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量中国这一关键词,个中思索的都是中国正遭遇的风险,和未来的可能命运。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的焦点。轻松如文化、体育、娱乐,深沉如经济、人文,任何方式的“纵论中国”都会成为热点。
不难理解,对中国的每一次夸赞和批驳,都能在中国的媒体上以显微镜下的形态得以呈现。
这是有关市场与未来的大命题。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综合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上升得如此之快。
而另一层面,本土学者对中国未来的审视,则充满着一种居安思危的惊醒,和对外来者立场与目的的追问。
一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作为哈佛大学博士、教授和美国前国务卿,外界对基辛格有着“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之誉,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曾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这样的资历给了《论中国》不可忽略的注视:“读懂它,你会比95%的人更懂中国”。的确,基辛格是用世界视角和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这不仅凝结了一个学者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也饱含着他与中国领导人之间交往的一手资料。称其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重量级作品可谓实至名归。
二
1910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生于伦敦的威尔斯登。这个出身英国的经济学家,在1991年81岁高龄的时候,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荣获是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思想还被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
早在2008年,科斯遍邀全球著名经济学家如蒙代尔、诺斯、福格尔,以及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组织了“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张五常著名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即根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论文整理而成。
《变革中国》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跟踪观察和研究,从毛泽东时代谈起,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的国度,成功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的全球经济重镇,以及这个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和波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有人认为《变革中国》就是经济版的《论中国》,相比于国内作者,科斯教授的立场更独立,叙述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这是2011年的《财经》年会上,百岁老人科斯的致辞。他说:“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威胁社会稳定。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
这可能是随后《变革中国》的注脚。这本书,是科斯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众多文献,根据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观察和对市场经济的长期理论思考。
三
从三大评级巨头对欧洲发难导致欧债危机步步升级开始,《评级真相》一书对信用评级、评级机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更重要的,是邱仰林也在新一轮世界经济较量中,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如何发展,如何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巨头进行博弈,如何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国家进行联合等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副院长、博导曹凤岐教授认为,信用评级对一个国家和大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往往由那些权威的评级机构评出的信用等级对于一个国家和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新锐经济学者邱仰林聚焦评级的真相而完成的《评级真相》一书,在对信用评级的程序、指标体系和评级过程进行介绍之外,也有了另外层面的审视。
美国标准普尔、穆迪以及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虽然被公认为是最公正的评级机构,但并不排除他们打着貌似公允的旗号,来对各国进行主权信用评级,这种有失公允的行为作用于一个公司,会给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作用于一国,亦会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邱仰林所提出的“中国等国家应建立起自己的具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便有了必要性。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的焦点。轻松如文化、体育、娱乐,深沉如经济、人文,任何方式的“纵论中国”都会成为热点。
不难理解,对中国的每一次夸赞和批驳,都能在中国的媒体上以显微镜下的形态得以呈现。
这是有关市场与未来的大命题。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综合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上升得如此之快。
而另一层面,本土学者对中国未来的审视,则充满着一种居安思危的惊醒,和对外来者立场与目的的追问。
一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作为哈佛大学博士、教授和美国前国务卿,外界对基辛格有着“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之誉,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曾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这样的资历给了《论中国》不可忽略的注视:“读懂它,你会比95%的人更懂中国”。的确,基辛格是用世界视角和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这不仅凝结了一个学者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也饱含着他与中国领导人之间交往的一手资料。称其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重量级作品可谓实至名归。
二
1910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生于伦敦的威尔斯登。这个出身英国的经济学家,在1991年81岁高龄的时候,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荣获是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思想还被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
早在2008年,科斯遍邀全球著名经济学家如蒙代尔、诺斯、福格尔,以及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组织了“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张五常著名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即根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论文整理而成。
《变革中国》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跟踪观察和研究,从毛泽东时代谈起,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的国度,成功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的全球经济重镇,以及这个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和波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有人认为《变革中国》就是经济版的《论中国》,相比于国内作者,科斯教授的立场更独立,叙述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这是2011年的《财经》年会上,百岁老人科斯的致辞。他说:“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威胁社会稳定。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
这可能是随后《变革中国》的注脚。这本书,是科斯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众多文献,根据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观察和对市场经济的长期理论思考。
三
从三大评级巨头对欧洲发难导致欧债危机步步升级开始,《评级真相》一书对信用评级、评级机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更重要的,是邱仰林也在新一轮世界经济较量中,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如何发展,如何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巨头进行博弈,如何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国家进行联合等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副院长、博导曹凤岐教授认为,信用评级对一个国家和大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往往由那些权威的评级机构评出的信用等级对于一个国家和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新锐经济学者邱仰林聚焦评级的真相而完成的《评级真相》一书,在对信用评级的程序、指标体系和评级过程进行介绍之外,也有了另外层面的审视。
美国标准普尔、穆迪以及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虽然被公认为是最公正的评级机构,但并不排除他们打着貌似公允的旗号,来对各国进行主权信用评级,这种有失公允的行为作用于一个公司,会给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作用于一国,亦会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邱仰林所提出的“中国等国家应建立起自己的具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便有了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