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味之外,京味儿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讲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这几个词恐怕就要从很多人头脑中蹦出来了。的确,故都的秋味与文中所说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可不正好相合吗?这便有了一个疑问:文中既已言明“清”“静”“悲凉”是北国的秋味,那么文章对题目改作“北国之秋”岂不更好?反复琢磨文题——《故都的秋》之后,我想:这篇名作除却将北国的秋味写得至深至浓,是不是也把“故都”的那股京味儿写的至真至切呢?或者,这故都的秋味骨子里根本就是浓浓的京味儿呢?毕竟,“故都”是“秋”的定语呀!循这思路一读,果真,作者笔下那浓浓的京味儿从字里行间拂面而来。
  皇城根下破院落
  文章第三段中先生的文字就让我心生疑惑。他说道:“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既然如此,先生不远千里赶到北平来,不是应该好好地观一观芦花,美美地赏一赏夜月,然后化而入文吗?怎么忽地笔锋一转,跳过这些全不表,却去写小院中赏秋的情形了?我们且看这是个怎样的小院吧。这是“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北平当时还是“皇城”吗?这“皇城”显然是北平旧的身份。这也正是“故都”一词的真实含义。而“破屋”呢?不用多说,谁都能体会到这其中带着历史印迹的破败感。作者为何要强调这些呢?这分明是在说,这里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以前是国都,是某些朝代文化底蕴的集大成者,也是朝代更迭背后那沧桑历史的见证者。这里的文化是京都文化,这座城的命运是和国运熔铸在一起的。这又怎能是寻常的北国之地可比的呢?唯其曾是帝都,它独有的文化气质和历史蕴藉才能让作者这里体会到浓浓的京味儿。这恐怕也是作者不远千里非要赶上北平来的一个原因。租“一椽破屋”来住,这不是将自己融入北平的生活,又是什么呢?至于那“青天下训鸽的飞声”,理解为鸽子飞动时扇着翅膀的声音未必妥当。因为,稍微了解一下北京这个城市的人,就会知道鸽哨简直就是老北平最具特色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风物,此不赘言。可见,于先生而言,似乎只有在这“皇城人海”中,只有在这破败的院落中,只有看到这些带着老北平特色的风物,才能真正体味到“故都”的味,那是浓浓的京味儿,而不仅仅是秋的味。
  为何只写这两样
  先生在文中写北平的“树”,只写了槐树和枣树。是先生钟爱这两种树吗?也许吧。可是略翻一翻其他作家的文章,我们就会有发现。
  先说槐树吧。北京的槐树是最多的。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说“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林语堂也在《动人的北平》中写老北平人的生活时这样写道:“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可以说,槐树是很多写过北平的作家心头很难抹去的记忆,在那些作家的文字里,它就像是只属于老北平的一样,寄托着老北平人的独有情思。
  再说说枣树。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说:“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可见,北平人之于枣树的喜欢;亦可见,枣树之于北平更像是一种生活印迹或是文化符号。更巧的是,我们如果看一看徐凤文所著《民国风物志》里的“秋时”篇,就知道“秋三果”之于北平人的特殊意义了。北平人的“秋三果”之首便是枣儿。北平旧有“枣儿一声,花子一惊”的俗谚,意思是街上听到叫卖枣儿的,即知秋之将至,那些乞讨要饭的“花子”难过的日子就要来了。可见枣儿和北平之秋的联系是多么密切。棵棵枣树,勾起了多少人对北平的怀念啊!至此,我才知道为什么郁达夫先生将枣子成熟的时节说成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还嫌不够,更不惜用了英文“Golden Days”再加形容。
  原来,于先生而言,这槐树与枣树更是北平融进人心里的“故都”味道,就是那浓浓的京味儿啊!
  不仅仅是俩闲人
  还记得先生笔下那闲话秋雨送秋凉的两个闲人吗?我们往往把那两人说的秋雨下过秋凉乍起的清冷与萧瑟理解到极致,并且相信那秋雨本身就足以给人一种悲凉感受。这不正是作者不远千里苦苦寻觅的“悲凉”之味吗?可是细看之下会发现,郁达夫先生除了两个人说话的内容之外,似乎对两个人说话的口音格外在意。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陣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在那“了”子之后先生不厌其烦地用了更长的文字来说明那字的音要念得很高,要拖的很长。这不是典型的京腔京韵吗?然而先生还不罢休,把人家说的“阵”字直接换成了“层”字,还说这“歧韵”来得正好。先生对这北京话的土声土韵的喜爱,不正说明他对京味儿的享受吗?
  由此观之,《故都的秋》既是郁达夫先生对北国“清”“静”“悲凉”之秋的玩味,更是对故都风物人情中那浓浓京味儿的流连。如果说,北平是个有筋骨血肉的人,那么京味儿就是他的筋骨与血肉,而那“清”“静”“悲凉”的秋味则更像是他在某个年纪所焕发出的迷人气质。不觉又记起郁达夫先生在《北平的四季》结尾处的文字:“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此番言语,让我更加相信:先生写《故都的秋》,不单是因为“清”“静”“悲凉”的秋味吻合着他的生命特质,更是因为“故都”那浓浓的京味儿早已沁入他那颗装满家国的心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参与课堂中的“说”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不好也就没有办法“讨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他就不能去学习它,钻研它,如果他对它发生了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探究它,学好了也就能积极参与讨论它。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学生英语课堂已不再是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集图片、聲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让整个小学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精彩纷呈。通过多媒体可以实现我们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低年级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其训练重点——看图写话,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孩子今后习作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入手。  然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量、阅读量有限,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等客观因素限制,对写一段完整
期刊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中年段的习作教学呢?我认为真实、有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从“观察——为写作积累真实、丰富的材料”、“写作——不拘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评价——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三个部分加以描述。  【
期刊
【摘 要】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世代作家,用妙笔生花撰写了无数优美篇章,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课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1]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她认为用心导入、精读品味、学以
期刊
【摘 要】 当前学生作文追求个性化时呈现出的两种现状:其一,缺乏真正的自主创新,刻意模仿网络写手;其二,缺乏创作真性情,故作深沉。因此,为了克服这些“个性化”写作错误倾向,教师必須正确引导认识“个性化”、“自由化”写作的内涵,指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拓宽学生作文思路;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作文;个性化;正确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2.24【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依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可以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注重课内外阅读,拓宽学生诵读面,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等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识修养、习作修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期刊
【摘 要】 如今,“低头一族”处处皆是,“垃圾”文化也处处皆是。而真正阅读的姿势——捧着整本书阅读的恰恰不多,我们为这样的趋势感到一点着急,但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对下一代良好的阅读启蒙进行有效的引领、熏陶和影响。文中所要谈的阅读,指的是有关阅读整本书启蒙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从自己的身体力行到借鉴前辈的经验,再到实践提炼,为影响孩子可以更好的阅读启蒙而不断探索着。这篇文章主要从读整本书姿势的缺失——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教学背景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两个:一是从认识一个具体整体(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到认识一个抽象整体(把几个或几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分数学习的一次跨越;二是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
期刊
【摘 要】 叙述高三复习课《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磨课过程。描述磨课过程中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以及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关键词】 减数分裂;复习;创新;磨课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又是三大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还是胚胎工程体外受精的理论基础。所以涉及面较广,作为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