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建筑类专业,其中工程造价专业又是建筑类专业群中的热门专业。但由于受市场诱惑等因素,许多学校在教学方面并不见长,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建立起一种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始终与将来的职业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岗位工作的完整过程,就是本文要重点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我国呈现出“多、快、大”的三个特点。据中国建筑协会2011年1月14日发表的数据表明,1985年至2010年的25年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14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了60多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余倍。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如图1所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新建项目20余万个,在建项目60余万个,建筑企业6.8万余家。
图1近几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GDP总产值增长对比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力人才市场的需求。从人才需求的市场角度看,建筑行业对工程设计勘察型、技术(技能)管理型、一線岗位操作型(即操作工人)三类人才需求的合适比例大致在1:10:50。其中,前两种类型可以合成为技术专门人才。根据建设部统计,全国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约4000万人,照此比例,设计勘察人员应该约有66万人,施工管理人才应该约有656万人,操作工人为3278万人。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共有技术专门人才仅为320万人左右。这里所谓的专门人才,还包括初级以上职称者及中专以上学历者。如果这些技术专门人才中除去从事设计勘察工作的66万人,仅有254万技术专门人才在施工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姑且不谈这254万专门人才是否都能达到技术管理型人才的水平)。仅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型人才缺口就达402万人。其中,工程造价方面,全国需要200万人以上,目前,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10万人左右,造价员100万人左右,还有100万人的缺口。所以,培养具有土建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当前,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建筑类专业。工程造价作为建筑类专业群中的主要专业之一,是近几年学生踊跃报考的热门专业。但由于受市场的诱惑,许多学校盲目开设该专业,但在教学方面并不见长,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虽然很多学校在进行改革探索,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本科“压缩型”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2)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彼此连贯性差相互贯通性差。举例说明:学生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时用一套图纸,图纸内容也不全面。将来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又用另外的图纸。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学习后者时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识图,而且,学生在一年级时很难知道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3)教学模式多是理论知识加上技能点的训练,知识和技能是割裂的,造成学生工作能力缺失。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建立起一种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始终与将来的职业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岗位工作的完整过程,就是本文要重点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1、基本思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二个实际典型完整的工程案例,整合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打破各课程之间的独立性,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情境化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工学交替,学训交融。
2、基本方法探讨(如图2所示):
图2基本方法探讨
从学生一入学就以教材的形式配备两套完整、真实、典型的工程图纸,一直用到毕业。以这两套工程图纸为工作任务,进行各门课程开发。每门课程紧紧围绕这两个工程案例设置学习情境,既有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又融汇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通过这两套工程案例图纸,学习建筑识图、结构(平法)识图、水电识图;认识各种建筑材料,了解房屋的构造做法;熟悉建筑施工知识、掌握测量放线技能;编制这两个工程的土建、安装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管理和模拟招投标等。学生在校三年相当于建设了两个典型工程项目,工作任务明确,两个典型工程贯穿始终,各门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其设置,成为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通过两个实际、典型、完整的工程案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情境化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工学交替,学训交融。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初探
以本文作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通过上述方法,重新构建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收到了以下较明显的效果:
1、学生自始至终知道现在要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工作目标明确,目的性强。
2、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二个“真”字,即:以真实的工程项目,贯穿三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题真做;以仿真的工作环境进行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建设,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采用模拟招投标的方式,学生以团队形式模拟招投标全过程,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项目运营的全过程。
3、强化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建筑专业知识相互间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建筑企业一线工作基本要求的时间,较好地做到了使学生由“准员工”到“企业熟练技术员”的转换,真正实现“上岗就能定岗”的目标。
4、通过改革,能明显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老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就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非常熟悉,对各知识点要融会贯通,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先于学生进行学习,只用自己具有了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从而能锻炼出一支业务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我国呈现出“多、快、大”的三个特点。据中国建筑协会2011年1月14日发表的数据表明,1985年至2010年的25年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14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了60多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余倍。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如图1所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新建项目20余万个,在建项目60余万个,建筑企业6.8万余家。
图1近几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GDP总产值增长对比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力人才市场的需求。从人才需求的市场角度看,建筑行业对工程设计勘察型、技术(技能)管理型、一線岗位操作型(即操作工人)三类人才需求的合适比例大致在1:10:50。其中,前两种类型可以合成为技术专门人才。根据建设部统计,全国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约4000万人,照此比例,设计勘察人员应该约有66万人,施工管理人才应该约有656万人,操作工人为3278万人。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共有技术专门人才仅为320万人左右。这里所谓的专门人才,还包括初级以上职称者及中专以上学历者。如果这些技术专门人才中除去从事设计勘察工作的66万人,仅有254万技术专门人才在施工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姑且不谈这254万专门人才是否都能达到技术管理型人才的水平)。仅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型人才缺口就达402万人。其中,工程造价方面,全国需要200万人以上,目前,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10万人左右,造价员100万人左右,还有100万人的缺口。所以,培养具有土建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当前,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建筑类专业。工程造价作为建筑类专业群中的主要专业之一,是近几年学生踊跃报考的热门专业。但由于受市场的诱惑,许多学校盲目开设该专业,但在教学方面并不见长,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虽然很多学校在进行改革探索,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本科“压缩型”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2)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彼此连贯性差相互贯通性差。举例说明:学生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时用一套图纸,图纸内容也不全面。将来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又用另外的图纸。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学习后者时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识图,而且,学生在一年级时很难知道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3)教学模式多是理论知识加上技能点的训练,知识和技能是割裂的,造成学生工作能力缺失。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建立起一种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始终与将来的职业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岗位工作的完整过程,就是本文要重点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1、基本思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二个实际典型完整的工程案例,整合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打破各课程之间的独立性,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情境化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工学交替,学训交融。
2、基本方法探讨(如图2所示):
图2基本方法探讨
从学生一入学就以教材的形式配备两套完整、真实、典型的工程图纸,一直用到毕业。以这两套工程图纸为工作任务,进行各门课程开发。每门课程紧紧围绕这两个工程案例设置学习情境,既有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又融汇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通过这两套工程案例图纸,学习建筑识图、结构(平法)识图、水电识图;认识各种建筑材料,了解房屋的构造做法;熟悉建筑施工知识、掌握测量放线技能;编制这两个工程的土建、安装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管理和模拟招投标等。学生在校三年相当于建设了两个典型工程项目,工作任务明确,两个典型工程贯穿始终,各门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其设置,成为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通过两个实际、典型、完整的工程案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情境化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工学交替,学训交融。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初探
以本文作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通过上述方法,重新构建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收到了以下较明显的效果:
1、学生自始至终知道现在要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工作目标明确,目的性强。
2、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二个“真”字,即:以真实的工程项目,贯穿三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题真做;以仿真的工作环境进行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建设,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采用模拟招投标的方式,学生以团队形式模拟招投标全过程,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项目运营的全过程。
3、强化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建筑专业知识相互间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建筑企业一线工作基本要求的时间,较好地做到了使学生由“准员工”到“企业熟练技术员”的转换,真正实现“上岗就能定岗”的目标。
4、通过改革,能明显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老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就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非常熟悉,对各知识点要融会贯通,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先于学生进行学习,只用自己具有了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从而能锻炼出一支业务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