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班分层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弊端,而学科分层的有效实施,可以发挥其强大的效能,逐步成为教学的常态。文章以初中数学的学科分层教学为例,围绕如何顺应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教学“五环”的分层设计入手,认真探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运用、作业和辅导的实施、教学评价的使用等方面的分层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常态;因材施教
近年来,分层教学是国内外教育界较为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之一。学校的管理、学科的教学也经常实施分层教学。它以“因材施教”为主要理论依据,其初衷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一些学校以分层教学为依据,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人为地分成了不同程度的班级。这种以分班为形式的分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义务教育教育阶段,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一、以分班为形式的分层教学的弊端
(一)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容易滋生不良情绪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猛、成长迅速的时期,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如果仅以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忽略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就过早地进行了人为的定性,给一些学生贴上了“尖子生、优秀学生、学习困难生”的标签,使得一些所谓的尖子生傲气太重,盛气凌人,也会严重挫伤一些不能进入尖子生行列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尖子生的家长期望值过高,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困难生的家长灰心、失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不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可能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个别学校,由于分班分层的奖励不当,并向“好班”倾斜,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造成教师的“凝聚力”涣散,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违反班规校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那么,该如何克服分班分层教学的弊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呢?于是,学科的分层教学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均衡班中实施学科分层,应该是目前分层教学的主流。下面以数学科为例展开探讨。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小组活动为形式,奠定学科分层基础
在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思维和数学成绩的差异,每一组都进行上、中、下三个层次的搭配,并且都挑选一个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指导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并且要让他们明白:很多时候,学习小组的活动,是分工的不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一定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组摸球的试验。试验要求: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如果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那么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接下来,教师提出:“在摸球试验中,如果要摸10次、20次、400次、4000次,该如何操作?”然后,学生开始了小组探讨活动。在这一小组活动中,学生都认识到:如果要摸10次、20次,自己都可以操作,而且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如果摸400次或者重复大量的试验,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充分合作,才能更加迅速而科学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小组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探究性,解除了学生的心理疑虑,为数学的分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五环”,有效实施学科分层
实际上,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创设适当的条件,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习目标有层次,教学过程有侧重,学习辅导惠及全体,作业更有针对性,评价鼓励更科学。
一是备课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要在透彻理解大纲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学生的目标达成怎样;哪些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属于较高的要求,应该是中上层学生才能掌握的。对于这些,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授课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的不同,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坡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提问分层、练习分层。同时,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努力实现探究知识的分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授课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而授课的分层,恰好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三是辅导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从中下层学生落墨,因此,会有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如果优等生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想要的知识,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从而自己盲目去扩充知识,缺乏了合理的指导。堂上辅导的时间有限,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因此,辅导很难面面俱到。为此,在班级中可以实施“兵教兵”“兵带兵”的学习策略。例如,数与式的运算、方程、概率与统计、尺规作图等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辅导,可以让小组长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课堂中的分层辅导普及全体,更有成效。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堂上的辅导适当扩展到课外,认真指点尖子生挑选习题,使习题少而精。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的实践活动,让中层生、学困生得到更多的体验和帮助,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更高的层次。
四是作业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措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作业只有做到合理分层,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因此,在数学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完成。必做题是一些简单的基础题,让中下层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选做题,则是一些难度稍大、比较灵活的题目,它除了帮助优等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还强化了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洞悉与后续知识的联系。作业的分层设计,能让中下层学生理解并会简单运用新的知识,并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优等学生吃得好,吃得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是评价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标准去作相应的评价。测验、考查作为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手段,教师也会经常使用,但是绝对不能“唯分数论”。教师要善于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或者鼓励,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心理。对于中等生,教师既要激励表扬,又要指出其不足,更要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还要采取竞争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只有认真实施分层评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动力。
学科分层的有效实施,既克服了义务教育阶段分班分层的弊端,又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实施数学的分层教学,要不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让学科分层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常态。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常态;因材施教
近年来,分层教学是国内外教育界较为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之一。学校的管理、学科的教学也经常实施分层教学。它以“因材施教”为主要理论依据,其初衷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一些学校以分层教学为依据,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人为地分成了不同程度的班级。这种以分班为形式的分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义务教育教育阶段,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一、以分班为形式的分层教学的弊端
(一)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容易滋生不良情绪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猛、成长迅速的时期,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如果仅以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忽略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就过早地进行了人为的定性,给一些学生贴上了“尖子生、优秀学生、学习困难生”的标签,使得一些所谓的尖子生傲气太重,盛气凌人,也会严重挫伤一些不能进入尖子生行列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尖子生的家长期望值过高,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习困难生的家长灰心、失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不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可能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个别学校,由于分班分层的奖励不当,并向“好班”倾斜,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造成教师的“凝聚力”涣散,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违反班规校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那么,该如何克服分班分层教学的弊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呢?于是,学科的分层教学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均衡班中实施学科分层,应该是目前分层教学的主流。下面以数学科为例展开探讨。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小组活动为形式,奠定学科分层基础
在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思维和数学成绩的差异,每一组都进行上、中、下三个层次的搭配,并且都挑选一个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指导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并且要让他们明白:很多时候,学习小组的活动,是分工的不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一定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组摸球的试验。试验要求: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如果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那么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接下来,教师提出:“在摸球试验中,如果要摸10次、20次、400次、4000次,该如何操作?”然后,学生开始了小组探讨活动。在这一小组活动中,学生都认识到:如果要摸10次、20次,自己都可以操作,而且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如果摸400次或者重复大量的试验,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充分合作,才能更加迅速而科学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小组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探究性,解除了学生的心理疑虑,为数学的分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五环”,有效实施学科分层
实际上,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创设适当的条件,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习目标有层次,教学过程有侧重,学习辅导惠及全体,作业更有针对性,评价鼓励更科学。
一是备课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要在透彻理解大纲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学生的目标达成怎样;哪些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属于较高的要求,应该是中上层学生才能掌握的。对于这些,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授课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的不同,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坡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提问分层、练习分层。同时,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努力实现探究知识的分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授课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而授课的分层,恰好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三是辅导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从中下层学生落墨,因此,会有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如果优等生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想要的知识,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从而自己盲目去扩充知识,缺乏了合理的指导。堂上辅导的时间有限,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因此,辅导很难面面俱到。为此,在班级中可以实施“兵教兵”“兵带兵”的学习策略。例如,数与式的运算、方程、概率与统计、尺规作图等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辅导,可以让小组长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课堂中的分层辅导普及全体,更有成效。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堂上的辅导适当扩展到课外,认真指点尖子生挑选习题,使习题少而精。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的实践活动,让中层生、学困生得到更多的体验和帮助,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更高的层次。
四是作业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措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作业只有做到合理分层,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因此,在数学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完成。必做题是一些简单的基础题,让中下层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选做题,则是一些难度稍大、比较灵活的题目,它除了帮助优等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还强化了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洞悉与后续知识的联系。作业的分层设计,能让中下层学生理解并会简单运用新的知识,并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优等学生吃得好,吃得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是评价分层。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标准去作相应的评价。测验、考查作为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手段,教师也会经常使用,但是绝对不能“唯分数论”。教师要善于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或者鼓励,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心理。对于中等生,教师既要激励表扬,又要指出其不足,更要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还要采取竞争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只有认真实施分层评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动力。
学科分层的有效实施,既克服了义务教育阶段分班分层的弊端,又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实施数学的分层教学,要不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让学科分层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