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在新媒体冲击下,用户群体受到挤压,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依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因此,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在稳定传统媒体地位的同时,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数字化技术融合,从而用精美的节目提高收视率,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作用,对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数字音频技术影响进行分析,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音频技术;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2..002
广播电视音频技术紧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与时俱进快速发展。数字化音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的信号差、功耗高的广播电视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先进科技化的广播电视数字化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应运而生,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作用
1.1 降低运营成本
由于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群体锐减,效益降低。而一档电视直播节目的播出,往往会产生极高的运营成本,例如,在新闻直播节目中,需要主持人、音频师、摄影师、编辑等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工作,人力、财力、物力耗量极大,但是在数字音频技术的支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广播电视可以极大地降低音频采集和使用过程中运营成本,进而提高收益。因此,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广播电视行业运用成本,还能够促进广电经济快速发展。
1.2 提高传播时效性
传统的电视直播受频道和播出时间限制,信息传播容量有限,很难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电视直播和数字音频技术的融合,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能够让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实时性和传播容量得到明显提升。例如,网络直播电视,它是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将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受众用户的选择性增加,优化群众的观看体验,能够进一步增加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工作速率
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由于音频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致使工作环节繁琐复杂,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工作速率难以提高。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数字音频技术的融合,可以打破音频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壁垒,实时进行资源分享,提高音频资源传送的速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人员之间音频资源互换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广播电视发展进程的新跨越。
2. 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影响分析
2.1 提升用户节目观看体验
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与数字音频技术的有效融合过程即融合双方优势,扬长避短的过程,二者在融合运用过程中依旧可以保留传统电视节目直播中的音频切换技术,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先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音频转化技术,从而在广播电视节目观看中,将原电视节目音频转化为杜比数字、DTS、THX等数字音频,进而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促使其实际成效与理想效果相符。
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领域中的超高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
直播成本降低。传统电视直播音频信号的传输主要依附于现场采录,而现场采录的音频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音频效果不佳,而为解决该问题,相关电视台只能通过购买高价器材以及对直播现场进行人为疏散、封堵等措施解决,这种解决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也具有一定劣势,如高价器材不仅成本贵,其后续维修保养也较为高昂,而对直播现场进行人为疏散、封堵则会影响电视台在群众心中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电视台良好发展。但当电视直播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频进行处理,从而向用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音频播放方式,进而使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安全性与可拓展性大大提高。数字音频技术是目前我国相关电视节目得以顺利播放的最为先进的技术,其安全性与可扩展性较原音频技术而言不可同日而语,在原音频技术支撑下的电视节目因诸多因素可能出现的无声、声音混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在数字音频技术支撑下出现,可以极大地保障用户观看体验。广播电视数字音频技术发展迅猛,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其后续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得到高度的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智能化发展。
2.2 灵活选用音质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电视节目实际播放情况灵活选用音质。主要数字音频分类为:有损压缩、MP3、WMA、无损压缩、APE、FLAC、WV、ALAC等数字音频。在5G技术支持下,可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数字音频,为用户提供多项,不同音质观看效果。
有損压缩。该音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适合网速较慢、流量有限环境下,但该音质由于是对原音频中的信息进行压缩处理,所以会丢失一部分音频信息。
MP3。MP3也属于有损压缩中的一种,在2008年以前使用较为广泛,全称为MPEG(MPEG: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3。MP3音质虽然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少,但以其64Kbps或更低的采样频率而言,其是最省空间的一种数字音频。
无损压缩。无所压缩与有损压缩是两种极端,有损压缩会丢弃一部分音频信息而无损压缩则是在对音频进行压缩后依然可以将所有音频信息进行100%保留,APE、FLAC、WV、ALAC、TTA、TAK都是无损压缩中的一种。 WMA是基于微软的一款数字音频,具有音质较强且流量使用少等优势,最适合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时使用。
此外,在电视直播状态下如若遇到播出事故,则为应对突发情况,可选取插播提前制作好地与本次直播主题相关的音频内容。同时,为满足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要求,在具有高音质的同时也应进行较高画质的拍摄,因此,可采取先进、高科技专业摄像机与移动直播推流编码器背包采集,然后进行IP信号流传输。为满足多机位移动跟拍和多场景调度,应采取多路IP信号流移动端设备,例如平板、手机等,从而使节目质量在音质、画质等方面皆优良。
2.3 增加情感共鸣
以数字音频技术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运用为例,电视专题纪录片与娱乐性为主的影视作品不同,电视专题纪录片主要是通过纪实和白描手法对社会新闻和历史文化进行客观展现的节目形态。对拍摄素材进行后期编辑制作是电视专题纪录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将素材进行有效整合,搭配合理性的背景音乐,采用故事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叙述手段,将完整真实的情感客观地传达给观众。在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时必须要保证两大特性,分别是素材收集过程的真实性和成品纪录片的情感原始性。基于此,数字音频可以将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进行音质升级,促使观众与电视专题纪录片的主要思想情感形式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尊重事实、尊重情感、尊重社会历史,让观众在纪录片里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优秀电视专题纪录片取决于纪录片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内涵,所以电视专题纪录片播放过程中的音质与画质同等。例如,以抗洪抢险的英雄人物为故事主线的“奎河魂”纪录片,该纪录片分为上、中、下三集,主要叙述祖祖辈辈都在奎屯河边上日复一日用生命守护奎屯河的兵团人的英雄事迹故事。“奎河魂”纪录片导演在采用洪水来临兵团人不惧危险奋勇抗险时的视觉冲击画面营造紧张氛围时如若没有相应的音频效果跟随将无法将情感烘托到顶峰。此外,导演在运用虚实快慢结合的剪辑方式烘托表现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虽然渺小但决不轻易放弃的精神状态时,可以采用激昂的音频效果表达兵团人有情有意、勇于奉献的画外含义。纪录片结尾将七十八位牺牲者的头像利用后期编辑手法叠加在因他们而防洪成功的奎屯河流域上,最后洪水消退奎河之魂纪念碑显现,升华革命情感,歌颂英雄主义,这时如若搭配爱国主义歌曲将使纪录片推向又一个顶峰,并且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纪录片中所有相得益彰的音频效果都离不开数字音频技术的支持。
2.4 实现音画完美统一
数字音频嵌入技术是现阶段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数字音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靠发射台将各个节目所需要的数字音频信号发送出去,然后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不同的数字音频信号引到其正确的位置上,从而搭配电视节目画面进行同步播出。
同时,传统电视节目为打破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桎梏,开始向现场直播节目形式转变,而现场直播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过多,所以为降低播出事故,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的优势开展显现。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可以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直接将节目所需要的音效嵌入节目中,提高节目整体质量。
数字音频嵌入技术更加灵活、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随时切换音频。
由于在某些节目录制现场需要大量的观众参与,因此,在后期对现场所采集音频进行剪辑处理时,会发现大多数音频音质较差,无法应用到节目当中,而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则可以轻松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补录等方式将音频重新嵌入到节目中。
利用数字音频技术所嵌入的音频更易进行后期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高涨,因此,随着新媒体技术日益进步,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为稳定发展,需要从节目画质与音质层面入手,通过精美的画质以及高超的音质提升节目质量,从而吸引用户观看,进而提高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屈萌.现代广播电視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作用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1,10(1):262-263.
[2]赵凯,肖瑞娟.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9):215-216.
[3]陈文华.探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9,80(12):66-66.
[4]袁明珠,徐冰,吕环勤,等.甘肃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远程监控的建设实践[J].甘肃科技,2019,35(15):9-10,21.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音频技术;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2..002
广播电视音频技术紧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与时俱进快速发展。数字化音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的信号差、功耗高的广播电视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先进科技化的广播电视数字化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应运而生,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作用
1.1 降低运营成本
由于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群体锐减,效益降低。而一档电视直播节目的播出,往往会产生极高的运营成本,例如,在新闻直播节目中,需要主持人、音频师、摄影师、编辑等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工作,人力、财力、物力耗量极大,但是在数字音频技术的支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广播电视可以极大地降低音频采集和使用过程中运营成本,进而提高收益。因此,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广播电视行业运用成本,还能够促进广电经济快速发展。
1.2 提高传播时效性
传统的电视直播受频道和播出时间限制,信息传播容量有限,很难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电视直播和数字音频技术的融合,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能够让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实时性和传播容量得到明显提升。例如,网络直播电视,它是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将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受众用户的选择性增加,优化群众的观看体验,能够进一步增加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工作速率
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由于音频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致使工作环节繁琐复杂,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工作速率难以提高。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数字音频技术的融合,可以打破音频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壁垒,实时进行资源分享,提高音频资源传送的速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人员之间音频资源互换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广播电视发展进程的新跨越。
2. 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影响分析
2.1 提升用户节目观看体验
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与数字音频技术的有效融合过程即融合双方优势,扬长避短的过程,二者在融合运用过程中依旧可以保留传统电视节目直播中的音频切换技术,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先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音频转化技术,从而在广播电视节目观看中,将原电视节目音频转化为杜比数字、DTS、THX等数字音频,进而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促使其实际成效与理想效果相符。
数字音频技术在现代广播电视领域中的超高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
直播成本降低。传统电视直播音频信号的传输主要依附于现场采录,而现场采录的音频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音频效果不佳,而为解决该问题,相关电视台只能通过购买高价器材以及对直播现场进行人为疏散、封堵等措施解决,这种解决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也具有一定劣势,如高价器材不仅成本贵,其后续维修保养也较为高昂,而对直播现场进行人为疏散、封堵则会影响电视台在群众心中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电视台良好发展。但当电视直播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频进行处理,从而向用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音频播放方式,进而使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安全性与可拓展性大大提高。数字音频技术是目前我国相关电视节目得以顺利播放的最为先进的技术,其安全性与可扩展性较原音频技术而言不可同日而语,在原音频技术支撑下的电视节目因诸多因素可能出现的无声、声音混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在数字音频技术支撑下出现,可以极大地保障用户观看体验。广播电视数字音频技术发展迅猛,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其后续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得到高度的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智能化发展。
2.2 灵活选用音质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电视节目实际播放情况灵活选用音质。主要数字音频分类为:有损压缩、MP3、WMA、无损压缩、APE、FLAC、WV、ALAC等数字音频。在5G技术支持下,可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数字音频,为用户提供多项,不同音质观看效果。
有損压缩。该音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适合网速较慢、流量有限环境下,但该音质由于是对原音频中的信息进行压缩处理,所以会丢失一部分音频信息。
MP3。MP3也属于有损压缩中的一种,在2008年以前使用较为广泛,全称为MPEG(MPEG: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3。MP3音质虽然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少,但以其64Kbps或更低的采样频率而言,其是最省空间的一种数字音频。
无损压缩。无所压缩与有损压缩是两种极端,有损压缩会丢弃一部分音频信息而无损压缩则是在对音频进行压缩后依然可以将所有音频信息进行100%保留,APE、FLAC、WV、ALAC、TTA、TAK都是无损压缩中的一种。 WMA是基于微软的一款数字音频,具有音质较强且流量使用少等优势,最适合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时使用。
此外,在电视直播状态下如若遇到播出事故,则为应对突发情况,可选取插播提前制作好地与本次直播主题相关的音频内容。同时,为满足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要求,在具有高音质的同时也应进行较高画质的拍摄,因此,可采取先进、高科技专业摄像机与移动直播推流编码器背包采集,然后进行IP信号流传输。为满足多机位移动跟拍和多场景调度,应采取多路IP信号流移动端设备,例如平板、手机等,从而使节目质量在音质、画质等方面皆优良。
2.3 增加情感共鸣
以数字音频技术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运用为例,电视专题纪录片与娱乐性为主的影视作品不同,电视专题纪录片主要是通过纪实和白描手法对社会新闻和历史文化进行客观展现的节目形态。对拍摄素材进行后期编辑制作是电视专题纪录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将素材进行有效整合,搭配合理性的背景音乐,采用故事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叙述手段,将完整真实的情感客观地传达给观众。在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时必须要保证两大特性,分别是素材收集过程的真实性和成品纪录片的情感原始性。基于此,数字音频可以将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进行音质升级,促使观众与电视专题纪录片的主要思想情感形式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尊重事实、尊重情感、尊重社会历史,让观众在纪录片里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优秀电视专题纪录片取决于纪录片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内涵,所以电视专题纪录片播放过程中的音质与画质同等。例如,以抗洪抢险的英雄人物为故事主线的“奎河魂”纪录片,该纪录片分为上、中、下三集,主要叙述祖祖辈辈都在奎屯河边上日复一日用生命守护奎屯河的兵团人的英雄事迹故事。“奎河魂”纪录片导演在采用洪水来临兵团人不惧危险奋勇抗险时的视觉冲击画面营造紧张氛围时如若没有相应的音频效果跟随将无法将情感烘托到顶峰。此外,导演在运用虚实快慢结合的剪辑方式烘托表现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虽然渺小但决不轻易放弃的精神状态时,可以采用激昂的音频效果表达兵团人有情有意、勇于奉献的画外含义。纪录片结尾将七十八位牺牲者的头像利用后期编辑手法叠加在因他们而防洪成功的奎屯河流域上,最后洪水消退奎河之魂纪念碑显现,升华革命情感,歌颂英雄主义,这时如若搭配爱国主义歌曲将使纪录片推向又一个顶峰,并且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纪录片中所有相得益彰的音频效果都离不开数字音频技术的支持。
2.4 实现音画完美统一
数字音频嵌入技术是现阶段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数字音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靠发射台将各个节目所需要的数字音频信号发送出去,然后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不同的数字音频信号引到其正确的位置上,从而搭配电视节目画面进行同步播出。
同时,传统电视节目为打破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桎梏,开始向现场直播节目形式转变,而现场直播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过多,所以为降低播出事故,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的优势开展显现。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可以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直接将节目所需要的音效嵌入节目中,提高节目整体质量。
数字音频嵌入技术更加灵活、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随时切换音频。
由于在某些节目录制现场需要大量的观众参与,因此,在后期对现场所采集音频进行剪辑处理时,会发现大多数音频音质较差,无法应用到节目当中,而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则可以轻松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补录等方式将音频重新嵌入到节目中。
利用数字音频技术所嵌入的音频更易进行后期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高涨,因此,随着新媒体技术日益进步,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为稳定发展,需要从节目画质与音质层面入手,通过精美的画质以及高超的音质提升节目质量,从而吸引用户观看,进而提高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屈萌.现代广播电視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作用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1,10(1):262-263.
[2]赵凯,肖瑞娟.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9):215-216.
[3]陈文华.探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9,80(12):66-66.
[4]袁明珠,徐冰,吕环勤,等.甘肃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远程监控的建设实践[J].甘肃科技,2019,35(15):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