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贵州农业因其土地零碎化、细片化、土壤肥力不高等原因,使其农业生产一直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贵州农业的高效、集约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旅融合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是贵州省结合省情和农业资源禀赋,提出来的一条适合于贵州农业发展的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对贵州省长顺县凤凰坝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体验园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其在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之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具有显著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园区发展中产业链条短、业态不丰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园区业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163-04
一、研究背景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也是一个在农业发展中没有平原作为支撑的省份,其农业土地细碎化、规模小的禀赋特征决定其难以走规模化、工业化的平原发展模式,也决定其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的现象。同时,此现象也是制约占全省就业人口57.31%的农业生产人口提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截至2017年,贵州省依然存在28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7.75%,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为3.1%的平均水平,贫困状况依然严重,脱贫形势依旧严峻;若要在2020年,达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伟大目标,就要求贵州省农业生产必须在结合实际的自然资源禀赋的条件下另辟蹊径、另谋出路。
占贵州国土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面积不像平原那样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区域,它是一个集经济、文化、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系统。贵州农业发展另辟蹊径之所在,即如何顺应山地系统特性,科学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找到最适合于本省资源禀赋的农业发展模式,并保障山地系统的平衡和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是在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上,通过有效挖掘与融合,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顺应山地系统特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走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一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二、案例介绍及发展现状
2013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引发了关于《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在全省内筛选113个创建点,以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显着等条件为建设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成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将其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
凤凰坝原名母鸡坝,位于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紧邻广顺大道,交通便捷。其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现如今在政府的大力开发下,投资1.5亿元倾力打造为多业态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园——“高钙苹果·绿壳蛋鸡产业园区”,是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四年来,该园区已建成第一期四季精品果园、环湖环山道路、农耕文化体验园、农家客栈等配套设施,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乡村美食、康体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园,形成农业“接二连三”示范基地。
目前,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南北长约1 472米,东西宽约2 283米。现园区建设主要分为移民安置区、观光农业体验区、综合服务中心、景观花卉区、滨水观光带、山地自行车竞技区等几大部分,分别体现了休闲观光农业、党建扶贫示范、乡村旅游度假、产业生态移民、农村社区服务等几大功能。在其规划之初,政府给其以“传承民族文化、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社区和旅游服务水平、农民创收致富發展和引领辐射带动”六大功能定位。园区建设主要以长顺夜郎文化、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垂钓、农耕体验、四季采摘、露营烧烤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多业态田园综合体。
三、案例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案例的特色与效益分析
1.案例特色
目前,凤凰坝生态农业体验园种植高钙苹果2 000亩,紫王葡萄种植面积600亩,绿壳蛋鸡散户养殖若干羽。目前园区在发展上已形成“养殖—废弃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的资源立体循环的特色产业链条。
2.案例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在分析园区经济效益时,本文主要选用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三个指标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并从这三方面将园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与传统种植作物水稻、玉米做比较分析。
首先,土地生产力。根据表1的数据,若从土地生产力方面将新种植农作物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与传统农作物水稻和玉米做比较,种植高钙苹果每亩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4.29倍和7.06倍,种植紫王葡萄每亩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3.57倍和5.88倍。该园区依托农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对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进行现场采摘销售,销售单价分别为8元/斤和10元/斤。依此单价来算,在产值方面种植高钙苹果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24.49倍倍56.47倍,种植紫王葡萄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25.51倍和58.82倍。
其次,劳动生产率。根据表1数据,种植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每亩平均使用劳动力12人,种植水稻和玉米每亩平均使用劳动力6人。依此数据,从产量的角度来计算,种植高钙苹果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出2.15倍和3.52倍,种植紫王葡萄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79倍和2.94倍;从净产值的角度来计算,种植高钙苹果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出18.77倍和75.84倍,种植紫王葡萄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9.60倍和79.18倍。 最后,资金生产率。若以1 000元为单位资金,在每亩土地上,投资单位资金种植高钙苹果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29倍和1.55倍,种植紫王葡萄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07倍和1.29倍;从产值方面看,种植高钙苹果的资金产出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7.35倍和12.43倍,种植紫王葡萄的资金产出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7.65倍和12.94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将传统农作物水稻和玉米换作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等经济作物之后,其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从产值和净产值方面来看,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尤为可观,可作为推升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2)社会效益分析。该园区建设主要以长顺夜郎文化、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垂钓、农耕体验、四季采摘、露营烧烤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多业态田园综合体。
园区发展四年来,入园企业有1家旅游公司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各种就业岗位500余个,搭建了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创业平台。该村120户农户(贫困户21户)通过流转土地1 500亩获得土地租金收入(500元/亩)和务工收入(务工岗位短期约30个,每天80~120元,每月务工天数可不低于18天;长期岗位6个,每月2 500元)。
目前该园区创办了养殖小单元、启顺果袋厂、农事体验馆、QQ农场、经济停车场。农家乐等集体经济项目,201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升至32万元。
该园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拓宽了农户的收入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户收入,使该村的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 000元,发展到2017年的年人均收入9 350元,高出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369元11.72%,还实现了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脱帽”,改变了当地长久以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局面。
(3)生态效益分析。该园区自拟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以来,一直对园区和景区进行植树绿化,不仅提高了园区的植被覆盖率,还美化了园区环境。此外,还对园区沙化、碱化土地进行有效整治。在园区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该园区通过从集体经济中抽取款项和获得政府基金共20万元,共建了2个生态污水处理池,每日可处理污水30吨。为了农种植有机绿色农作物,发展有机绿色品牌,该园区在作物种植管理上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土地和水域的污染。为了增加土地肥力,园区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教授农户土地肥力培植的方法,大大增加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产力。
四、案例的发展路径与启示
第一,党建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石板村党总支围绕做强产业,积极谋划精准脱贫路子,依靠凤凰坝原有产业基础,主动发力,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凤凰坝生态農业体验园,并积极组织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体验园创业就业。充分发挥长顺扶贫“藤缠树”(即以贫困户为“腾”,龙头企业为“树”,形成以“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模式的效用,让贫困户共享了园区的发展成果。目前,该村让贫困户入园参与果园管护、游客服务管理、环境保洁。若按扶贫类型的四大类(生产发展型、务工就业型、入股分红型、能人带动型)来归纳该景区的发展,其帮扶模式占据了四种主要类型,可以说是扶贫、脱贫效果较为显著的园区。
第二,农旅融合,丰富脱贫业态。围绕“农旅融合、产景互动、生态体验”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现有1 500亩精品果园,融入发展和经营水上自行车、骑行康体、水果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QQ农场等项目。并通过举办苹果采摘节、果园相亲会、山地骑行赛等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名气、聚集人气。目前,入园企业有1家旅游公司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各种就业岗位500余个,搭建了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创业平台。该村120户农户(贫困户21户)流转土地1 500亩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
第三,易地移民,共享发展成果。体验园内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已完成33栋安置房建设,10户搬迁户已入住,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同时,根据每一户搬迁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前谋划予以精准安排到农业产业技术服务队、广顺经开区企业等岗位就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后从事经营农家乐等自主创业,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实现易地搬迁脱贫。
第四,电商助力,加快“黔货出山”。借助“扶贫云”系统,依托长顺高钙苹果(钙量富、果形好、着色艳、水分足、肉质密度大、微酸性等)、紫王葡萄(果肉脆、味甘甜、口感佳、上色匀、果粉厚、耐贮藏等)、绿壳鸡蛋(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含量高,胆固醇、脂肪含量低)等农特产品优势,采用“互联网+”方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断开辟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加快“黔货出山”,助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凤凰坝站点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8万元,其中销售绿壳鸡蛋近1.3万枚、高钙苹果3 000余斤、高钙苹果醋556箱、本地菜籽油312件。同时,也通过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入园体验观光。
第五,承接“两贵”,明确发展定位。依据长顺县旅游业——承接贵阳、贵安新区(含安顺)等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定位,长顺县依靠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主打长顺旅游“一山”(白云山)、“一湖”(杜鹃湖)、“一树”(中华银杏王)、“一井”(潮井)、“一府”(广顺老州府)新名片,大力开发“让游客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忆得起乡情、记得住乡愁”的农旅融合发展旅游新业态。
五、案例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第一,引进微生物产业,完善园区产业链条。该园区可适当引进微生物产业,将绿壳蛋鸡等动物的粪便进行有机发酵,在业内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微生物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同时,还可加强种养业间的联系,如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以及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实现“以种供养、以养促农、种养双赢”的种养互促机制。 第二,引进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结合当地丰富优质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资源,除开展游客采摘等业务外,可引进葡萄酒加工企业和苹果醋酿制企业,打造有机葡萄酒和有机苹果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此外,还可利用园区发展农旅融合的模式,引进鲜榨苹果汁、葡萄汁的设备,开展鲜榨苹果汁、葡萄汁售卖业务,以此不仅能增加景区经营业态,还能提升园区业主收入。
第三,结合当地特色,丰富景区经营业态。结合随处可寻的山地条件发展登山、攀岩等旅游项目,还可利用稻田条件适当发展稻田养鱼或是开发田地专门饲养泥鳅、黄鳝等食用性动物来供游客捕捉并售卖。结合现代农业种植园,将其部分发展为现代农业科普园,在适当时机开展科普教学活动,不仅能学习农业知识,还能提升景区人气。
第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农户建设积极性。虽然目前园区的农旅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受益面较狭窄的情况。该园区若要获得长远的发展,真正发挥脱贫致富的功能,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理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和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让园区各利益主体特别是广大的贫困人口切身分享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好处,从各种经营业态中获得合理、稳定、持续的利益回报,才能提高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兴趣,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长顺县统计年鉴[K].2016.
[2] 貴州长顺县人民政府.长顺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Z].
[3] 刘群.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4] 潘家华.生态引领 绿色赶超[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李传健.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7,(4):19-22.
[6] 钱淼,王伟,郑丹.日本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实质作用分析[J].世界农业,2013,(2):34-38.
[7] 张遵东.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2006,(12):53-55.
[8] 杨建春,肖小虹.贵州旅游扶贫效应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7):212-216.
[9]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6):66-71.
[10] 吴昌和,彭婧.对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6,(6):23-27.
[11] 胡蓉.关于贵州贫困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J].前沿,2010,(16):90-92.
关键词: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163-04
一、研究背景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也是一个在农业发展中没有平原作为支撑的省份,其农业土地细碎化、规模小的禀赋特征决定其难以走规模化、工业化的平原发展模式,也决定其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的现象。同时,此现象也是制约占全省就业人口57.31%的农业生产人口提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截至2017年,贵州省依然存在28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7.75%,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为3.1%的平均水平,贫困状况依然严重,脱贫形势依旧严峻;若要在2020年,达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伟大目标,就要求贵州省农业生产必须在结合实际的自然资源禀赋的条件下另辟蹊径、另谋出路。
占贵州国土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面积不像平原那样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区域,它是一个集经济、文化、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系统。贵州农业发展另辟蹊径之所在,即如何顺应山地系统特性,科学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找到最适合于本省资源禀赋的农业发展模式,并保障山地系统的平衡和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是在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上,通过有效挖掘与融合,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顺应山地系统特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走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一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二、案例介绍及发展现状
2013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引发了关于《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在全省内筛选113个创建点,以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显着等条件为建设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成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将其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
凤凰坝原名母鸡坝,位于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紧邻广顺大道,交通便捷。其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现如今在政府的大力开发下,投资1.5亿元倾力打造为多业态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园——“高钙苹果·绿壳蛋鸡产业园区”,是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四年来,该园区已建成第一期四季精品果园、环湖环山道路、农耕文化体验园、农家客栈等配套设施,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乡村美食、康体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园,形成农业“接二连三”示范基地。
目前,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南北长约1 472米,东西宽约2 283米。现园区建设主要分为移民安置区、观光农业体验区、综合服务中心、景观花卉区、滨水观光带、山地自行车竞技区等几大部分,分别体现了休闲观光农业、党建扶贫示范、乡村旅游度假、产业生态移民、农村社区服务等几大功能。在其规划之初,政府给其以“传承民族文化、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社区和旅游服务水平、农民创收致富發展和引领辐射带动”六大功能定位。园区建设主要以长顺夜郎文化、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垂钓、农耕体验、四季采摘、露营烧烤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多业态田园综合体。
三、案例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案例的特色与效益分析
1.案例特色
目前,凤凰坝生态农业体验园种植高钙苹果2 000亩,紫王葡萄种植面积600亩,绿壳蛋鸡散户养殖若干羽。目前园区在发展上已形成“养殖—废弃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的资源立体循环的特色产业链条。
2.案例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在分析园区经济效益时,本文主要选用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三个指标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并从这三方面将园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与传统种植作物水稻、玉米做比较分析。
首先,土地生产力。根据表1的数据,若从土地生产力方面将新种植农作物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与传统农作物水稻和玉米做比较,种植高钙苹果每亩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4.29倍和7.06倍,种植紫王葡萄每亩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3.57倍和5.88倍。该园区依托农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对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进行现场采摘销售,销售单价分别为8元/斤和10元/斤。依此单价来算,在产值方面种植高钙苹果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24.49倍倍56.47倍,种植紫王葡萄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25.51倍和58.82倍。
其次,劳动生产率。根据表1数据,种植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每亩平均使用劳动力12人,种植水稻和玉米每亩平均使用劳动力6人。依此数据,从产量的角度来计算,种植高钙苹果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出2.15倍和3.52倍,种植紫王葡萄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79倍和2.94倍;从净产值的角度来计算,种植高钙苹果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出18.77倍和75.84倍,种植紫王葡萄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9.60倍和79.18倍。 最后,资金生产率。若以1 000元为单位资金,在每亩土地上,投资单位资金种植高钙苹果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29倍和1.55倍,种植紫王葡萄的产量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1.07倍和1.29倍;从产值方面看,种植高钙苹果的资金产出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7.35倍和12.43倍,种植紫王葡萄的资金产出率要比种植水稻和玉米高出7.65倍和12.94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将传统农作物水稻和玉米换作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等经济作物之后,其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从产值和净产值方面来看,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尤为可观,可作为推升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2)社会效益分析。该园区建设主要以长顺夜郎文化、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垂钓、农耕体验、四季采摘、露营烧烤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多业态田园综合体。
园区发展四年来,入园企业有1家旅游公司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各种就业岗位500余个,搭建了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创业平台。该村120户农户(贫困户21户)通过流转土地1 500亩获得土地租金收入(500元/亩)和务工收入(务工岗位短期约30个,每天80~120元,每月务工天数可不低于18天;长期岗位6个,每月2 500元)。
目前该园区创办了养殖小单元、启顺果袋厂、农事体验馆、QQ农场、经济停车场。农家乐等集体经济项目,201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升至32万元。
该园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拓宽了农户的收入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户收入,使该村的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 000元,发展到2017年的年人均收入9 350元,高出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369元11.72%,还实现了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脱帽”,改变了当地长久以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局面。
(3)生态效益分析。该园区自拟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以来,一直对园区和景区进行植树绿化,不仅提高了园区的植被覆盖率,还美化了园区环境。此外,还对园区沙化、碱化土地进行有效整治。在园区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该园区通过从集体经济中抽取款项和获得政府基金共20万元,共建了2个生态污水处理池,每日可处理污水30吨。为了农种植有机绿色农作物,发展有机绿色品牌,该园区在作物种植管理上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土地和水域的污染。为了增加土地肥力,园区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教授农户土地肥力培植的方法,大大增加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产力。
四、案例的发展路径与启示
第一,党建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石板村党总支围绕做强产业,积极谋划精准脱贫路子,依靠凤凰坝原有产业基础,主动发力,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凤凰坝生态農业体验园,并积极组织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体验园创业就业。充分发挥长顺扶贫“藤缠树”(即以贫困户为“腾”,龙头企业为“树”,形成以“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模式的效用,让贫困户共享了园区的发展成果。目前,该村让贫困户入园参与果园管护、游客服务管理、环境保洁。若按扶贫类型的四大类(生产发展型、务工就业型、入股分红型、能人带动型)来归纳该景区的发展,其帮扶模式占据了四种主要类型,可以说是扶贫、脱贫效果较为显著的园区。
第二,农旅融合,丰富脱贫业态。围绕“农旅融合、产景互动、生态体验”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现有1 500亩精品果园,融入发展和经营水上自行车、骑行康体、水果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QQ农场等项目。并通过举办苹果采摘节、果园相亲会、山地骑行赛等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名气、聚集人气。目前,入园企业有1家旅游公司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各种就业岗位500余个,搭建了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创业平台。该村120户农户(贫困户21户)流转土地1 500亩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
第三,易地移民,共享发展成果。体验园内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已完成33栋安置房建设,10户搬迁户已入住,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同时,根据每一户搬迁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前谋划予以精准安排到农业产业技术服务队、广顺经开区企业等岗位就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后从事经营农家乐等自主创业,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实现易地搬迁脱贫。
第四,电商助力,加快“黔货出山”。借助“扶贫云”系统,依托长顺高钙苹果(钙量富、果形好、着色艳、水分足、肉质密度大、微酸性等)、紫王葡萄(果肉脆、味甘甜、口感佳、上色匀、果粉厚、耐贮藏等)、绿壳鸡蛋(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含量高,胆固醇、脂肪含量低)等农特产品优势,采用“互联网+”方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断开辟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加快“黔货出山”,助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凤凰坝站点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8万元,其中销售绿壳鸡蛋近1.3万枚、高钙苹果3 000余斤、高钙苹果醋556箱、本地菜籽油312件。同时,也通过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入园体验观光。
第五,承接“两贵”,明确发展定位。依据长顺县旅游业——承接贵阳、贵安新区(含安顺)等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定位,长顺县依靠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主打长顺旅游“一山”(白云山)、“一湖”(杜鹃湖)、“一树”(中华银杏王)、“一井”(潮井)、“一府”(广顺老州府)新名片,大力开发“让游客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忆得起乡情、记得住乡愁”的农旅融合发展旅游新业态。
五、案例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第一,引进微生物产业,完善园区产业链条。该园区可适当引进微生物产业,将绿壳蛋鸡等动物的粪便进行有机发酵,在业内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微生物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同时,还可加强种养业间的联系,如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以及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实现“以种供养、以养促农、种养双赢”的种养互促机制。 第二,引进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结合当地丰富优质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资源,除开展游客采摘等业务外,可引进葡萄酒加工企业和苹果醋酿制企业,打造有机葡萄酒和有机苹果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此外,还可利用园区发展农旅融合的模式,引进鲜榨苹果汁、葡萄汁的设备,开展鲜榨苹果汁、葡萄汁售卖业务,以此不仅能增加景区经营业态,还能提升园区业主收入。
第三,结合当地特色,丰富景区经营业态。结合随处可寻的山地条件发展登山、攀岩等旅游项目,还可利用稻田条件适当发展稻田养鱼或是开发田地专门饲养泥鳅、黄鳝等食用性动物来供游客捕捉并售卖。结合现代农业种植园,将其部分发展为现代农业科普园,在适当时机开展科普教学活动,不仅能学习农业知识,还能提升景区人气。
第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农户建设积极性。虽然目前园区的农旅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受益面较狭窄的情况。该园区若要获得长远的发展,真正发挥脱贫致富的功能,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理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和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让园区各利益主体特别是广大的贫困人口切身分享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好处,从各种经营业态中获得合理、稳定、持续的利益回报,才能提高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兴趣,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长顺县统计年鉴[K].2016.
[2] 貴州长顺县人民政府.长顺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Z].
[3] 刘群.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4] 潘家华.生态引领 绿色赶超[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李传健.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7,(4):19-22.
[6] 钱淼,王伟,郑丹.日本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实质作用分析[J].世界农业,2013,(2):34-38.
[7] 张遵东.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2006,(12):53-55.
[8] 杨建春,肖小虹.贵州旅游扶贫效应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7):212-216.
[9]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6):66-71.
[10] 吴昌和,彭婧.对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6,(6):23-27.
[11] 胡蓉.关于贵州贫困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J].前沿,2010,(1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