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心态的嬗变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遗民是明清易代时产生的一个不仕新朝的特殊群体。从公元1644到1695约50年时间里,清初遗民的心态不断地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嬗变。易代之初,清朝残酷野蛮的政策,国破家亡的伤痛激起了遗民们的愤慨和激烈的反抗。到顺治中后期,清朝的统治逐渐稳固,遗民反清复明的梦想也渐渐破灭。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使遗民们开始游移彷徨,到康熙十七年后,遗民们已经默认了清朝的合法地位。说明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历史逻辑规律。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将异化指认为人片面发展的典型表现及其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并将人的异化归类为人与其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与其他人相异化四种基本形式,将
苏联剧变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重打击,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到的重大挫折,是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但这只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却锻炼了全世界人民
我国“实践育人”理念由来历久,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深厚,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传统“劳动教育观”和“道德实践观”为主要依据.高校教育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