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火针治疗阳虚型中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来源 :江西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火针疗法治疗阳虚型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阳虚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热敏灸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组后4周、入组后8周的GAG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后经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6.7%,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第8周,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8.3%,优于对照组的48.3%(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火针治疗能够降低阳虚型中度痤疮患者皮损评分,改善皮损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桉叶油与蛇床子素联合止痒作用.方法:建立Compound 48/80诱导急性瘙痒模型.实验组分别经表皮滴加给予50μL(低比例、中比例、高比例)桉叶油与蛇床子素混合物、桉叶油、蛇床子素,空白组滴生理盐水,30 min后皮下注射50μL Compound 48/80(50μg/50μL),随后观察30 min内小鼠瘙痒次数并比较差异性.结果:不同止痒药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瘙痒次数相比,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桉叶油与蛇床子素混合物差异性最显著,止痒效果最好.结论:桉叶油与蛇床子素联
目的:观察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配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药灸组、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西药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药灸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观察三组治疗6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总有效率比较,药灸组(93.33%)高于中药组(86.67%)和西药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症状体征积分、体重、BMI、腰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
目的:观察互联网模式下对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进行灸法干预的效应.方法:纳入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5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的互联网医患互动诊疗平台,远程指导患者进行灸法干预,选取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双)穴,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施灸10 min,每天1次,共干预2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积分显示,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焦虑积分、抑郁积分较治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人工驯化的品种不多,中草药育种水平相对比较弱.中草药资源是开展品种选育的基础,药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量的野生中草药资源还未研发出测试指南.从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发展、申请现状以及中草药开展DUS测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利用DUS测试保护和利用中草药种质资源提供指导.
肥胖不仅是体重超重问题,更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的发生是遗传与后天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与表观遗传修饰的内涵是一致的.现从糖脂代谢、免疫炎症、摄食等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异常表达出发,探讨肥胖的发生机制和诱发因素,为防治肥胖及其它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认为CFS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改变相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改变、肠道微生态失衡、五羟色胺系统功能紊乱起主要作用.研究证实针灸可作为治疗CFS的有效手段,尤其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方面疗效较好.现对针灸、CFS和神经内分泌三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神经内分泌角度综述针灸防治CFS的研究进展和潜在优势.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悬灸10 min组和悬灸40 min组,每组各5只.造模组采用OVA致敏与激发.艾灸组大鼠在造模前30 min施灸,每次10 min或40 min,共施灸15次.末次激发后24 h内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血清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转化生长因子-β1
目的: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探讨粉葛不同部位适宜采收期及其地上茎叶的资源化利用.方法:采用HPLC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粉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为根>茎>叶,葛茎中黄酮类成分与粉葛根相似.粉葛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在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达到最高(3.51%),葛茎中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分别在7月和12月达到峰值,可达1.31%,葛叶中黄酮类成分积累量在10月达到最高.结论
“脾虚证”是中医证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种中西医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现代研究过程中众多病理生理数据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实质全貌的探索.笔者从肠道微生态、神经内分泌学、物质能量代谢、凝血功能、基因学、免疫学等不同角度对“脾虚证”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揭示“脾虚证”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
目的:建立柴胡挥发油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分析柴胡醋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中的挥发油,并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及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对柴胡醋制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相似度大于750、含量≥0.010%的物质共有85种,分别为有机酸类、烃类、醇类、酯类、醛酮类、醚类、含氮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在内的8类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8种,非共有成分57种.结论:本研究为对醋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