推进个性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培养优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发展原则,充分借助政策的有效引导,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教育的相互融合。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带来的发展成果,吸引最优质的企业进入学校,用企业化、职业化的教育标准来要求学生,本着“以人为本”“个性教育”的教学模式来培养设计工匠。第二,教师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利用“腾讯云视频”“网络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特色人才培养,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借助个性化的而教育模式,调整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无限可能。第三,打破环境设计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线教学等方式,在学校内部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针对即将毕业的环艺学生,选择建立其他类型的培养载体。例如,设置“设计大师工作室”“名师教学班”等方式,和当地优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工匠团队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进一步提高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成效。
(三)提升教师队伍,培育强大师资队伍
结合环境设计教学的发展属性,教师不仅仅要改变对学生的培育方式,还要看到教师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进行业务提升。要通过建立一支完善的教师队伍,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提升的地方,鼓励在职教师利用本身的职业技能,带来环境设计学生投身日常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领悟更加深层次的教育方法。
通过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将教师融入到实际的环境设计工作之中,使教师既能够肩负理论教育的职能,也能够具备实践教学的价值引导,确保环境设计教育更具实践性。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教师要在原有的教育水平上,尽可能引进企业或专业行业人员,采用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创新教育举措,鼓励本专业优秀的学生带项目回校参与教学,壮大环境设计队伍,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学课程,在取长补短的教育融合之下,将所学实际纳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四)提高自主性能,实现“设技并重”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要加强艺术和科技的相互结合,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育改革等方面,为学生开辟工作室体制,利用大數据、5G信息技术、云存储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领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之美,感受“设计与技术新统一”的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利用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方式,构建“教习阅”的教学模式,将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记录到一起,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环境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的相互结合,提高环境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细化为实践设计成果。尤其是要对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把握市场规律,设计出更多更出彩的设计案例。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鼓励学生改变“西化”的设计思潮,在环境设计作品中融入东方设计理念、传统文化思想,加强理论知识、设计艺术、生活实践的三者融合,将“设计”和“技艺”纳入环境设计之中,培养更多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
-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环境设计工作者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和改革,要通过多种教学举措,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的环境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上,要结合教学内容上进行积极的调整,针对实际教学,研发计算机辅助作图软件,加强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创新,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固化思想,让学生能够完成更加独特的设计作品。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学习体系,从课程布置、创新思维、教学环境上,实施合理的教学改革,加速对设计人才的更高要求,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系统、全面、细致的教育方式,实行多元化教学,最大限度的提升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远.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的多样化教学路径[J].考试周刊,2017(50).
[2]王磊.高校美术设计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育,2018(12):157.
[3]谭吉武.“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9(1).[4]李海艳.阅读、思考与对话——艺术设计院校通识教育非课程形式探索:从论坛建设说起[J].设计教育,2019(02).
作者简介:杨娟(1984— ),女,汉族,广西河池人,硕士,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