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房间隔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接房间隔起搏的方法学。方法将患者分为电生理检查引导组和直接植入组,前者根据电生理的标测结果进行房间隔起搏导线的植入,后者直接应用可控钢丝或者预塑形钢丝进行房间隔起搏导线的植入,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导线的阈值、感知和阻抗,以及导线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电生理检查组15例患者中完成了13例导线植入,急性期脱位2例,慢性脱位1例,直接植入组14例患者均完成起搏导线植入,无导线脱位等并发症,随访中两组之间导线的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永久性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直接房间隔起搏也有同样高安全性和高成功率。

其他文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已被表明与放射耐受性有关.作为治疗靶基因,通过对EGFR的抑制可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又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分别阐述了EGFR表达水平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以及在肿瘤中应用EGFR抑制剂增加放射敏感性及抑制剂增敏与EGFR表达的关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5例小儿危重病例入院第1天、第7天及2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β2-MG、血清尿素氮(BUN)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极危重组、危重组血清β2-MG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极危重组高于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BUN水平高于危重组及对照组,而危重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危重病例血清β2-MG异常发生率高于B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