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绿色旅游的内涵入手,探讨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必然性,结合西部地区的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分析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现状,并提出建立绿色开发、绿色营销、绿色观念培育和绿色管理体系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西部;绿色旅游;发展绿色旅游。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但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业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负面影响,曾经一度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也得朝着绿色产业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绿色旅游更是利多弊少,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绿色旅游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绿色旅游的内涵虽然还没有通过某种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但其基本内容已形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的绿色旅游,其要点如下:
绿色旅游是一种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旅游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一种旅游活动。[1]它是人类反思和矫正传统旅游发展方式,寻求理想的旅游方式,谋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特定区域即绿色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它是可持续旅游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由此看来,绿色旅游可理解为“可持续旅游进程”或“旅游生态化”。
2、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必然性
2.1旅游业暗藏危机,发展绿色旅游成为必要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在利益驱使下,旅游景区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现象十分普遍,旅游景区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很多。长期以来,我国游客重享受、轻环保的旅游陋习已形成。游客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旅游设施的现象司空见惯,直接威胁到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2.2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而西部地区如果继续沿袭以往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加剧这些不发达地区经济脆弱性的边缘化程度,旅游业经济粗放型增长只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损失。因此西部走绿色旅游道路成为必然。
2.3发展绿色旅游具有环保和生态教育功能
通过发展绿色旅游,寓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于旅游中,使旅游者及社区居民增加了环境意识,提高了对保护生存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3、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分析
3.1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绿色旅游的最大的优势是西部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西部绿色旅游资源富集度高,与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使其独具魅力,为发展西部绿色旅游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西部绿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山岳景观,中国名山资源的23%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峡谷景观,西部地区有最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丹霞地貌,在甘肃、新疆、四川等省均有广泛分布;岩溶、洞穴景观,中国洞穴资源有25%分布西部地区。[2]
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址:如云南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陕西的蓝田古猿人遗址等,其中陕西蓝田人遗址已建成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这类资源不仅有科研价值,更具科普旅游的价值。
水体资源包括泉、湖泊、瀑布、冰川等:我国湖泊资源的1/3强、名泉的1/3、温泉矿泉的1/3弱、瀑布的1/4强以及冰川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西部地区。
生物资源:西部地区有着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并有许多特有珍稀品种,在国际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我国11个物种丰富、特有物种数量多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有6个在西部,2个在中、西部接壤处,使得西部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之一。
少数民族生态观: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朴素的生态观,主要表现:其一,西部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不尽相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一些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共生、互惠关系。其二,西部少数民族观念文化中的生态观。[3]在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崇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因素。虽然这其中可能多了一份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但却保护了生态环境。
3.2西部发展绿色旅游业现状
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也很重视绿色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以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和“生态农业园”、增设自然保护区、建立“世博园”等为依拓,开展绿色旅游基地。如云南省以“世博园”和“云南恐龙谷”建设当作是促进绿色旅游发展的“发动机”,近两年来吸引了近4000万名旅游客前往观光与休闲。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香巴拉民间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红河元阳梯田是人和自然高度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杰作,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4]
正在发展的绿色旅游确实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即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也保护了旅游环境和资源。但是,目前很多绿色旅游并没有达到“绿色”的本质要求,旅游经营商只是打着“绿色”的旗号,没有摆正发展绿色旅游的目的,甚至于有人用绿色旅游来掩盖不良行为。许多企业只是利用“绿色”来大做文章,为自己树立一种所谓的绿色形象而事实上换汤不换药,营销的本身运转仍“未绿化”,这种“暗渡陈仓”的做法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
3.3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对策分析
3.3.1坚持绿色开发
旅游开发应看作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必须建立在旅游生态环境的承受力之上,应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原则,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积极开发既能保护资源与旅游环境,又能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旅游产品。为了使旅游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能够生态文明化,旅游资源必须资产化、价格化,而不能被旅游开发商无偿无尽地开发和利用。[5]
其次,景区景点、饭店餐厅、交通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绿化和生态保育规划,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等。例如在环境与资源易遭损耗的核心旅游线路、区段,必须控制游客流量,采取定线、定时、定量游。
3.3.2坚持绿色管理
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立法和执法。绿色旅游的正常发展需要以较完善的法制建设为前提和保障。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和执法才能保护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使旅游行为有法可依,减少旅游活动中的毁坏自然、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促进绿色旅游市场的发展,最终促进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很多旅游资源存在着部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的现象,这就要理顺旅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西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创新,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编制西部旅游业统一的发展规划,加强统一领导。将旅游管理部门纳入政府部门序列,提高和更大限度地利用政府职能,以适应旅游更大发展的需要。[6]
建立绿色评估认证制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尽快建立起涉及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综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服务、产品等标准,将绿色旅游业纳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实施已有的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环球21”认证等旅游评价认证体系,提高西部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3.3.3实施绿色营销
旅游企业必须站在环境保护的高度,实施绿色营销。如景区采取了“沟内游、沟外住”;只允许游客乘坐环保大巴进入景区;修建人行栈道等措施以避免游客直接接触景区,减少对景区内生态系统的影响。[7]其次,旅游企业通过积极争取绿色认证或旅游产业生态化评估认证,通过认证,使旅游企业及其产品的感知和认同度提高,同时,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3.4培育绿色环保观念
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绿色培训。决不能让“生态盲”去主管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旅游。则应对旅游开发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人员、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培训,使他们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生态和环保的专门知识。
引导和增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时尚。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和政府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宣传和引导,使旅游者能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让游客有“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的生态环保观念。使其在旅游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成为新型的旅游者。
政府部门、旅游部门要引导媒体对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行报道,定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倡导在旅游消费中, 能树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绿色消费,让环保忧患意识深入人心,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绿色旅游消费和如何进行绿色旅游消费。总之,要在社会上倡导绿色旅游消费风尚,使绿色旅游消费成为高素质旅游者的象征。[8]
参考文献:
[1]金度欣.绿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2]彭靖里,马敏象.开发云南省生物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285.
[3]林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J].生态哲学,2005,(5):16—17.
[4]张洁.浅谈我国绿色旅游[J].产业与市场,2006,(6):57.
[5]杨洪林.中国绿色旅游的内涵、现状与应对措施[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版),2007,27(1):32-33.
[6]李相坛.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
[7]何志毅,于泳.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
[8]尹华光,王晓彤. 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产业观察,2007,(5):114-115.
关键词:中国西部;绿色旅游;发展绿色旅游。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但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业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负面影响,曾经一度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也得朝着绿色产业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绿色旅游更是利多弊少,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绿色旅游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绿色旅游的内涵虽然还没有通过某种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但其基本内容已形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的绿色旅游,其要点如下:
绿色旅游是一种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旅游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一种旅游活动。[1]它是人类反思和矫正传统旅游发展方式,寻求理想的旅游方式,谋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特定区域即绿色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它是可持续旅游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由此看来,绿色旅游可理解为“可持续旅游进程”或“旅游生态化”。
2、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必然性
2.1旅游业暗藏危机,发展绿色旅游成为必要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在利益驱使下,旅游景区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现象十分普遍,旅游景区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很多。长期以来,我国游客重享受、轻环保的旅游陋习已形成。游客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旅游设施的现象司空见惯,直接威胁到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2.2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性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而西部地区如果继续沿袭以往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加剧这些不发达地区经济脆弱性的边缘化程度,旅游业经济粗放型增长只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损失。因此西部走绿色旅游道路成为必然。
2.3发展绿色旅游具有环保和生态教育功能
通过发展绿色旅游,寓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于旅游中,使旅游者及社区居民增加了环境意识,提高了对保护生存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3、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分析
3.1中国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绿色旅游的最大的优势是西部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西部绿色旅游资源富集度高,与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使其独具魅力,为发展西部绿色旅游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西部绿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山岳景观,中国名山资源的23%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峡谷景观,西部地区有最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丹霞地貌,在甘肃、新疆、四川等省均有广泛分布;岩溶、洞穴景观,中国洞穴资源有25%分布西部地区。[2]
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址:如云南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陕西的蓝田古猿人遗址等,其中陕西蓝田人遗址已建成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这类资源不仅有科研价值,更具科普旅游的价值。
水体资源包括泉、湖泊、瀑布、冰川等:我国湖泊资源的1/3强、名泉的1/3、温泉矿泉的1/3弱、瀑布的1/4强以及冰川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西部地区。
生物资源:西部地区有着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并有许多特有珍稀品种,在国际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我国11个物种丰富、特有物种数量多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有6个在西部,2个在中、西部接壤处,使得西部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之一。
少数民族生态观: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朴素的生态观,主要表现:其一,西部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不尽相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一些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共生、互惠关系。其二,西部少数民族观念文化中的生态观。[3]在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崇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因素。虽然这其中可能多了一份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但却保护了生态环境。
3.2西部发展绿色旅游业现状
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也很重视绿色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以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和“生态农业园”、增设自然保护区、建立“世博园”等为依拓,开展绿色旅游基地。如云南省以“世博园”和“云南恐龙谷”建设当作是促进绿色旅游发展的“发动机”,近两年来吸引了近4000万名旅游客前往观光与休闲。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香巴拉民间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红河元阳梯田是人和自然高度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杰作,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4]
正在发展的绿色旅游确实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即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也保护了旅游环境和资源。但是,目前很多绿色旅游并没有达到“绿色”的本质要求,旅游经营商只是打着“绿色”的旗号,没有摆正发展绿色旅游的目的,甚至于有人用绿色旅游来掩盖不良行为。许多企业只是利用“绿色”来大做文章,为自己树立一种所谓的绿色形象而事实上换汤不换药,营销的本身运转仍“未绿化”,这种“暗渡陈仓”的做法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
3.3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对策分析
3.3.1坚持绿色开发
旅游开发应看作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必须建立在旅游生态环境的承受力之上,应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原则,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积极开发既能保护资源与旅游环境,又能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旅游产品。为了使旅游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能够生态文明化,旅游资源必须资产化、价格化,而不能被旅游开发商无偿无尽地开发和利用。[5]
其次,景区景点、饭店餐厅、交通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绿化和生态保育规划,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等。例如在环境与资源易遭损耗的核心旅游线路、区段,必须控制游客流量,采取定线、定时、定量游。
3.3.2坚持绿色管理
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立法和执法。绿色旅游的正常发展需要以较完善的法制建设为前提和保障。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和执法才能保护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使旅游行为有法可依,减少旅游活动中的毁坏自然、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促进绿色旅游市场的发展,最终促进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很多旅游资源存在着部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的现象,这就要理顺旅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西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创新,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编制西部旅游业统一的发展规划,加强统一领导。将旅游管理部门纳入政府部门序列,提高和更大限度地利用政府职能,以适应旅游更大发展的需要。[6]
建立绿色评估认证制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尽快建立起涉及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综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服务、产品等标准,将绿色旅游业纳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实施已有的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环球21”认证等旅游评价认证体系,提高西部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3.3.3实施绿色营销
旅游企业必须站在环境保护的高度,实施绿色营销。如景区采取了“沟内游、沟外住”;只允许游客乘坐环保大巴进入景区;修建人行栈道等措施以避免游客直接接触景区,减少对景区内生态系统的影响。[7]其次,旅游企业通过积极争取绿色认证或旅游产业生态化评估认证,通过认证,使旅游企业及其产品的感知和认同度提高,同时,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3.4培育绿色环保观念
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绿色培训。决不能让“生态盲”去主管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旅游。则应对旅游开发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人员、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培训,使他们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生态和环保的专门知识。
引导和增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时尚。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和政府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宣传和引导,使旅游者能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让游客有“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的生态环保观念。使其在旅游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成为新型的旅游者。
政府部门、旅游部门要引导媒体对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行报道,定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倡导在旅游消费中, 能树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绿色消费,让环保忧患意识深入人心,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绿色旅游消费和如何进行绿色旅游消费。总之,要在社会上倡导绿色旅游消费风尚,使绿色旅游消费成为高素质旅游者的象征。[8]
参考文献:
[1]金度欣.绿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2]彭靖里,马敏象.开发云南省生物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285.
[3]林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J].生态哲学,2005,(5):16—17.
[4]张洁.浅谈我国绿色旅游[J].产业与市场,2006,(6):57.
[5]杨洪林.中国绿色旅游的内涵、现状与应对措施[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版),2007,27(1):32-33.
[6]李相坛.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
[7]何志毅,于泳.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
[8]尹华光,王晓彤. 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产业观察,2007,(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