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观察,学生习作就成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体现由语言形式感悟观察方法的逆向思维过程,使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内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如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众鸟纷飞的段落时,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鸟儿,是怎样进行描写的?”然后再品读,领悟作者是怎样应用语言文字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情景表达出来,学习作者按顺序、有重点的、点面结合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桂林山水》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体味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设问导思:“课文写的是桂林的山,拿它与哪里的山作比较?抓住了桂林山的哪几个特点?”从而学习运用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在习作教学中指导练习观察能力
学生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能力,才是最终完成培养观察力的任务。作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观察事物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善于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发指导,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有一次我指导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的场面片段描写。第一次写作时,大多数学生只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进行拔河比赛。只有简单笼统的叙述,没有具体的描写,内容空洞。于是我要学生再次观察,进行第二次作文。这一次,我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议,要求观察后在班上交流心得:(1)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神态、姿势、动作等有哪些共同或不同的特征?(2)哪位运动员特别引起你的注意,可能会想些什么? (3)啦啦队员的表现怎样,赛场气氛如何?通过以上问题,我指导学生运用变换视角﹑点面结合的方法,联系比较的方法,多维同步细致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目的性明确,任务具体。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他们互相启发,原来没注意的细节,得到了补充,不仅作文内容具体了,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
三、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养成观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常留心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再虚心向别人和书本请教,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春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美丽及其生长变化;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世界。然后,让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我教完《花钟》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并且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例如我教《搭石》一课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设问导思:“在你们的家乡,也有哪些事物与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泛联想后,有的说:“学校的台阶,任人踩踏,给人方便却从无怨言。”有的说:“我家附近的石板桥,天天托着过往的行人,从不动摇。”接着再以“你们身边还有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质?”的问题拓展思维,促进观察积累的再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使学生懂得了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教师要拓宽训练的渠道,让学生“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体现由语言形式感悟观察方法的逆向思维过程,使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内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如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众鸟纷飞的段落时,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鸟儿,是怎样进行描写的?”然后再品读,领悟作者是怎样应用语言文字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情景表达出来,学习作者按顺序、有重点的、点面结合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桂林山水》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体味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设问导思:“课文写的是桂林的山,拿它与哪里的山作比较?抓住了桂林山的哪几个特点?”从而学习运用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在习作教学中指导练习观察能力
学生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能力,才是最终完成培养观察力的任务。作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观察事物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善于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发指导,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有一次我指导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的场面片段描写。第一次写作时,大多数学生只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进行拔河比赛。只有简单笼统的叙述,没有具体的描写,内容空洞。于是我要学生再次观察,进行第二次作文。这一次,我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议,要求观察后在班上交流心得:(1)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神态、姿势、动作等有哪些共同或不同的特征?(2)哪位运动员特别引起你的注意,可能会想些什么? (3)啦啦队员的表现怎样,赛场气氛如何?通过以上问题,我指导学生运用变换视角﹑点面结合的方法,联系比较的方法,多维同步细致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目的性明确,任务具体。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他们互相启发,原来没注意的细节,得到了补充,不仅作文内容具体了,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
三、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养成观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常留心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再虚心向别人和书本请教,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春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美丽及其生长变化;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世界。然后,让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我教完《花钟》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并且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例如我教《搭石》一课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设问导思:“在你们的家乡,也有哪些事物与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泛联想后,有的说:“学校的台阶,任人踩踏,给人方便却从无怨言。”有的说:“我家附近的石板桥,天天托着过往的行人,从不动摇。”接着再以“你们身边还有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质?”的问题拓展思维,促进观察积累的再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使学生懂得了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教师要拓宽训练的渠道,让学生“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