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祥爱山、爱水、爱交朋友,他在昌平的度假村就位于两山之间、小溪之畔,难得的休息日,他会叫上金牌俱乐部的队友们来这里小聚,比上一场上坡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然方祥自觉离大仁大智尚有很远距离,但他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却比普通人要多一些,做公益倡环保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是口号,也不只是个人行为,更是一份事业,他愿意以自己的事业来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
骑行于山水间
方祥的车是市值18万元人民币的意大利手工Derosa Idol,在赛车里算得上顶级豪华配置,价格都赶上一辆好点儿的经济型轿车了。这也是方祥的特点,什么事都喜欢一步到位。“没到位的话,一点点儿地往上加其实更费钱。”
方祥加入金牌自行车俱乐部是在2004年,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肥,他觉得与其到跑步机上消耗电能,还不如环保点骑车上下班。果然,骑了一个多月以后,他的体重就减了17斤,心肺功能明显加强,连久治不愈的颈椎痛也得到了缓解。而在那期间,他又迷上了观看环法自行车赛,觉得那些运动员都特爷们,骑车的姿势帅极了。五十多公里的路程,竟然只要一个小时,速度和汽车相差无几。于是方祥上网搜了一些关于自行车运动的资料,就找到了金牌俱乐部,这是个专业的自行车俱乐部,每周六都有活动,看到是由国家队的教练领骑,他立刻就报名参加了。
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骑车,但方祥进了俱乐部才发现,会骑和骑好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平常骑车姿势很多都不正确,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而在俱乐部里,教练会教我们正确的骑行姿式,怎样降低膝盖磨损、减少疲劳,都是有技巧的。”
开始是平路训练,之后去京郊,骑行于山水间。方祥发现,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是精神上的愉悦,减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远离生意场的世侩和算计,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队友之间亲密无间,可以分喝一瓶水。那种关系特别像小学或初中的同学,完全没有一点功利目的。我在队里是出了名的‘见坡死’,但伙伴们都会不断地替我加油、鼓劲,骑不动或虚脱了,身边也一定会有人相伴。自行车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运动,大家像大雁一样轮换着领骑,路上遇到沟渠、石块、路牌提示,领骑的人都会给身后打手势做信号,大家再依次给队友提醒,这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协作过程。”
这项运动对方祥来讲还可以锻炼意志力,“在妙峰山脚下时,我觉得那22公里的山路对我简直就是天梯,但4个多小时后,我真的就到了山顶,过程中虽然有顶不住想放弃的时候,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当你挑战了一个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你的潜能就上了一大台阶。这座山被你征服,再也不怕了,那种成就感是空前的。”
方祥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自行车运动发烧友,但还算不上专业级别,他从没有试过单独野骑,对于他来讲,一切运动,安全至上。“很多人喜欢玩速降,从山上往下冲,我试过60~70迈,已经像飞一样,所以专业玩自行车的人,对器材的安全性能要求也特别高。”
方祥的很多骑友都实现了自己骑车远行的目标,有海南环岛的、有环青海湖的,有从北京骑到香港的,而他的理想是骑车完成内蒙自治区内游。
“有一年已经把车拉过去了,但骑了十几公里,发现路线不对,如果一直这样骑下去的话,全程都将是上坡,以我的能力肯定完成不了。我觉得这不是放弃,而是暂时的撤退,当我有一天能力达到时,一定会完成这段行程。因为人除了要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外,更要有对自己的正确的判断能力,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
方祥在俱乐部的论坛里看到过一个玩家的语录,“自行车里装着上帝,骑着它,就不会迷失天堂的方向。”对此,他深信不疑。
老有所依的社会责任
这一年多的时间,方祥参加金牌俱乐部的活动减少到了一个月一次,因为他刚刚从奋斗了11年的房地产业功成身退,开始转行做老年人公益事业,创业期注定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很多人认为公益不挣钱,就是让人捐钱。实际上,公益也分为非盈利机构和社会企业两种,所谓的社会企业,是指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会用在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所以它的生命力更强过很多的工商企业,也因为它的特殊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敬。”
确定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老年人群体,是因为方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对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照顾,还是精神上的沟通都不够。“他们一周回家一次是常事,那些父母在外地的,要一年才能见上一次,以后能见的次数都能数得过来。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又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什么事都希望能自己解决。我想我要做的事,就是帮助这些父母晚年不寂寞,活得快乐和有尊严。”
他尤其是在自己的母亲身上看到了:老年人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缺失是多么可怕。“我的母亲和父亲离婚多年,后来为了我又复婚,但他们在一起并不快乐,中间有很多情感上的纠结,所以母亲到老了,精神会出现问题,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刺激就是,现在我们做什么都太晚了,精神上的疾病是不可能通过吃药或治疗就能解决的,关键要看我们在他迷失前,能为他做什么?”
虽然现在社会对老龄化有认识,却都是说多做少,政府也确实出台了很多政策福利措施,但在实践执行方面还需要一些社会企业去帮助完成。
“我之前只是在做一个给老年人设计的线上游戏,但做着做着就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比如做一些以街道为单位、由社区参与的线下活动。”
在方祥的计划中,这个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网站未来将会和一些行业研究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服务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寻找到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公益服务模式,补充政府做不到的部分。
“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可以跟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实现沟通和对接。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前景会很值得期待。”
方祥的理想是,把老年人公益的工作做出成绩以后,再去涉足儿童教育事业。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着的施与受的过程,而在施与受之间,他更愿意做前者。
“我现在做事或者做任何决定,都会把思维推到三十年、五十年以后,以闭眼的那一刻的价值判断来看,这件事该不该做。人活着,不就是为了活出自我的价值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然方祥自觉离大仁大智尚有很远距离,但他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却比普通人要多一些,做公益倡环保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是口号,也不只是个人行为,更是一份事业,他愿意以自己的事业来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
骑行于山水间
方祥的车是市值18万元人民币的意大利手工Derosa Idol,在赛车里算得上顶级豪华配置,价格都赶上一辆好点儿的经济型轿车了。这也是方祥的特点,什么事都喜欢一步到位。“没到位的话,一点点儿地往上加其实更费钱。”
方祥加入金牌自行车俱乐部是在2004年,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肥,他觉得与其到跑步机上消耗电能,还不如环保点骑车上下班。果然,骑了一个多月以后,他的体重就减了17斤,心肺功能明显加强,连久治不愈的颈椎痛也得到了缓解。而在那期间,他又迷上了观看环法自行车赛,觉得那些运动员都特爷们,骑车的姿势帅极了。五十多公里的路程,竟然只要一个小时,速度和汽车相差无几。于是方祥上网搜了一些关于自行车运动的资料,就找到了金牌俱乐部,这是个专业的自行车俱乐部,每周六都有活动,看到是由国家队的教练领骑,他立刻就报名参加了。
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骑车,但方祥进了俱乐部才发现,会骑和骑好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平常骑车姿势很多都不正确,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而在俱乐部里,教练会教我们正确的骑行姿式,怎样降低膝盖磨损、减少疲劳,都是有技巧的。”
开始是平路训练,之后去京郊,骑行于山水间。方祥发现,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是精神上的愉悦,减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远离生意场的世侩和算计,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队友之间亲密无间,可以分喝一瓶水。那种关系特别像小学或初中的同学,完全没有一点功利目的。我在队里是出了名的‘见坡死’,但伙伴们都会不断地替我加油、鼓劲,骑不动或虚脱了,身边也一定会有人相伴。自行车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运动,大家像大雁一样轮换着领骑,路上遇到沟渠、石块、路牌提示,领骑的人都会给身后打手势做信号,大家再依次给队友提醒,这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协作过程。”
这项运动对方祥来讲还可以锻炼意志力,“在妙峰山脚下时,我觉得那22公里的山路对我简直就是天梯,但4个多小时后,我真的就到了山顶,过程中虽然有顶不住想放弃的时候,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当你挑战了一个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你的潜能就上了一大台阶。这座山被你征服,再也不怕了,那种成就感是空前的。”
方祥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自行车运动发烧友,但还算不上专业级别,他从没有试过单独野骑,对于他来讲,一切运动,安全至上。“很多人喜欢玩速降,从山上往下冲,我试过60~70迈,已经像飞一样,所以专业玩自行车的人,对器材的安全性能要求也特别高。”
方祥的很多骑友都实现了自己骑车远行的目标,有海南环岛的、有环青海湖的,有从北京骑到香港的,而他的理想是骑车完成内蒙自治区内游。
“有一年已经把车拉过去了,但骑了十几公里,发现路线不对,如果一直这样骑下去的话,全程都将是上坡,以我的能力肯定完成不了。我觉得这不是放弃,而是暂时的撤退,当我有一天能力达到时,一定会完成这段行程。因为人除了要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外,更要有对自己的正确的判断能力,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
方祥在俱乐部的论坛里看到过一个玩家的语录,“自行车里装着上帝,骑着它,就不会迷失天堂的方向。”对此,他深信不疑。
老有所依的社会责任
这一年多的时间,方祥参加金牌俱乐部的活动减少到了一个月一次,因为他刚刚从奋斗了11年的房地产业功成身退,开始转行做老年人公益事业,创业期注定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很多人认为公益不挣钱,就是让人捐钱。实际上,公益也分为非盈利机构和社会企业两种,所谓的社会企业,是指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会用在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所以它的生命力更强过很多的工商企业,也因为它的特殊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敬。”
确定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老年人群体,是因为方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对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照顾,还是精神上的沟通都不够。“他们一周回家一次是常事,那些父母在外地的,要一年才能见上一次,以后能见的次数都能数得过来。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又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什么事都希望能自己解决。我想我要做的事,就是帮助这些父母晚年不寂寞,活得快乐和有尊严。”
他尤其是在自己的母亲身上看到了:老年人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缺失是多么可怕。“我的母亲和父亲离婚多年,后来为了我又复婚,但他们在一起并不快乐,中间有很多情感上的纠结,所以母亲到老了,精神会出现问题,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刺激就是,现在我们做什么都太晚了,精神上的疾病是不可能通过吃药或治疗就能解决的,关键要看我们在他迷失前,能为他做什么?”
虽然现在社会对老龄化有认识,却都是说多做少,政府也确实出台了很多政策福利措施,但在实践执行方面还需要一些社会企业去帮助完成。
“我之前只是在做一个给老年人设计的线上游戏,但做着做着就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比如做一些以街道为单位、由社区参与的线下活动。”
在方祥的计划中,这个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网站未来将会和一些行业研究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服务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寻找到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公益服务模式,补充政府做不到的部分。
“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可以跟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实现沟通和对接。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前景会很值得期待。”
方祥的理想是,把老年人公益的工作做出成绩以后,再去涉足儿童教育事业。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着的施与受的过程,而在施与受之间,他更愿意做前者。
“我现在做事或者做任何决定,都会把思维推到三十年、五十年以后,以闭眼的那一刻的价值判断来看,这件事该不该做。人活着,不就是为了活出自我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