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前,当我从乡下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觉得和乡下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楼高一点,马路宽一点,因为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几岁的小孩,啥也不懂。
沒想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了这座城市,改变着这座城市。
罗伟特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却天天在学校天台经营自己的菜地,让保安头疼不已!巧的是,罗伟特的两位同学——梁立锋和谭慧敏也喜欢做同样的事。
2016年大四毕业,三人一拍即合:“一起当农民”。他们创新性地选择了鱼菜共生项目,因为香港的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便来到广东寻找合适的场地。
这一切,都在中国侨乡江门变成了现实。这里不仅免费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大棚,还支持了5万元的“市长创业资金”。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菜种不成,鱼养不大,一场台风把他们的大棚夷为平地。
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给了大力的支持。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重新准备材料,征程再次出发。
截至2019年,他们已经成功种出了220多种蔬菜,获得了1200万元的投资,并于当年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大赛中获得金奖;团队自主研发的系统中,有2项获得国家专利;87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鱼菜共生供港蔬菜基地。
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广东创业。截至2020年,仅是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227家,在珠澳跨境工业区内,累计注册的澳资企业超过3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一半,投资总额20多亿元。
创业者的增加,带来了海量的工作机会,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务工青年。
2012年6月,一张“托举哥”的照片,迅速引爆了广州。当时 ,一位4楼的3岁女童独自一人在家,不慎掉进防盗网被卡住了脖子,身体全部悬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刚好路过的周冲站了出来,他手脚并用,迅速徒手爬上3楼防盗网,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周冲双脚并立站在女童下方,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手握住防盗网,一手高高的托着女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女童安全获救了。“托举哥”一时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媒体的采访,他朴实地回应:“当时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想着把孩子救下来。”
那时的周冲23岁,刚从湖北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正为寻找工作而发愁,一时间十多家单位友善地向他发出了邀请,面对着这一份份的善意,周冲陷入了沉思。“有的单位开出1万多的月薪,说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但最终他选择了广州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他说:“我要靠自己的双手,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2014年,他获得了高级焊工资格,一年后,他被评为“广东劳动模范”,如今,他是中国好人,全国青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托举哥”周冲的“义举”照亮了那个获救的女童,也照亮了广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广州用她慈母般的包容,点亮了周冲的人生,也点亮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
温暖与善良是需要传递的,截至2020年11月,广东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300万人,为社会贡献了累计6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20多年前,一个特殊的艺术团在广州出现。它的特殊在于团里有一群“特殊孩子”。他们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有智力障碍,有的患了脑瘫、自闭症...但他们却在跳动的音符、旋转的舞姿里,演绎着生命里的“不可能”。
如果我的故事只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老土了:这样的艺术团很多啊。
艺术团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也有“普通孩子”的存在,这里尝试让特殊生与普通生成为同学。这在一开始像炸了锅一样,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相当大部分家长觉得“我孩子那么聪明,怎么可以和智障的孩子一起上课?”于是就有家长当着团长的面领走自己的孩子,并甩下一句话:“不能被差生带坏了!”
艺术团的融合需要时间,怎样才算真正的融合呢?
有一天,艺术团里一个叫子璐的孩子,被一篇题为《我做的一件好事》的作文难住了,妈妈引导她:“子璐啊,你想想,你在艺术团帮助特殊生是不是做好事啊?”没想到子璐却说:“可是妈妈,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啊,帮他们推轮椅、拿水杯,这些难道不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吗?”子璐妈恍然大悟,原来从“不能被差生带坏了”到“本来就是我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融合”。
这样的融合越来越多,不只是特殊孩子,普通孩子们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在与这群“特殊朋友们”的朝夕相处中,打开了看待世界的新大门,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学会了敞开怀抱去接纳生命里本来就有的不同。
改变世界的创业者,怀揣梦想的务工青年,传递温暖与善良的志愿者……正是这些人,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车水马龙的国际大都市,让广东成为了无数人圆梦的热土。
30多年后,当我有幸成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时,我长高了,楼却更高了。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我在想:这个地方还能继续创造奇迹吗?
现实回答了我的疑问。2018年10月,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有多大?参与大桥建设的80后副总工程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景强幽默地说:“按照国家标准,单孔跨径超过40米的桥就是‘大桥’,而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桥孔都是‘大桥’”。“中国跨度”以气贯长虹之势飞架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期盼。
在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当一桥飞跨三地,不仅推动了大湾区的发展,更加推动着粤港澳三地的民心相融。在这个充满创新、包容、关爱、互动的神奇湾区里,每个人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每天都在上演着神奇的故事,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出彩的机会。
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湾区青年逐梦做出那么一点点的奉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来吧,广东欢迎你,粤港澳大湾区欢迎你!
沒想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了这座城市,改变着这座城市。
罗伟特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却天天在学校天台经营自己的菜地,让保安头疼不已!巧的是,罗伟特的两位同学——梁立锋和谭慧敏也喜欢做同样的事。
2016年大四毕业,三人一拍即合:“一起当农民”。他们创新性地选择了鱼菜共生项目,因为香港的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便来到广东寻找合适的场地。
这一切,都在中国侨乡江门变成了现实。这里不仅免费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大棚,还支持了5万元的“市长创业资金”。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菜种不成,鱼养不大,一场台风把他们的大棚夷为平地。
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给了大力的支持。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重新准备材料,征程再次出发。
截至2019年,他们已经成功种出了220多种蔬菜,获得了1200万元的投资,并于当年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大赛中获得金奖;团队自主研发的系统中,有2项获得国家专利;87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鱼菜共生供港蔬菜基地。
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广东创业。截至2020年,仅是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227家,在珠澳跨境工业区内,累计注册的澳资企业超过3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一半,投资总额20多亿元。
创业者的增加,带来了海量的工作机会,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务工青年。
2012年6月,一张“托举哥”的照片,迅速引爆了广州。当时 ,一位4楼的3岁女童独自一人在家,不慎掉进防盗网被卡住了脖子,身体全部悬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刚好路过的周冲站了出来,他手脚并用,迅速徒手爬上3楼防盗网,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周冲双脚并立站在女童下方,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手握住防盗网,一手高高的托着女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女童安全获救了。“托举哥”一时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媒体的采访,他朴实地回应:“当时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想着把孩子救下来。”
那时的周冲23岁,刚从湖北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正为寻找工作而发愁,一时间十多家单位友善地向他发出了邀请,面对着这一份份的善意,周冲陷入了沉思。“有的单位开出1万多的月薪,说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但最终他选择了广州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他说:“我要靠自己的双手,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2014年,他获得了高级焊工资格,一年后,他被评为“广东劳动模范”,如今,他是中国好人,全国青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托举哥”周冲的“义举”照亮了那个获救的女童,也照亮了广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广州用她慈母般的包容,点亮了周冲的人生,也点亮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
温暖与善良是需要传递的,截至2020年11月,广东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300万人,为社会贡献了累计6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20多年前,一个特殊的艺术团在广州出现。它的特殊在于团里有一群“特殊孩子”。他们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有智力障碍,有的患了脑瘫、自闭症...但他们却在跳动的音符、旋转的舞姿里,演绎着生命里的“不可能”。
如果我的故事只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老土了:这样的艺术团很多啊。
艺术团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也有“普通孩子”的存在,这里尝试让特殊生与普通生成为同学。这在一开始像炸了锅一样,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相当大部分家长觉得“我孩子那么聪明,怎么可以和智障的孩子一起上课?”于是就有家长当着团长的面领走自己的孩子,并甩下一句话:“不能被差生带坏了!”
艺术团的融合需要时间,怎样才算真正的融合呢?
有一天,艺术团里一个叫子璐的孩子,被一篇题为《我做的一件好事》的作文难住了,妈妈引导她:“子璐啊,你想想,你在艺术团帮助特殊生是不是做好事啊?”没想到子璐却说:“可是妈妈,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啊,帮他们推轮椅、拿水杯,这些难道不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吗?”子璐妈恍然大悟,原来从“不能被差生带坏了”到“本来就是我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融合”。
这样的融合越来越多,不只是特殊孩子,普通孩子们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在与这群“特殊朋友们”的朝夕相处中,打开了看待世界的新大门,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学会了敞开怀抱去接纳生命里本来就有的不同。
改变世界的创业者,怀揣梦想的务工青年,传递温暖与善良的志愿者……正是这些人,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车水马龙的国际大都市,让广东成为了无数人圆梦的热土。
30多年后,当我有幸成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时,我长高了,楼却更高了。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我在想:这个地方还能继续创造奇迹吗?
现实回答了我的疑问。2018年10月,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有多大?参与大桥建设的80后副总工程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景强幽默地说:“按照国家标准,单孔跨径超过40米的桥就是‘大桥’,而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桥孔都是‘大桥’”。“中国跨度”以气贯长虹之势飞架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期盼。
在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当一桥飞跨三地,不仅推动了大湾区的发展,更加推动着粤港澳三地的民心相融。在这个充满创新、包容、关爱、互动的神奇湾区里,每个人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每天都在上演着神奇的故事,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出彩的机会。
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湾区青年逐梦做出那么一点点的奉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来吧,广东欢迎你,粤港澳大湾区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