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先进的施工工艺和高质量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进而为我国的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建筑工程现状而言,在混凝土筒体施工时灌浆堵孔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出现这种堵孔现象能够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 筒体 灌浆堵孔 处理
引言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在进行混凝土筒体施工时,通常会因为一些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不足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产生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现象。出现灌浆堵孔现象时,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领域中的施工工艺水平和建筑材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混凝土筒体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但是工程中出现的灌浆堵孔问题还是一直在困扰着建筑施工人员。本文对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筒体施工时发生的堵孔现象进行实例分析,并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一、某工程实例的具体情况
某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筒体外壳,筒体总高42.m,外径44m,壁厚1.00 m。坐落异形混凝土底板上。筒体顶盖为球割形混凝土穹顶。筒体通过混凝土环梁与穹顶相接。按设计要求,在底板、筒体竖向和水平环向、环梁及穹顶内均设有后张拉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束,强度均等。底板预应力束锚固在底板的周边。筒体墙水平环向束锚固在筒体上对称均布的4个扶壁柱上。筒体墙内竖向束锚固在底板下的廊道内和环梁顶面上,在筒体和穹顶相连接的环梁内布置的预应力束,每束围绕筒体 180°锚固在环梁上。上穹顶按120°夹角分3层布置预应力筋,预应力束两端也锚固于环梁上。
二、问题的产生
在进行筒体第一阶段环向水平筋预应力施工时,有个别预应力筋在成功张拉后于第4天孔道灌浆时,未能从排气孔端出浆,在提高灌浆压力继续注浆时无法将浆体注入,造成孔道堵塞。事发后立即排除压浆泵与灌浆口之间孔道中的浆体,注入水,用高压水分别从孔道两端吹洗,均未能将孔道疏通,延续约4h后,通管措施停止。
三、施工方法和环境条件
3.1 孔道的基本情况
该两束孔道直径为110mm,孔道空隙率为2.53%,孔道总长72.49。孔道一锚固端设灌浆孔,另一锚固端设排气孔,两锚固端之间未设排气孔。
3.2 灌浆材料
选用符合美国ASTM标准的5型抗硫酸盐水泥,按水灰比为0.35配制成水泥浆体,分别加入缓凝外加剂和早强减水外加剂,原材料及浆体经检验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灌浆开始时测得的浆体流动度为8.2s,问题出现后4h时测得余浆流动度仍为8.9s。
3.3 施工方法
3.3.1 浆体搅拌
在混凝土筒体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还应该按照相应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3min,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早强减水外加剂,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过后再将混凝土静置在储浆池45min,再添加适当的液体外加剂,之后再进行充分的拌合后送入灌浆罐。
3.3.2 灌浆
在进行灌浆操作时,首先应该将压浆泵和灌浆罐紧密连在一起,然后将检测合格的浆体通过压浆泵把浆体送入预应力孔道。在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施工中,亚浆泵通常设在距离灌浆口50m左右的位置,并且亚浆泵和灌浆口之间的之间有28m的高度差,而亚浆泵的控制表压力通常在1.2MPa左右。
3.4 环境情况
由于在具体的混凝土筒体施工中,外在的环境情况总是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利于施工的天气或者其他的环境情况。因此在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分析时,应该对施工时的环境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在本工程中,灌浆当天的实际情况是天气晴朗,但是气温较低,并且伴有4~5级的偏北风。
四、堵孔原因分析
4.1 首先从浆体原材料和浆体配置来看,本工程中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全部通过了相关检测,并且浆体配置搅拌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因此可以排除材料方面的因素。
4.2 在本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是由法国某公司提供的高性能亚浆泵,并且该设备的压力表在施工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校验,事发后验证也没有任何异常,因此同样也可以排除此因素。
4.3 而进行本工程的操作人员都是有着大量的施工经验,并且在本次施工之前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并且在本次工程之前都有着50余孔的成功灌浆经历。
4.4 灌浆操作方法上除压浆泵距离灌浆口距离偏远、泵送压力略大于设计规定的0.8MPa之外无不当操作。
4.5 环境条件:气温偏低,缓凝型外加剂使用时有此方面的规定,即环境温度低于5℃时影响该外加剂的缓凝效果。当时气温为规定的临界边缘,有因温度原因影响缓凝效果而使浆体变稠的可能性。但试验证明在5℃左右环境温度段内浆体的稠度变化不是很大。
4.6 灌浆前上一道工序作业情况:孔道中的钢束和内壁上喷有水溶性油,该油喷涂后只相隔数天即进行灌浆。虽然前期也按此程序进行过成功的操作,但是否有因这一次环境温度低、油剂喷入后时间短而未能随时间挥发分解、喷入的油较多等原因对浆体的流动度造成的影响,由于没有资料说明水溶性油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影响,我们做了数次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考虑。由此得出结论,这两根孔道灌浆时堵孔的主要原因是:比其他孔道中较多的水溶性油被浆体流前端的浆体“刷扫”,而过多地积聚在浆体流前端并与浆体混合,达到一定值后,最前部浆体的流动度大为降低直至失去流动性,此时虽然前部以外的浆体含油甚少流动度较好,但由于受前部浆体变稠后“栓塞”的影响,致使浆体无法流动而造成堵孔。此外,较低的环境温度和较长的浆体输送距离也是造成堵孔的不利因素。
五、堵孔处理
由于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溶性油对其相关的性能影响不大,不必采取返工的处理方法,故选择孔道补充灌浆的修补方式。
将未灌入水泥浆体的孔道抽真空,在真空度达一定值后利用孔内外的压力差压入高压浆体。此法不损坏筒体混凝土和钢绞线孔道,不用设置脚手架或吊篮,只需利用已有的真空泵,加工一套气浆转换装置即可完成。
六、结束语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产生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后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对症下药,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灌浆堵孔问题。通过上文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和分析处理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在今后处理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月洲,郝发领,陈杰;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分析及处理;《建筑技术》2000-07
[2]李卫东 ;部分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案例分析;《河套大学学报》 2007- 04
关键词:混凝土 筒体 灌浆堵孔 处理
引言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在进行混凝土筒体施工时,通常会因为一些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不足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产生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现象。出现灌浆堵孔现象时,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领域中的施工工艺水平和建筑材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混凝土筒体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但是工程中出现的灌浆堵孔问题还是一直在困扰着建筑施工人员。本文对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筒体施工时发生的堵孔现象进行实例分析,并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一、某工程实例的具体情况
某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筒体外壳,筒体总高42.m,外径44m,壁厚1.00 m。坐落异形混凝土底板上。筒体顶盖为球割形混凝土穹顶。筒体通过混凝土环梁与穹顶相接。按设计要求,在底板、筒体竖向和水平环向、环梁及穹顶内均设有后张拉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束,强度均等。底板预应力束锚固在底板的周边。筒体墙水平环向束锚固在筒体上对称均布的4个扶壁柱上。筒体墙内竖向束锚固在底板下的廊道内和环梁顶面上,在筒体和穹顶相连接的环梁内布置的预应力束,每束围绕筒体 180°锚固在环梁上。上穹顶按120°夹角分3层布置预应力筋,预应力束两端也锚固于环梁上。
二、问题的产生
在进行筒体第一阶段环向水平筋预应力施工时,有个别预应力筋在成功张拉后于第4天孔道灌浆时,未能从排气孔端出浆,在提高灌浆压力继续注浆时无法将浆体注入,造成孔道堵塞。事发后立即排除压浆泵与灌浆口之间孔道中的浆体,注入水,用高压水分别从孔道两端吹洗,均未能将孔道疏通,延续约4h后,通管措施停止。
三、施工方法和环境条件
3.1 孔道的基本情况
该两束孔道直径为110mm,孔道空隙率为2.53%,孔道总长72.49。孔道一锚固端设灌浆孔,另一锚固端设排气孔,两锚固端之间未设排气孔。
3.2 灌浆材料
选用符合美国ASTM标准的5型抗硫酸盐水泥,按水灰比为0.35配制成水泥浆体,分别加入缓凝外加剂和早强减水外加剂,原材料及浆体经检验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灌浆开始时测得的浆体流动度为8.2s,问题出现后4h时测得余浆流动度仍为8.9s。
3.3 施工方法
3.3.1 浆体搅拌
在混凝土筒体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还应该按照相应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3min,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早强减水外加剂,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过后再将混凝土静置在储浆池45min,再添加适当的液体外加剂,之后再进行充分的拌合后送入灌浆罐。
3.3.2 灌浆
在进行灌浆操作时,首先应该将压浆泵和灌浆罐紧密连在一起,然后将检测合格的浆体通过压浆泵把浆体送入预应力孔道。在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施工中,亚浆泵通常设在距离灌浆口50m左右的位置,并且亚浆泵和灌浆口之间的之间有28m的高度差,而亚浆泵的控制表压力通常在1.2MPa左右。
3.4 环境情况
由于在具体的混凝土筒体施工中,外在的环境情况总是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利于施工的天气或者其他的环境情况。因此在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分析时,应该对施工时的环境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在本工程中,灌浆当天的实际情况是天气晴朗,但是气温较低,并且伴有4~5级的偏北风。
四、堵孔原因分析
4.1 首先从浆体原材料和浆体配置来看,本工程中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全部通过了相关检测,并且浆体配置搅拌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因此可以排除材料方面的因素。
4.2 在本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是由法国某公司提供的高性能亚浆泵,并且该设备的压力表在施工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校验,事发后验证也没有任何异常,因此同样也可以排除此因素。
4.3 而进行本工程的操作人员都是有着大量的施工经验,并且在本次施工之前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并且在本次工程之前都有着50余孔的成功灌浆经历。
4.4 灌浆操作方法上除压浆泵距离灌浆口距离偏远、泵送压力略大于设计规定的0.8MPa之外无不当操作。
4.5 环境条件:气温偏低,缓凝型外加剂使用时有此方面的规定,即环境温度低于5℃时影响该外加剂的缓凝效果。当时气温为规定的临界边缘,有因温度原因影响缓凝效果而使浆体变稠的可能性。但试验证明在5℃左右环境温度段内浆体的稠度变化不是很大。
4.6 灌浆前上一道工序作业情况:孔道中的钢束和内壁上喷有水溶性油,该油喷涂后只相隔数天即进行灌浆。虽然前期也按此程序进行过成功的操作,但是否有因这一次环境温度低、油剂喷入后时间短而未能随时间挥发分解、喷入的油较多等原因对浆体的流动度造成的影响,由于没有资料说明水溶性油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影响,我们做了数次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考虑。由此得出结论,这两根孔道灌浆时堵孔的主要原因是:比其他孔道中较多的水溶性油被浆体流前端的浆体“刷扫”,而过多地积聚在浆体流前端并与浆体混合,达到一定值后,最前部浆体的流动度大为降低直至失去流动性,此时虽然前部以外的浆体含油甚少流动度较好,但由于受前部浆体变稠后“栓塞”的影响,致使浆体无法流动而造成堵孔。此外,较低的环境温度和较长的浆体输送距离也是造成堵孔的不利因素。
五、堵孔处理
由于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溶性油对其相关的性能影响不大,不必采取返工的处理方法,故选择孔道补充灌浆的修补方式。
将未灌入水泥浆体的孔道抽真空,在真空度达一定值后利用孔内外的压力差压入高压浆体。此法不损坏筒体混凝土和钢绞线孔道,不用设置脚手架或吊篮,只需利用已有的真空泵,加工一套气浆转换装置即可完成。
六、结束语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产生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后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对症下药,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灌浆堵孔问题。通过上文对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和分析处理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在今后处理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月洲,郝发领,陈杰;混凝土筒体后张拉预应力灌浆堵孔原因分析及处理;《建筑技术》2000-07
[2]李卫东 ;部分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案例分析;《河套大学学报》 200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