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得能力。美术教学特别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力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促进和滋润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力 创新 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用一种格式去评价所有的事,并且认为标准是不能被改变的,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框架中,他们的想法、创意都无法释放。这也要求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中以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法则,要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专家认为它是由三个方面结结实实的组成的。第一是“吸收”。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借鉴东西方传统中那些最优秀的文化艺术,掌握前人总结出来得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我们说的“师古人”;第二是“体验”。这是一个很宽范德概念,对人类社会,对人生命本身,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了解、研究、体悟,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包括我们的“社会实践、春秋季写生、外出考察实习”,都在这个范围里。这就是我们说的“师造化”;第三是“融合”。有了“师古人”、“师造化”仍然不够,还要融会贯通,要在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把音乐舞蹈融进来,把诗歌融进来,把哲学融进来,现在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融进来,甚至可以把不同学科的思想融进来,打开思路,大胆联想,也许表而不上毫不相干,然而在本质上都有可能找到共同点。有了这三方面的支持,“创造性”才成为一个实在的东西。
一、从教育观念上看
1972年,UNESCO在《学会生存》中向全球推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转向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的“双边活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好的教學应该是在问题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判断等意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今天敢于质疑、敢于判断,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创造、善于超越。
二、从教学方式上看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时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使所有儿童都直接受优秀教育的权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里解放出来,进而能够快乐的、有个性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美术。即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主动参与课堂中,才能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作作品。
《卡通天地》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投学生所好,以录像、故事、语言交流、表演、绘画造型等综合性的活动设计,以趣味化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学中,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生同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和心灵、行为的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相互交流,拓展对卡通形象的了解,在游戏与造型活动中获得多种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意。
三、从兴趣和热情上看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究,并表现心驰神往的状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里特点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四、从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看
2000年,新西兰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艺术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的。将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贯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又可以克服学科之间的隔绝,缺少沟通的弊端,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年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齐白石巧用神思,几天后一挥而就:抹出远山映衬山涧,乱石中泻出急流,6只小蝌蚪在激流中晃着尾巴顺流而下。奇妙的构思让人们似乎从没有青蛙的画面上听到青蛙声,偶在这咫尺空间看到了十里之外的山高、草盛、水清、树荣。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学需不断地改革,学生的学习是他们运用已有的表现能力和新知识的互动,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美术教学更要关注和爱护的是伴随学生获得技巧同时产生的探究、创新的意识,以及用技巧表达怎样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来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2]基础展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关键词】创造力 创新 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用一种格式去评价所有的事,并且认为标准是不能被改变的,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框架中,他们的想法、创意都无法释放。这也要求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中以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法则,要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专家认为它是由三个方面结结实实的组成的。第一是“吸收”。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借鉴东西方传统中那些最优秀的文化艺术,掌握前人总结出来得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我们说的“师古人”;第二是“体验”。这是一个很宽范德概念,对人类社会,对人生命本身,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了解、研究、体悟,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包括我们的“社会实践、春秋季写生、外出考察实习”,都在这个范围里。这就是我们说的“师造化”;第三是“融合”。有了“师古人”、“师造化”仍然不够,还要融会贯通,要在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把音乐舞蹈融进来,把诗歌融进来,把哲学融进来,现在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融进来,甚至可以把不同学科的思想融进来,打开思路,大胆联想,也许表而不上毫不相干,然而在本质上都有可能找到共同点。有了这三方面的支持,“创造性”才成为一个实在的东西。
一、从教育观念上看
1972年,UNESCO在《学会生存》中向全球推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转向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的“双边活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好的教學应该是在问题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判断等意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今天敢于质疑、敢于判断,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创造、善于超越。
二、从教学方式上看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时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使所有儿童都直接受优秀教育的权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里解放出来,进而能够快乐的、有个性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美术。即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主动参与课堂中,才能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作作品。
《卡通天地》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投学生所好,以录像、故事、语言交流、表演、绘画造型等综合性的活动设计,以趣味化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学中,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生同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和心灵、行为的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相互交流,拓展对卡通形象的了解,在游戏与造型活动中获得多种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意。
三、从兴趣和热情上看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究,并表现心驰神往的状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里特点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四、从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看
2000年,新西兰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艺术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的。将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贯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又可以克服学科之间的隔绝,缺少沟通的弊端,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年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齐白石巧用神思,几天后一挥而就:抹出远山映衬山涧,乱石中泻出急流,6只小蝌蚪在激流中晃着尾巴顺流而下。奇妙的构思让人们似乎从没有青蛙的画面上听到青蛙声,偶在这咫尺空间看到了十里之外的山高、草盛、水清、树荣。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学需不断地改革,学生的学习是他们运用已有的表现能力和新知识的互动,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美术教学更要关注和爱护的是伴随学生获得技巧同时产生的探究、创新的意识,以及用技巧表达怎样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来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2]基础展望[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