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老同事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曾经的老同事聚集起来,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互为镜子,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可能重新成为同事,或者成为合作伙伴。
  
  我是一个IT企业的部门经理,部门内有三十多名员工。
  目前,像我这样在一个企业和行业里工作五六年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曾经的同事和下属,已经有好几位去了其他企业,并且有的人职位已经相当高了。
  由于我平时非常喜欢玩儿和交朋友,于是参加了不少圈子,比如:车友俱乐部、极限运动俱乐部、经理人沙龙和IT圈的活动,并且乐此不疲。我曾多次在不同的俱乐部里遇到了曾经的老同事、校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们。
  偶然碰到一位曾经的老同事,我们几乎是一见如故。他很乐意和我分享他在企业里的美好岁月。从他的表达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企业的这份深厚感情。我问他当年为什么离开?“因为另一家公司收入和职位都更高……”
  当我把这些经历和朋友提起时,他们说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某些群体里,你很容易遇到昔日的故人或者相同背景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小……
  
  老同事成客户
  
  我还有几位下属,虽然已经离职了,但是因为以前的关系好,现在依然保持着联系。
  一次,一个下属打电话过来找我:“头儿,我们公司想将产品策划外包,咱们公司是不是愿意试试?”这个下属去了一家软件公司,做行政工作。而他们公司的市场策划和推广,都是请专业公司来运作。
  这当然是件好事,因为我们企业也已经将市场策划部门公司化,并成立了营销策划公司。于是,这个老同事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客户。
  原来,无意间与老同事的联系,却能形成好的生意,真是意想不到的美事儿啊。我越发地热衷于和老同事们保持联系。
  每次和他们联系或者碰面时,大家都会聊聊业内的信息,旁敲侧击地打探一下他们在做的项目和策略。当然,谁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毕竟这也关乎到自己的利益。但是,有许多经验、不足还是可以交流共享,甚至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还有一个老同事,现在已经在一家网络公司做到市场总监了。我们不仅经常能在活动上相遇,而且偶尔也会约出来喝茶聊天。
  一次,他对我说:“你知道我当时为什么要离开公司吗?”在离职半年多后,这是他第一次和我说出实情,他当时离职的理由并非如他当时所说的赚更多的钱养家,“我觉得咱们的企业文化有点太刻板了,甚至有时觉得会限制我的创造力,我怕我的激情和锐气在这里消失。”
  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企业的实际情况。“那该怎么改善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接下来的谈话,是在为企业提建议、想办法中度过的。
  
  距离产生美
  
  我还发现:原来的下属和上司,似乎比原来在一起工作时,想法更为多元和发散了。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企业环境和特质下,每个人的想法对我而言,都那么新鲜而有启发。
  同时,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离开企业多年了,也会更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给企业提出的意见也更为中肯。我没有想到:曾经想像的与竞争对手刀枪相见的血腥场面,现实中却变成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圈子:把我曾经的老同事聚集起来,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互为镜子,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可能重新成为同事,或者成为合作伙伴。
  世界都是平的了。我们的人际关系,还不应该更趋于平吗?管理
  责任编辑:焦晶
其他文献
同为胶片厂商的富士,在数码时代,非但没有重蹈柯达覆辙,反而取得了更快的增长。转型,是任何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    丰田并非日本制造业复苏的惟一受益者,富士胶片在度过了全面转型后,借制造业复苏的东风,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规划。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富士胶片开始了新的尝试。  在传统胶卷市场萎缩、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富士胶片如何实现数码化转型?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如何才能实现本地
期刊
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源职能有半数正在经历着转型。    HR转型面临三障碍    美世咨询《2006年全球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显示:在不断变化的业务和企业需求的推动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战略变革的带动下,全球范围内半数(50%)的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职能转型,而12%的企业已经在去年完成了转型,另有10%的企业计划在明年内开始转型进程。  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9%的公司正在或即将进行转型。但是没有人力
期刊
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的“美日管理比较”系列,已经连续刊登了六期,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了美日在企业管理体系上的根本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的企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就美日管理中体现出来的差异,采访了两位美日管理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的真实PK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Kronos是美国劳动力管理软件公司,也是位列甲骨
期刊
合并并非一个企业的终点,路透在刚刚复兴的时候欣然投入汤姆森的旗下。另一个巨头的时代或许即将开始。      环视全球,很少有像路透集团这样特殊的企业。这家156年以来一直被奉为全球新闻业鼻祖的英国通讯社,拥有着从牛津、剑桥一脉相承而来的清高傲慢。新闻的独立性从来被视为不容丝毫亵渎的至高准则,尽管这家企业90%以上的收入已经不是来源于新闻。2001年以来,庞大、傲慢的路透集团开始陷入危机,而CEO汤
期刊
《中外管理》:我们知道位列财富千强的公司中有很多都是Kronos客户,Kronos进入中国市场很大一个原因应该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Kronos是否也确信中国企业也需要“劳动力管理”这样的工具呢?    Aron J.Ain:我们进入中国市场,除了这些跨国公司的客户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公司本身的成长也是非常迅速的,我们相信这些产品将给本地公司带来极大的改善。  我们认为:劳动力的管理成本本
期刊
《中外管理》:“精益生产”是来自丰田生产体系,并对全球的制造业产生了影响。美国企业也在积极学习,甚至将其纳入管理工具中,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佐佐木元:精益生产是美国学者对日本生产管理体系的总结,但是有些方面我并不同意。例如管理软件,强调的是管理人,而我们认为培养人才是精益管理的真理。  管理的有效性是体现在现场的小组活动上的。小组活动也许并不直接创造利润,但却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因此工人的稳定性
期刊
将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已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新追求。      亲爱的赫德先生:  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30/70是企业IT的目标。  上周,在维加斯的主题演讲中,赫德先生称惠普公司要削减开支,以更多地投资于创新。赫德先生保证惠普公司将把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我们对这个比例完全赞同。事实上,我们为实现同样的目标已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2
期刊
两盘教学录像带  ——“严格”不仅仅是“纠错”    哲理的故事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人学习进程这一项目时,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批成人学员组成了两支保龄球队,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两队进行了几场比赛,比赛成绩两队互有胜负,难分上下。研究人员将全部比赛过程都摄录了下来,并将录像带分别提供给了两支队伍,以便他们能借助录像带来提高队伍的球技。所不同的是,分发
期刊
本土企业成长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改变战略。    2006年,百事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除美国以外的首个饮料研发中心,意在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独特产品;无独有偶,同年美国3M公司在中国开始由产品制造向产品创新转型,该公司认为只有通过本土研发,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作为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与前期注重制造和营销相比,意味着他们的在华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期刊
译/胡光书    中国企业开展改善革新活动时,不要为了眼前的结果而喜忧,不要动辄挥动考核大棒,而应明确改善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否则是不能产生改善文化的。  近来,中国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善活动。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尽管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额不断上升,但是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成比例增长;第二,虽然一直以来中国企业致力于从外部(尤其是从国外)导入管理体系、管理规范、管理技法、设备及技术等,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