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视频类APP持续流行,打开手机刷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成为很多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记者调查发现,与微信公众号类似,视频类账号内容包罗万象,和人们生活日常密切相关。教育类话题自然也是备受家长关注的内容,应运而生的是各类视频APP上涌现了一批涉及教育内容的账号,这其中有专业人士谈育儿经,各路人士纵论教育热点话题,冠以某某老师之名分析天津教育现状或评判学校,也有不少房地产从业人员分享或谈论涉及学校的内容。
总的来看,各类视频账号涉及教育的相关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不少内容明显错误、与教育方针相违背,置身这些信息中的家长往往也因为不了解而一头雾水。当前抖音等视频类APP上涉及教育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对家长和学校造成了什么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是什么要求,专家对相应问题有什么建议,如何支招?本刊特约记者深入调查,探访各方观点,给家长和相关人员以参考。
谁在说:
账号五花八门,人人都能说几句
目前视频类APP平台上发布和教育相关内容的账号主要是哪些?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谈教育的账号五花八门,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专业机构类、专业人士类、行业相关人士类、房地产行业类、其他类等五大类。
省教育厅、权威媒体纷纷开设账号。
专业机构类账号主要以官方机构、媒体等为主,譬如河南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宁夏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等在抖音开设了账号,河南省教育厅粉丝数达到85.5万,山东省教育厅也有38万的粉丝。这一类账号以发布权威消息、服务师生为主要目的。《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海峡教育报》等媒体也纷纷在抖音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其中《中国教育报》粉丝将近126万,《洛阳晚报》“教育周刊”的官方账号粉丝近27万,这些媒体账号以教育资讯、校园信息、教育热点等内容为主。从整体来看,这些专业机构类账号内容权威,可信度高,话题聚焦教育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信任与关注。
高校教授、中小學校长也有亮相。
专业人士类账号则集中为高校教授、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等教育行业人士,他们凭借个人专业学识在认证账号上发布和教育相关的观点,点评社会热点事件,分享输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展现学校相关工作等。譬如知名教授储殷,抖音号粉丝多达618.4万,影响力非常大。近期北京大学教授丁延庆因为发布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的相关学习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的抖音粉丝数也高达146.5万。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大岭后村小学校长陈文水,把该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上传到网络,真实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有许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助力学生吃得更好,有更好的上学条件,陈文水也因此成了一名“网红校长”,抖音粉丝高达78.3万。这一类群体的视频内容往往正能量、关注高,在新媒体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教育行业相关机构和人士扎堆博关注。
从调查来看,行业相关人士则主要集中为教辅机构、教育类企业相关人员或纯个体人士,这一群体开设的账号发布内容多为给家长分享已发布的教育政策,介绍学校概况等内容。由于这一类群体身份往往并无明确说明,一般人无从明确知道账号运营者的具体职业和身份,只能从账号发布的内容来判断他们似乎熟悉政策和学校。这一类账号往往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内容只涉及一个城市或某几个区,粉丝数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虽然辐射范围有限,但影响力非常精准。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这一群体往往会成为他们具体了解感兴趣的区或学校情况的一个渠道,但是因为账号主体身份不明,信息是否准确也就无法清晰判断。目前,天津本地这一类视频类账号非常多,也是日常本地家长关注和咨询较多的对象。
房地产行业账号也是谈教育的重要群体。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在视频类APP平台上,谈论教育话题和内容非常多的还有房地产从业人员。天津本地房地产行业里的中介销售、相关公司等账号,都有大量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政策等,从内容看主要是教育和房地产相关度较高,因此房地产类账号会把教育作为房屋推介或形势分析的一个因素进行讲解,但由于专业度不够和以营销为目的,这类账号发布的内容往往误导性强,甚至出现完全错误或与相关政策违背的内容,成为目前视频类APP涉教育内容混乱重灾区。
在这些账号之外,还有众多账号或多或少涉及教育内容,但总体来看行业属性分散,专业度不高,影响面有限,出现教育热点政策或事件时,会跟风发布相关内容,其他时候甚少涉及。
说的啥:
房地产类、行业相关类账号内容混乱,
家长容易被带偏
从类型看,谈教育的视频账号五花八门,有顶尖高校的教授,也有对教育完全外行的普通人。因此,这也就注定了各视频类APP涉及教育的内容鱼龙混杂,置身其中的家长往往越看越乱。将教育与房地产进行绑定的相关内容,更是被一些房地产销售人员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也是为房地产销售服务,这样的内容可想而知准确性和导向性存在较多问题。
政府机构、媒体账号内容权威、可信任。
政府机构和权威媒体的账号发布的内容,既有政策发布,又有服务提醒,还有教育热点和新闻,这些内容可看可信,权威性强。譬如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00多条内容,既有郑州市区小学入学细则、河南省教师资格笔试公告等消息,又有“河南18岁少年高分考入上海交大坦然面对家庭困境”这样的励志人物等。《中国教育报》官方抖音发布的1000多条内容涵盖奥运比赛、各省市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等内容。
专业人士类账号发布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譬如知名教授储殷会对各种社会热点发表个人看法,因为观点犀利、角度独特、语言辛辣而备受关注。此前储殷针对衡水中学的学生张锡峰在视频节目中自称“乡下土猪”,要拱“城里白菜”发表了一段评论,就是众多和教育话题有关的内容之一。大岭后村小学校长陈文水则是在平台发布学生日常,直播学生中午吃饭的细节等,从现实的角度反映乡村小学的现状,这一做法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育并为乡村教育出钱出力。总的来说,以上两类账号内容主流向上,启人思考,在平台发挥了正面作用。 教育行业机构、个体账号信息良莠不齐,需小心分辨。
调查中发现,教辅机构、教育类企业相关人员或纯个体人士的账号,内容则良莠不齐。这一类账号运营方发布的内容基本以精准吸引和服务家里有学生的粉丝为目的,发布的内容也非常精准地集中在某个区或天津市的教育政策或学校信息,称之为提供入学政策、择校攻略服务。譬如每到转学季,这些账号就会将从各区教育局搜集来的转学政策进行整理后发布,供有需要的家长了解。到了中考前后,则会发布整理出来的本市高中往年录取分数线,并对相应咨询的家长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等。总的来看,这些内容确实能够起到服务部分家长,为家长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指出,由于这些账号的运营者身份信息不明,一些账号直接取名XX老师,但看不出隶属于哪所学校,不少人误以为真是在职教师身份。这些账号在引用相关政策时,给人感觉很懂政策,但是在家长具体咨询时,又表现出不严谨甚至明显导向错误的地方。譬如一个“X老师说”账号在回答粉丝提问“孩子没考上民办高中的话能否花钱上”时,居然在直播间给出了“高中录取都需要过分数线,民办校有关系那就另说”的答案。
房地产类账号错误扎堆,贩卖焦虑,值得警惕。
错误频出、导向不对的内容在房地产行业相关账号中非常集中,譬如和平区某中介机构账号,因为熟悉各小学对应划片范围,会给粉丝介绍各小学对应学区房价格情况、销售情况等,但在这之中也会出现直接给小学排名的情况,通过所谓小学的排名,给出值得入手的房屋、有升值潜力的房屋等信息。甚至有中介个人账号发了“天津市排名前十的小学”,这种与政策和事实完全违背的内容,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排名中出现了已经停办的昆鹏小学的名字。有的账号依据某一次考试成绩给初中进行排名,凭据中考录取成绩判定学校“好”与“差”,这些简单粗暴、无视教育规律和政策的说法,在视频类账号上大行其道,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长也跟着信以为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房地产类账号发布的内容中经常出现市内六区分为“上三区、下三区”一说,“区域教育水平”便是作为划分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以此作为推荐粉丝购房的指导方向。“上三区、下三区”的说法遭到了许多天津本地人的批驳,留言区不少人表示天津从来没有这种划分法。市民刘先生表示:“我甚至专门问了家里老人,求证老一辈是不是有这说法,老人们都说完全没听过。”但不少刚到天津落户安家的人则被这种说法洗脑,进而在购置房屋时有了倾向性。为了推介房屋,有房屋销售甚至胡说一通,站在空港某新建小学旁表示:“这所小学天津市排名第一。”有账号发布的内容则明显有制造焦虑的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出现了垃圾学校、垃圾学生这样的用词。这样的内容,无疑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对整个教育生态会产生破坏性效果。
家长说:
网上教育类消息真假难辨,不知道该信哪个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消息尤其是关于教育类的消息鱼龙混杂。因为每个人都能是一个新闻或者一个信息的发言人,家长们并不能确认发布消息者的专业程度。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家长还是很容易相信那些离奇的消息。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消息,家长很难从中辨别真假,特别是对于容易被引导的部分家长来说,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消息影响,从而產生错误的认识。
家住南开区的刘静怡的孩子今年9月进入新一年级,听说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个关键点,所以刘静怡近两年经常在网上浏览、关注有关幼小衔接以及新一年级适应类的内容。教育部门一直三令五申让孩子零基础入学,一是为了平衡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孩子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未达到适龄的孩子抢跑并不利于成长,和学习规律相违背。刘静怡的丈夫是“零基础”入学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到了学校后,孩子的功课自然能够跟上。
然而,刘静怡从抖音上刷到过不少视频——
“孩子‘零基础’入学就是个坑!整个一年级,孩子都是睡觉比别的孩子晚,周末补课,寒暑假都是辅导班;二年级开始了,功课在全班还是接近末尾。当第二个孩子进入中班的时候,我再也不信什么零基础入学了,中班就转到了私立幼儿园,开始做幼小衔接的练习。”
“同样是听信了素质教育的家长一枚,孩子现在已经二年级了,去年一整年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比别的孩子睡得晚,每次家长会都会被点点批评,寒暑假都用来补课,到现在刚刚能够跟得上,可是拼音还是掌握不好。‘零基础’入学,根本就是个坑!”
……
抖音上连续轰炸的消息,有的建议零基础入学,有的建议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看得越多,越让曾经想尝试着让孩子“零基础”入学的刘静怡坐不住了。暑假期间,她赶紧给孩子报名了小学一年级语、数、外全科,孩子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像模像样”地提前上起了一年级课程。“唉,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呀,身边相熟的幼儿园家长今年五六月份就都给孩子报了名,我还是别落后了,赶紧给孩子报上吧!”
女儿9月份刚刚升入五年级,家住和平区的韩梓萌已经开始焦虑了:“明年就要六升七了,我家孩子学区在和平二片,究竟该一志愿报一类校闯一闯,还是稳妥点儿报离家近的二类校,或者应该闯一闯某民办校?哎呀,抖音上一会儿说,某民办校今年中考放了卫星;一会儿又有人说重点校生源一样了,初中也没有什么优势了;一会儿又说某普通校赶超重点校了,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个了。”
不仅平时关注抖音上的教育类信息,韩梓萌还加入了本地某六升七家长群,每天里面不停地刷屏着各类信息,让她真假难辨。“天津市民办校排名”“2021年天津中考成绩各区排名”……各类“排名”被制作成了精美的表格图片,看起来十分抢眼。“其中,标榜的学校录取率,以及自己孩子的排名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大家都以这些排名作为选择学校的标准。”韩梓萌说。
在看到网上发布的相关排名信息时,身处教育系统的业内人士反而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网上流传的这些信息从哪里来的,现在教育系统严禁给学生成绩排名,也没有相关权威部门给学校进行所谓的排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家长在考虑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更何况这些分数的真假根本没人说得清!” 某区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也是一名家长,我和我的丈夫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的丈夫经常给我转发某音或某条上的教育政策信息,我一般都懒得点开看,每次都给他回复几个字:‘假的,别信!’尤其是那些标题危言耸听的更不能相信。身在教育系统,我从来不关注那些所谓的网络信息,要看也看教育局官方发布的正式信息。”
学校说:
不会特别关注,更不会相信此类信息
针对网上教育类信息乱象,很多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表示,不会特别关注,更不会相信此类信息。
近日,教育部公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很多校长表示,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其实已经实施几年了。“要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有些家长认为应该透明化考试成绩,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但是教育界普遍认为,不应该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这样会给学生们施加压力。在近几年的学校管理中,我们严禁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也不会相信社会上一些无聊之人对学校的排名,那些都是无稽之谈。”一位小学校长表示。
滨海新区一位中学校长表示,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美篇等平台的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入校园,它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创新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形式。学校作为教育部门要敏锐地把握时机,发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美篇等平台方便、快捷、及时的优势,积极开拓新平台在学校管理、建设、发展中应用的新途径,让它成为学校很好的辅助手段,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
“对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井喷式出现的信息,我们在学校里要形成一个自媒体舆论监督环境,注意引导师生舆论,积极正面地宣传学校文化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审核,使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每学年都会做优秀师生的系列报道,并给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的师生做喜报链接,这样能让更多的人领略我校师生的风采,更好地激励师生们继续秉承学校不惧困难、不言放弃的精神,在工作、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为学校争光添彩,使得自媒体成为学校主要宣传阵地的同时让学校文化建设方式更多样化、创新化。”南开区一位小学校长说。
一位高中校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它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文化不仅是显性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内涵建设。每一次学校文化活动,每一步学校文化建设,见证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在塑造学校新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学生以及家长都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为身为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家长而感到自豪。而不是仅仅为这所学校历史上出了几名‘高考状元’而沾沾自喜,我们不炒作‘高考状元’,也不会炒作所谓的一本率、本科率,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官方态度:
严禁炒作学校排名
给学校排名、炒作学校中高考成绩,对于这些做法,国家各级教育部门早已多次明确禁止。
6月1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今年4月,《规定》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引起公众关注。其中,征求意见稿中“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一条引发讨论。部分网友认为,这意味着学校不排名、不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成绩,并认为这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人将其理解为‘不排名’,实际上这样理解是有误的。”5月28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作出回应和进一步解释:不公布名次不等于不排名、不给成绩,而是说成绩是孩子的隐私,孩子和家长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成绩及名次,但学校不能随便让其他人知道。”基于此,《规定》在正式文本中对此作出修改:“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情况。”这样就消除了歧义,也是对公众意见的一个回应。
早在2017年9月,教育部便对炒作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严格规范的要求。
一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是高考信息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刹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是高考信息管理的责任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需要阶段性保密信息的保管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教育纪检部门,落实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校、高中学校的监管责任,督促有关方面认真执行文件要求,严格规范地做好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新闻宣传工作。
二是明确考生个人高考成绩不得泄露。除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必须向社会公示的特殊类型招生信息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只能将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名次以及录取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不得在校外或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
三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各市、县(市、区)及所属高中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情况等高考信息,不得以高考成绩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排名排队,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高考表彰奖励,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 四是规范相关新闻报道。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协调当地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网络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加强对考生的信息服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协调本地新闻媒体不报道各省、市、县(市、区)和各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等情况,不公开按高考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名,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以及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等。
2018年11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多个方面规范本市面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方案》,2018年底前,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民政局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相关规定的修订,重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收退费管理以及学科类培训机构备案公示、组织竞赛、教学内容和时间等办学行为,对竞赛、排名等情形作出禁止性规定。
2019年8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天津市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近年来,天津市教委有关领导在介绍天津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安排时也多次明确表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对于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交有关部门依规依纪处理。
专家观点:
加强平台内容监管,信息公开及时畅通
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说,教育事关民生,和每个家庭、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老百姓高度关注,也就给了相关机构和个人博取关注并引流的机会。各个信息传播流通平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主动占领阵地,不能消极应对,否则就给了虚假信息、曲解政策信息空间,也增添了家长们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同时视频类APP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内容分发和智能过滤上进一步优化,设置有效的举报和惩罚机制,不能充当虚假内容蔓延传播的温床。
谈及视频类APP涉及教育的这些内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到,此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发布涉及制造教育焦虑、炒作学区房、曲解政策等内容进行了治理和规范。一旦相关账号发布内容违规或发布虚假消息,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责令删除相关内容、销号等处罚。可以说,这样监管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虚假错误信息在各平台蔓延传播。加强监管也是熊丙奇认为有力治理平台内容乱象的一个有力手段,他说:“例如发布中小学排名这种明显属于虚假信息,官方部门从来没有过这种排位,发布单条这种信息的账号可以责令删除内容,如果大量发布类似虚假、违规信息,可以直接销号处罚,不能给这种内容留有蔓延的空间。”
同时,熊丙奇提到,不要寄希望家长有足够能力去辨别哪些内容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他们如果有这个能力,这些虚假内容也就没有存在的土壤了。因此,熊丙奇认为,在相关部门联合加强监管的同时,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他举例,前段时间,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里面明确要求三、四、五年级小学生期末考试仅考语文和数学。很多人对此解读为上海小学期末不考英语是新政策,甚至还将其与“双减”政策挂钩。但实际上上海从2004年起就发布这个通知了,今年只是例行发布这一通知。所以说,所谓的上海小学期末不考英语,并非“新规”。可是,由于相关部门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和公开释疑,导致错误信息越传越广。還有当前社会广为流传的中考录取“普职比5:5”,实际各地并未如此,也没有公开信息准确释疑,导致“普职比5:5”越传越广,成了悬在许多家长心头的焦虑事。这些事情也一再表明,教育部门信息公开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解读要细致及时。信息公开越及时,政策解读得越细致,虚假信息的空间也就越少。
注:本文图片由本刊特约记者提供。
(责任编辑 徐德明)
总的来看,各类视频账号涉及教育的相关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不少内容明显错误、与教育方针相违背,置身这些信息中的家长往往也因为不了解而一头雾水。当前抖音等视频类APP上涉及教育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对家长和学校造成了什么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是什么要求,专家对相应问题有什么建议,如何支招?本刊特约记者深入调查,探访各方观点,给家长和相关人员以参考。
谁在说:
账号五花八门,人人都能说几句
目前视频类APP平台上发布和教育相关内容的账号主要是哪些?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谈教育的账号五花八门,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专业机构类、专业人士类、行业相关人士类、房地产行业类、其他类等五大类。
省教育厅、权威媒体纷纷开设账号。
专业机构类账号主要以官方机构、媒体等为主,譬如河南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宁夏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等在抖音开设了账号,河南省教育厅粉丝数达到85.5万,山东省教育厅也有38万的粉丝。这一类账号以发布权威消息、服务师生为主要目的。《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海峡教育报》等媒体也纷纷在抖音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其中《中国教育报》粉丝将近126万,《洛阳晚报》“教育周刊”的官方账号粉丝近27万,这些媒体账号以教育资讯、校园信息、教育热点等内容为主。从整体来看,这些专业机构类账号内容权威,可信度高,话题聚焦教育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信任与关注。
高校教授、中小學校长也有亮相。
专业人士类账号则集中为高校教授、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等教育行业人士,他们凭借个人专业学识在认证账号上发布和教育相关的观点,点评社会热点事件,分享输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展现学校相关工作等。譬如知名教授储殷,抖音号粉丝多达618.4万,影响力非常大。近期北京大学教授丁延庆因为发布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的相关学习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的抖音粉丝数也高达146.5万。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大岭后村小学校长陈文水,把该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上传到网络,真实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有许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助力学生吃得更好,有更好的上学条件,陈文水也因此成了一名“网红校长”,抖音粉丝高达78.3万。这一类群体的视频内容往往正能量、关注高,在新媒体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教育行业相关机构和人士扎堆博关注。
从调查来看,行业相关人士则主要集中为教辅机构、教育类企业相关人员或纯个体人士,这一群体开设的账号发布内容多为给家长分享已发布的教育政策,介绍学校概况等内容。由于这一类群体身份往往并无明确说明,一般人无从明确知道账号运营者的具体职业和身份,只能从账号发布的内容来判断他们似乎熟悉政策和学校。这一类账号往往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内容只涉及一个城市或某几个区,粉丝数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虽然辐射范围有限,但影响力非常精准。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这一群体往往会成为他们具体了解感兴趣的区或学校情况的一个渠道,但是因为账号主体身份不明,信息是否准确也就无法清晰判断。目前,天津本地这一类视频类账号非常多,也是日常本地家长关注和咨询较多的对象。
房地产行业账号也是谈教育的重要群体。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在视频类APP平台上,谈论教育话题和内容非常多的还有房地产从业人员。天津本地房地产行业里的中介销售、相关公司等账号,都有大量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政策等,从内容看主要是教育和房地产相关度较高,因此房地产类账号会把教育作为房屋推介或形势分析的一个因素进行讲解,但由于专业度不够和以营销为目的,这类账号发布的内容往往误导性强,甚至出现完全错误或与相关政策违背的内容,成为目前视频类APP涉教育内容混乱重灾区。
在这些账号之外,还有众多账号或多或少涉及教育内容,但总体来看行业属性分散,专业度不高,影响面有限,出现教育热点政策或事件时,会跟风发布相关内容,其他时候甚少涉及。
说的啥:
房地产类、行业相关类账号内容混乱,
家长容易被带偏
从类型看,谈教育的视频账号五花八门,有顶尖高校的教授,也有对教育完全外行的普通人。因此,这也就注定了各视频类APP涉及教育的内容鱼龙混杂,置身其中的家长往往越看越乱。将教育与房地产进行绑定的相关内容,更是被一些房地产销售人员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也是为房地产销售服务,这样的内容可想而知准确性和导向性存在较多问题。
政府机构、媒体账号内容权威、可信任。
政府机构和权威媒体的账号发布的内容,既有政策发布,又有服务提醒,还有教育热点和新闻,这些内容可看可信,权威性强。譬如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00多条内容,既有郑州市区小学入学细则、河南省教师资格笔试公告等消息,又有“河南18岁少年高分考入上海交大坦然面对家庭困境”这样的励志人物等。《中国教育报》官方抖音发布的1000多条内容涵盖奥运比赛、各省市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等内容。
专业人士类账号发布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譬如知名教授储殷会对各种社会热点发表个人看法,因为观点犀利、角度独特、语言辛辣而备受关注。此前储殷针对衡水中学的学生张锡峰在视频节目中自称“乡下土猪”,要拱“城里白菜”发表了一段评论,就是众多和教育话题有关的内容之一。大岭后村小学校长陈文水则是在平台发布学生日常,直播学生中午吃饭的细节等,从现实的角度反映乡村小学的现状,这一做法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育并为乡村教育出钱出力。总的来说,以上两类账号内容主流向上,启人思考,在平台发挥了正面作用。 教育行业机构、个体账号信息良莠不齐,需小心分辨。
调查中发现,教辅机构、教育类企业相关人员或纯个体人士的账号,内容则良莠不齐。这一类账号运营方发布的内容基本以精准吸引和服务家里有学生的粉丝为目的,发布的内容也非常精准地集中在某个区或天津市的教育政策或学校信息,称之为提供入学政策、择校攻略服务。譬如每到转学季,这些账号就会将从各区教育局搜集来的转学政策进行整理后发布,供有需要的家长了解。到了中考前后,则会发布整理出来的本市高中往年录取分数线,并对相应咨询的家长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等。总的来看,这些内容确实能够起到服务部分家长,为家长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指出,由于这些账号的运营者身份信息不明,一些账号直接取名XX老师,但看不出隶属于哪所学校,不少人误以为真是在职教师身份。这些账号在引用相关政策时,给人感觉很懂政策,但是在家长具体咨询时,又表现出不严谨甚至明显导向错误的地方。譬如一个“X老师说”账号在回答粉丝提问“孩子没考上民办高中的话能否花钱上”时,居然在直播间给出了“高中录取都需要过分数线,民办校有关系那就另说”的答案。
房地产类账号错误扎堆,贩卖焦虑,值得警惕。
错误频出、导向不对的内容在房地产行业相关账号中非常集中,譬如和平区某中介机构账号,因为熟悉各小学对应划片范围,会给粉丝介绍各小学对应学区房价格情况、销售情况等,但在这之中也会出现直接给小学排名的情况,通过所谓小学的排名,给出值得入手的房屋、有升值潜力的房屋等信息。甚至有中介个人账号发了“天津市排名前十的小学”,这种与政策和事实完全违背的内容,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排名中出现了已经停办的昆鹏小学的名字。有的账号依据某一次考试成绩给初中进行排名,凭据中考录取成绩判定学校“好”与“差”,这些简单粗暴、无视教育规律和政策的说法,在视频类账号上大行其道,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长也跟着信以为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房地产类账号发布的内容中经常出现市内六区分为“上三区、下三区”一说,“区域教育水平”便是作为划分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以此作为推荐粉丝购房的指导方向。“上三区、下三区”的说法遭到了许多天津本地人的批驳,留言区不少人表示天津从来没有这种划分法。市民刘先生表示:“我甚至专门问了家里老人,求证老一辈是不是有这说法,老人们都说完全没听过。”但不少刚到天津落户安家的人则被这种说法洗脑,进而在购置房屋时有了倾向性。为了推介房屋,有房屋销售甚至胡说一通,站在空港某新建小学旁表示:“这所小学天津市排名第一。”有账号发布的内容则明显有制造焦虑的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出现了垃圾学校、垃圾学生这样的用词。这样的内容,无疑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对整个教育生态会产生破坏性效果。
家长说:
网上教育类消息真假难辨,不知道该信哪个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消息尤其是关于教育类的消息鱼龙混杂。因为每个人都能是一个新闻或者一个信息的发言人,家长们并不能确认发布消息者的专业程度。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家长还是很容易相信那些离奇的消息。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消息,家长很难从中辨别真假,特别是对于容易被引导的部分家长来说,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消息影响,从而產生错误的认识。
家住南开区的刘静怡的孩子今年9月进入新一年级,听说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个关键点,所以刘静怡近两年经常在网上浏览、关注有关幼小衔接以及新一年级适应类的内容。教育部门一直三令五申让孩子零基础入学,一是为了平衡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孩子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未达到适龄的孩子抢跑并不利于成长,和学习规律相违背。刘静怡的丈夫是“零基础”入学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到了学校后,孩子的功课自然能够跟上。
然而,刘静怡从抖音上刷到过不少视频——
“孩子‘零基础’入学就是个坑!整个一年级,孩子都是睡觉比别的孩子晚,周末补课,寒暑假都是辅导班;二年级开始了,功课在全班还是接近末尾。当第二个孩子进入中班的时候,我再也不信什么零基础入学了,中班就转到了私立幼儿园,开始做幼小衔接的练习。”
“同样是听信了素质教育的家长一枚,孩子现在已经二年级了,去年一整年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比别的孩子睡得晚,每次家长会都会被点点批评,寒暑假都用来补课,到现在刚刚能够跟得上,可是拼音还是掌握不好。‘零基础’入学,根本就是个坑!”
……
抖音上连续轰炸的消息,有的建议零基础入学,有的建议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看得越多,越让曾经想尝试着让孩子“零基础”入学的刘静怡坐不住了。暑假期间,她赶紧给孩子报名了小学一年级语、数、外全科,孩子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像模像样”地提前上起了一年级课程。“唉,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呀,身边相熟的幼儿园家长今年五六月份就都给孩子报了名,我还是别落后了,赶紧给孩子报上吧!”
女儿9月份刚刚升入五年级,家住和平区的韩梓萌已经开始焦虑了:“明年就要六升七了,我家孩子学区在和平二片,究竟该一志愿报一类校闯一闯,还是稳妥点儿报离家近的二类校,或者应该闯一闯某民办校?哎呀,抖音上一会儿说,某民办校今年中考放了卫星;一会儿又有人说重点校生源一样了,初中也没有什么优势了;一会儿又说某普通校赶超重点校了,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个了。”
不仅平时关注抖音上的教育类信息,韩梓萌还加入了本地某六升七家长群,每天里面不停地刷屏着各类信息,让她真假难辨。“天津市民办校排名”“2021年天津中考成绩各区排名”……各类“排名”被制作成了精美的表格图片,看起来十分抢眼。“其中,标榜的学校录取率,以及自己孩子的排名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大家都以这些排名作为选择学校的标准。”韩梓萌说。
在看到网上发布的相关排名信息时,身处教育系统的业内人士反而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网上流传的这些信息从哪里来的,现在教育系统严禁给学生成绩排名,也没有相关权威部门给学校进行所谓的排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家长在考虑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更何况这些分数的真假根本没人说得清!” 某区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也是一名家长,我和我的丈夫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的丈夫经常给我转发某音或某条上的教育政策信息,我一般都懒得点开看,每次都给他回复几个字:‘假的,别信!’尤其是那些标题危言耸听的更不能相信。身在教育系统,我从来不关注那些所谓的网络信息,要看也看教育局官方发布的正式信息。”
学校说:
不会特别关注,更不会相信此类信息
针对网上教育类信息乱象,很多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表示,不会特别关注,更不会相信此类信息。
近日,教育部公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很多校长表示,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其实已经实施几年了。“要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有些家长认为应该透明化考试成绩,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但是教育界普遍认为,不应该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这样会给学生们施加压力。在近几年的学校管理中,我们严禁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也不会相信社会上一些无聊之人对学校的排名,那些都是无稽之谈。”一位小学校长表示。
滨海新区一位中学校长表示,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美篇等平台的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入校园,它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创新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形式。学校作为教育部门要敏锐地把握时机,发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美篇等平台方便、快捷、及时的优势,积极开拓新平台在学校管理、建设、发展中应用的新途径,让它成为学校很好的辅助手段,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
“对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井喷式出现的信息,我们在学校里要形成一个自媒体舆论监督环境,注意引导师生舆论,积极正面地宣传学校文化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审核,使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每学年都会做优秀师生的系列报道,并给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的师生做喜报链接,这样能让更多的人领略我校师生的风采,更好地激励师生们继续秉承学校不惧困难、不言放弃的精神,在工作、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为学校争光添彩,使得自媒体成为学校主要宣传阵地的同时让学校文化建设方式更多样化、创新化。”南开区一位小学校长说。
一位高中校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它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文化不仅是显性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内涵建设。每一次学校文化活动,每一步学校文化建设,见证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在塑造学校新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学生以及家长都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为身为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家长而感到自豪。而不是仅仅为这所学校历史上出了几名‘高考状元’而沾沾自喜,我们不炒作‘高考状元’,也不会炒作所谓的一本率、本科率,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官方态度:
严禁炒作学校排名
给学校排名、炒作学校中高考成绩,对于这些做法,国家各级教育部门早已多次明确禁止。
6月1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今年4月,《规定》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引起公众关注。其中,征求意见稿中“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一条引发讨论。部分网友认为,这意味着学校不排名、不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成绩,并认为这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人将其理解为‘不排名’,实际上这样理解是有误的。”5月28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作出回应和进一步解释:不公布名次不等于不排名、不给成绩,而是说成绩是孩子的隐私,孩子和家长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成绩及名次,但学校不能随便让其他人知道。”基于此,《规定》在正式文本中对此作出修改:“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情况。”这样就消除了歧义,也是对公众意见的一个回应。
早在2017年9月,教育部便对炒作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严格规范的要求。
一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是高考信息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刹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是高考信息管理的责任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需要阶段性保密信息的保管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教育纪检部门,落实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校、高中学校的监管责任,督促有关方面认真执行文件要求,严格规范地做好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新闻宣传工作。
二是明确考生个人高考成绩不得泄露。除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必须向社会公示的特殊类型招生信息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只能将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名次以及录取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不得在校外或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
三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各市、县(市、区)及所属高中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情况等高考信息,不得以高考成绩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排名排队,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高考表彰奖励,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 四是规范相关新闻报道。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协调当地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网络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加强对考生的信息服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协调本地新闻媒体不报道各省、市、县(市、区)和各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等情况,不公开按高考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名,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以及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等。
2018年11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多个方面规范本市面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方案》,2018年底前,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民政局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相关规定的修订,重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收退费管理以及学科类培训机构备案公示、组织竞赛、教学内容和时间等办学行为,对竞赛、排名等情形作出禁止性规定。
2019年8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天津市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近年来,天津市教委有关领导在介绍天津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安排时也多次明确表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对于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交有关部门依规依纪处理。
专家观点:
加强平台内容监管,信息公开及时畅通
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说,教育事关民生,和每个家庭、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老百姓高度关注,也就给了相关机构和个人博取关注并引流的机会。各个信息传播流通平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主动占领阵地,不能消极应对,否则就给了虚假信息、曲解政策信息空间,也增添了家长们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同时视频类APP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内容分发和智能过滤上进一步优化,设置有效的举报和惩罚机制,不能充当虚假内容蔓延传播的温床。
谈及视频类APP涉及教育的这些内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到,此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发布涉及制造教育焦虑、炒作学区房、曲解政策等内容进行了治理和规范。一旦相关账号发布内容违规或发布虚假消息,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责令删除相关内容、销号等处罚。可以说,这样监管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虚假错误信息在各平台蔓延传播。加强监管也是熊丙奇认为有力治理平台内容乱象的一个有力手段,他说:“例如发布中小学排名这种明显属于虚假信息,官方部门从来没有过这种排位,发布单条这种信息的账号可以责令删除内容,如果大量发布类似虚假、违规信息,可以直接销号处罚,不能给这种内容留有蔓延的空间。”
同时,熊丙奇提到,不要寄希望家长有足够能力去辨别哪些内容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他们如果有这个能力,这些虚假内容也就没有存在的土壤了。因此,熊丙奇认为,在相关部门联合加强监管的同时,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他举例,前段时间,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里面明确要求三、四、五年级小学生期末考试仅考语文和数学。很多人对此解读为上海小学期末不考英语是新政策,甚至还将其与“双减”政策挂钩。但实际上上海从2004年起就发布这个通知了,今年只是例行发布这一通知。所以说,所谓的上海小学期末不考英语,并非“新规”。可是,由于相关部门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和公开释疑,导致错误信息越传越广。還有当前社会广为流传的中考录取“普职比5:5”,实际各地并未如此,也没有公开信息准确释疑,导致“普职比5:5”越传越广,成了悬在许多家长心头的焦虑事。这些事情也一再表明,教育部门信息公开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解读要细致及时。信息公开越及时,政策解读得越细致,虚假信息的空间也就越少。
注:本文图片由本刊特约记者提供。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