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zdw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之根之魂,目前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偏离了民办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本文尝试对加强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进行一些思考,为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人文素养 思考
  当前,民办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民办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在实际中,因受到人们偏颇理解,造成民办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对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本文试着对加强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进行一些思考。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或涵养,即可理解为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或人的内在品质和人生态度,主要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国家、社会,乃至和自然的关系。
  2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持久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人文素养教育可促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人文素养教育可帮助毕业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主动调整自己的就业意愿,制定出合理的求职计划,从容应对就业压力,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2.2 人文素养教育可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拓宽毕业生知识面,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改善思维方式,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变革,全面提升可持续就业能力。
  2.3 人文素养教育可促进毕业生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文素养教育能培养理性认识,当人文素养内化为毕业生品性中的一部分时,他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积极适应社会环境,乐观面对人生,自觉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怀生命,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相一致,达到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 强化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如今,民辦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普遍缺乏,存在着道德修养不高,缺乏诚信,人生理想信念淡薄,缺少人文精神,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他人冷漠,对家人缺乏亲情等问题,对此,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有:
  3.1 端正办学导向,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力度
  全力抓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现状。有些民办高职院校认为,抓技能教育,效果明显见效快,可提高学校名声和知名度,而抓人文素养教育,费时费力,不能立竿见影出成效,忽视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是潜在的、后续地起作用,长期才能见效。试想,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只有技能而无健全人格无人文精神追求的“工具人”,将来在岗位上不会干好,也不能很好做人,这样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国家不负责,也有害于社会,有害于国家,学校得不偿失,不仅名声打不响,反而自毁名声,最终步入淘汰之列。为此,要端正办学导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贯穿大学生活始终,做到常抓不懈。
  3.2 科学规划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形成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民办高职院校,出于成本考虑,精力主要放在学生技能培养,对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课程,很少考虑开设或增设,而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则需开设而且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这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高职学制一般为3年,需安排较多时间实习实训,因此,人文素养教育课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设置,只能开设必须开设、管用的课程。课程体系可形成核心(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或社会调查)三个层次,内容上相互衔接,补充配合,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作为核心课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3.3 合理有效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其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力作用
  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民办高职虽偏重学生技能培养,但课堂仍是开展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作为强化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
  ①加强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力度。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单靠仅有的几门人文课程还不够,难以奏效,要在学时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多地增加人文素养教育成分,结合传授知识技能有效进行人文教育。正如部分高职教育专家指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精神品质,奠定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助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人文形态、豁达的为人态度、优良的处世作风、端正的生活态度、严谨的行为范式等。
  ②加强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教学是职业人文精神教育的极佳场所,要充分发挥在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工交替”模式中对毕业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高职教育在教学安排上,有大量实习实训机会,最后一年主要开展实习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时间较多,为此,在技能操练的实践教学中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探究精神、主动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强化,职业道德、诚信的品质得到锤炼,相互合作共事得到体验,经受挫折的能力得到磨练。因此重视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既有利于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也非常有利于毕业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新载体,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   当前,有些民办高职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一方面做法流于形式,简单地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素質教育,讲一些空泛的大道理,灌输方式单一,效果往往不佳;另一方面,民办高职生本来文化知识单薄、基础差,如教学中再给他们讲授一些深奥的人文科学理论,学生感觉很枯燥和困难,难以接受,不易理解。对此,我们要积极搭建新载体,引入通信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新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实现好的效果。如可探索引入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激发和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可适时穿插本专业领域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或企业家的创业史,以科学家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科学报国的精神和企业家苦练技能、艰苦创业的品质展示科学技术中蕴含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榜样的激励、思想品德的陶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无形中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3.5 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营造人文素养教育良好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某部分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营造人文素养教育氛围,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方方面面通力协作”。
  ①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素养环境和氛围。和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无论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建筑风格的设计、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配置还是到校训、校风、学风、师生行为文明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图书资料的建设都要围绕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要积极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播、校报、墙报、宣传窗等作用,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②注重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不高,就难以培养出人文素质很高的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为此,我们的教师除了师德高尚,教学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要善于掌握民办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③要有效发挥家庭的后盾作用。学校虽在青年人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父母对大学生的影响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高职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已经独立,与父母接触减少,但表面自立,经济上的依赖和从小受到的影响,大学生与父母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依旧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发展。为此,学校要多与家长沟通,增进理解、相互配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可定期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情况、缺点不足及时向家长反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正向的合力,同时,也引导家长理解,要创造条件,锻炼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社会精神和能力。学校与家庭间形成人文素养教育的正合力,才能极大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
  3.6 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社会资源,促进民办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贴近就业需求
  现代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其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技术人才、管理方式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所不能替代的,毕业生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提前熟悉职业岗位,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难得的是,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真正学习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验人间真、善、美,感受人文科学的魅力,感知自身存在的素养差距,自觉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此,要充分珍惜利用好校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宝贵社会资源,按照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人文素养要求,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毕业后将会受到企业的欢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开启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4(2).
  [2]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41.
  [3]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德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4]赵慧.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
  [5]王德广.高校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整合的原则与途径[J].人文教育与科学.
  作者简介:吴志卿(1976-),男,广东广州人,助理,现任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研究方向:就业指导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本实验使用含AGEs的糖化血清(GS)建立INS-1细
本文笔者就“企业一套表”的统计方法在石油企业上的应用和实施,进行总结和思考,就其渊源进行了追溯,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其应用思路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能更好地为石油
为探明水力空化对糖液中蔗糖的影响,通过空化装置产生空化并作用于蔗糖溶液。同时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糖液中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采用ShodexSUGAR系列KS-80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1-MCP对采后葡萄果梗品质、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叶绿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100μL/L乙烯相比,1.0μL/L 1-MCP降低了葡萄果梗
本文主要通过测定膜的厚度、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力学性能等指标,研究三种干燥方法(直接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匀浆后干燥法)对木醋杆菌制备的细菌纤维素膜特性的
通过测定单增李斯特菌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培养基成分、温度、p H、Na Cl浓度、接种量以及转速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并选取Gompertz方
为生产高生物活性(高谷胱甘肽、高有机硒含量)的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在100L发酵罐规模水平研究了菌体培养、无机硒的添加工艺,结果表明指数连续流加是富硒酵母最佳的培养方法,在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