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近年来,我国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数量和类型也很多,这就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技术和安全性参差不齐,很多电动自行车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存在这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电动自行车的定位也不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也不到位,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性,提高电动自行车性能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性能质量
1.前言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速度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甚至一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自行车的数量。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其结构设计标准、性能参数确定、质量标准等, 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必须重视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合理的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2.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存在的问题
2.1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界限划分模糊
自电动自行车开始广泛使用以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一直存在,所以关于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秩序成为了困扰我国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关乎于相关法律的制定。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就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也对电动车的交通属性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交通环境中,电动自行车生产制造不按照规定导致电动自行车超出标准,很难区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
2.2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参数、交通特性缺乏研究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自行车。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仅仅20年,在近几年才在我国各个地区普及使用。所以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征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比较缺乏,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动自行车的结构、驱动装置以及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欲管理等。
2.3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无法展开深入研究
自行车、电动车作为传统的交通工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特征,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兴的一种交通方式,并没有根据其发展重视它的研究,所以电动自行车的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设计工作只是套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进行规范。研究人员不重视系统的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所以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功能特征缺少宏观上的研究。
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性能分析
3.1电动自行车车辆尺寸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品牌众多,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通过对商场、超市等密集型的场所以及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随机调查抽样,然后对调查抽样出来的电动自行车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进行测量,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和高度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交通车道问题较小,所以按照电动自行车的宽度统计归纳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80%的电动自行车宽度在68cm左右,从调查的整体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宽度在60cm至70cm之间,需要对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宽度范围。
3.2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也对道路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电动车最大行驶速度过快,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刹车失灵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必须重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控制研究。自由行驶状态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来研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特性。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选择路段开阔平直、行人机动车较少的路段进行电动自行车速度特性研究,通过对多组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9.93km/h,对结果进行检验,误差范围在±0.732,之间,可信度为95%调查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位于(19.2,20.6)的范围之间。在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动自行车的最大行车速度,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满足自身结构参数、性能特征的要求,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寿命。
3.3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特性是影响电动自行车运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不同,在行驶中会出现加速过程产生速度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加速性能主要体现在交叉口车辆由静止转变到行驶状态的能力,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性能对交叉口车辆的分级分类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电动自行车加速度调查方法是:将人行横道线作为电动自行车加速性能试验的起点A,通过对多种类多品牌的电动车进行加速度特性的研究观察,在距离终点不远处设立两点B,C,保证电动自行车在经过B,C两点的时候可以达到自由行驶的速度。然后经过对B点经过多次调整,确定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加速度过程需要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
3.4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流量关系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主要体现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量、车辆密度以及行车速度。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机动车能够在车道上有序的进行排列。为了方便研究和数据统计,将单位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中,电动自行车的车辆数量作为电动自行车流的密度,密度可以直接反映出道路交通的密集程度。同时,只有在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才可以进行比较。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密度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线性关系。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非机动车的车道的宽度,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持道路交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国忠,明士军等.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48—52
[2]王云,马国忠等.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8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性能质量
1.前言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速度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甚至一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自行车的数量。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其结构设计标准、性能参数确定、质量标准等, 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必须重视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合理的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2.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存在的问题
2.1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界限划分模糊
自电动自行车开始广泛使用以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一直存在,所以关于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秩序成为了困扰我国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关乎于相关法律的制定。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就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也对电动车的交通属性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交通环境中,电动自行车生产制造不按照规定导致电动自行车超出标准,很难区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
2.2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参数、交通特性缺乏研究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自行车。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仅仅20年,在近几年才在我国各个地区普及使用。所以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征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比较缺乏,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动自行车的结构、驱动装置以及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欲管理等。
2.3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无法展开深入研究
自行车、电动车作为传统的交通工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特征,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兴的一种交通方式,并没有根据其发展重视它的研究,所以电动自行车的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设计工作只是套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进行规范。研究人员不重视系统的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所以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功能特征缺少宏观上的研究。
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性能分析
3.1电动自行车车辆尺寸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品牌众多,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通过对商场、超市等密集型的场所以及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随机调查抽样,然后对调查抽样出来的电动自行车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进行测量,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和高度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交通车道问题较小,所以按照电动自行车的宽度统计归纳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80%的电动自行车宽度在68cm左右,从调查的整体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宽度在60cm至70cm之间,需要对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宽度范围。
3.2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也对道路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电动车最大行驶速度过快,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刹车失灵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必须重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控制研究。自由行驶状态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来研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特性。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选择路段开阔平直、行人机动车较少的路段进行电动自行车速度特性研究,通过对多组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9.93km/h,对结果进行检验,误差范围在±0.732,之间,可信度为95%调查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位于(19.2,20.6)的范围之间。在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动自行车的最大行车速度,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满足自身结构参数、性能特征的要求,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寿命。
3.3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特性是影响电动自行车运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不同,在行驶中会出现加速过程产生速度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加速性能主要体现在交叉口车辆由静止转变到行驶状态的能力,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性能对交叉口车辆的分级分类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电动自行车加速度调查方法是:将人行横道线作为电动自行车加速性能试验的起点A,通过对多种类多品牌的电动车进行加速度特性的研究观察,在距离终点不远处设立两点B,C,保证电动自行车在经过B,C两点的时候可以达到自由行驶的速度。然后经过对B点经过多次调整,确定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加速度过程需要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
3.4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流量关系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主要体现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量、车辆密度以及行车速度。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机动车能够在车道上有序的进行排列。为了方便研究和数据统计,将单位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中,电动自行车的车辆数量作为电动自行车流的密度,密度可以直接反映出道路交通的密集程度。同时,只有在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才可以进行比较。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密度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线性关系。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非机动车的车道的宽度,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持道路交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国忠,明士军等.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48—52
[2]王云,马国忠等.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