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俊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将于明年夏天研究生毕业,估计毕业以后可能去一家大的合资套司,也可能出国去继续深造。俊对自己的外貌和气质都有信心,因为同宿舍的哥们儿都说他长得很帅。
虽然俊对于自己的魅力并不怀疑,但现在让他犯愁的还是恋爱问题。回想自己一直未谈恋爱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自己觉得实在没有什么恋爱的“本钱”——既未功成名就又笨嘴拙舌的,更重要的是也没有什么让他特别动心的士孩子出现。平时,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准备考研究生和体育锻炼两件事情上了,对其他的事情好像不太感兴趣。
一年半以前,在父母的催促之下,经别人介绍傻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小琴。她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了,是某银行的白领。小琴人很文静温柔,长相也端正,她对俊很好。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非常熟悉和亲切。别人都觉得他们是很合适的一对,可俊却总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像兄妹和朋友。有时俊也觉得能得到小琴应该满足了,可是他总觉得他们缺少爱的激情和爱的浪漫。简而言之,他还没有找到爱的“感觉”!
俊十分矛盾,有时也想对小琴好一些,可是好不起来;有时又想干脆散了吧,可是又没有理由。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
心理分析
俊现在拥有了一个温柔女孩小琴的爱,但小琴好像不属于那种让俊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人。俊在头脑中总是期待着遇到那么一位有“感觉”的女孩子。那种感觉要像闪电、像波涛,能使他感到震撼、凝固,不能自知、不能自持。虽然他也不能确定自己能否遇到这样一个人,但他总觉得自己有可能遇到、自己应该遇到吧。
让俊放弃这种期待,与现在的女朋友发展吧,他又觉得不甘心。而且,将来娶妻生子之后,如果再遭遇“偶像”,那时岂不抱憾终生?让他与现在的女友分手吧,他也觉得人家待他不错,在一起的感觉挺和谐,似乎没有什么正当的“分手”理由。而且更进一步地说,分了手之后还很难说是否能遇到他的“理想”伴侣,也许再接触几个人连现在的“感觉”都找不到了。
从医学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俊的内心冲突是一种趋避冲突想得到将来的机会,就要付出现实的代价;付出现实的代价,也未必能得到将来的机会。
那么,俊为什么会如此期待着“激情”和“感觉”呢?一方面,是他觉得自身条件不错;另一方面是书本的东西装得多了些,现代影视作品看得太多的结果。因为自身条件不错,就有一种优越感,就觉得自己如果不能找一个出众的女孩子做妻子,似乎就很愧对自己了。书本里的缠绵故事,影视作品里的遭遇激情,则给了他太多的影响,使他认为生活中的爱情大约也应该是这样的。
伴随着当代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中国年轻人对爱情的观点也在逐渐变化。俊现在所经历着的“爱情”可能更符合传统的中国文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更追求的是爱情的和谐、忠贞与永恒。当代西方文化的特点,包含了更多的拼搏人生、游戏人生和享乐人生,他们推崇那种意外的惊喜、巧合的机缘。
文化与恋爱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两个西方人同时爱上了一个美丽姑娘,那么他们会用决斗的方式做出选择。虽然决斗血腥而残酷,并且失败者不仅会失去爱情而且会失去生命,但是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结果,而且得胜的人将拥有完全的胜利。但如果是两个东方男人都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那么他们都希望由姑娘来做出爱情的选择。如果姑娘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选择,那么失败者并不离去,他可能终身不娶以示对爱情的忠贞。这样姑娘就会在良心上受到谴责,而对失败者感到深深的歉意和怜爱。这样胜利者也没有了胜利的骄傲,因为他得时时提防和担心,对妻子和情敌之间的关系既表现出宽容又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说东方式的决斗是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来较量,但是结果却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所以俊困惑的本质,夸张地说可以上升为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上。如果俊是一个西方人,他可能在想结婚的时候就结婚,将来另寻到新欢的时候再离婚。但俊却是一个东方人,他对这样的“移情别恋”和“忘恩负义”的做法可能接受不了。
还有一个东方的古代寓言故事也能说明问题。从前一个老者让一个小孩儿去地里摘一穗最大的玉米,条件是“只能沿着一垄走下去不能回头,且只有一次摘取机会”。小孩儿觉得这件事很容易,于是就高兴地出发了。开始时,他看到了一些比较大的玉米,但他心想才走了这么一会儿,如果以后有大玉米,现在摘了岂不后悔,于是为了以后的机会他没有摘。再走了一段路,他想已经走了这么半天,一定要找一个最大的带回去,不然也太亏了,所以也没有摘一个玉米。可是快到最后了,他总感觉眼前的玉米还没有原先的大,既然原来大的都没摘,现在摘小的总是不甘心。终于,小孩儿慢慢地走完了一垄地,手中却没有一穗玉米。
小孩儿悲剧性的结局是因为他追求最佳行为的本身造成了他失去太多的机会,最终一无所得。俊有没有觉得他的“故事”与这个寓言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人生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选择。越是重大的选择,人们越是慎重,也就越容易遗憾。既然俊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用这个东方的寓言来说服他,也许更有效果。
“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感觉当然很好,但这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大可能被内向讷言的俊遇到?即使遇到了他如醉如痴钟爱的女孩儿,她也爱他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她也爱他,那么让他整天围着她转,在烦琐的现实而不是在理想的童话里,他们能幸福生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为了微乎其微的将来的可能,去放弃已经拥有的美满的现实生活,显然是不太明智的。
为了使俊的心态更平衡一些,也许他还应该站在小琴的角度想一想。俊在她心中就那么完美吗?她如果知道俊的这些隐蔽的“活”思想,她会怎么想呢?也许她对俊的感觉也会起变化。其实,人的感情是互动的,你待人家如何,人家就会待你如何。你对_人家热情如火,人家拒你于千里之外,恐怕你的爱情之火也烧不了几天的。
最后,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给像俊一样恋爱中的年轻人也许更有意义,也是一个东方童话故事里的王子说的。他说:“在宫廷的花园里有很多盛开的鲜花,有的很大、有的很香、有的很鲜艳,但我最喜欢的是角落上的一株小花。她文雅、清秀,在花园里可能并不特别出众,但特别重要的是,她不仅美丽而且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在她还是一株幼苗的时候,我就每天为她浇水、施肥,盼着她快快地长大。在她身上倾注了我太多的爱,当有一天她张开了笑脸,我觉得她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虽然俊对于自己的魅力并不怀疑,但现在让他犯愁的还是恋爱问题。回想自己一直未谈恋爱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自己觉得实在没有什么恋爱的“本钱”——既未功成名就又笨嘴拙舌的,更重要的是也没有什么让他特别动心的士孩子出现。平时,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准备考研究生和体育锻炼两件事情上了,对其他的事情好像不太感兴趣。
一年半以前,在父母的催促之下,经别人介绍傻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小琴。她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了,是某银行的白领。小琴人很文静温柔,长相也端正,她对俊很好。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非常熟悉和亲切。别人都觉得他们是很合适的一对,可俊却总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像兄妹和朋友。有时俊也觉得能得到小琴应该满足了,可是他总觉得他们缺少爱的激情和爱的浪漫。简而言之,他还没有找到爱的“感觉”!
俊十分矛盾,有时也想对小琴好一些,可是好不起来;有时又想干脆散了吧,可是又没有理由。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
心理分析
俊现在拥有了一个温柔女孩小琴的爱,但小琴好像不属于那种让俊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人。俊在头脑中总是期待着遇到那么一位有“感觉”的女孩子。那种感觉要像闪电、像波涛,能使他感到震撼、凝固,不能自知、不能自持。虽然他也不能确定自己能否遇到这样一个人,但他总觉得自己有可能遇到、自己应该遇到吧。
让俊放弃这种期待,与现在的女朋友发展吧,他又觉得不甘心。而且,将来娶妻生子之后,如果再遭遇“偶像”,那时岂不抱憾终生?让他与现在的女友分手吧,他也觉得人家待他不错,在一起的感觉挺和谐,似乎没有什么正当的“分手”理由。而且更进一步地说,分了手之后还很难说是否能遇到他的“理想”伴侣,也许再接触几个人连现在的“感觉”都找不到了。
从医学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俊的内心冲突是一种趋避冲突想得到将来的机会,就要付出现实的代价;付出现实的代价,也未必能得到将来的机会。
那么,俊为什么会如此期待着“激情”和“感觉”呢?一方面,是他觉得自身条件不错;另一方面是书本的东西装得多了些,现代影视作品看得太多的结果。因为自身条件不错,就有一种优越感,就觉得自己如果不能找一个出众的女孩子做妻子,似乎就很愧对自己了。书本里的缠绵故事,影视作品里的遭遇激情,则给了他太多的影响,使他认为生活中的爱情大约也应该是这样的。
伴随着当代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中国年轻人对爱情的观点也在逐渐变化。俊现在所经历着的“爱情”可能更符合传统的中国文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更追求的是爱情的和谐、忠贞与永恒。当代西方文化的特点,包含了更多的拼搏人生、游戏人生和享乐人生,他们推崇那种意外的惊喜、巧合的机缘。
文化与恋爱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两个西方人同时爱上了一个美丽姑娘,那么他们会用决斗的方式做出选择。虽然决斗血腥而残酷,并且失败者不仅会失去爱情而且会失去生命,但是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结果,而且得胜的人将拥有完全的胜利。但如果是两个东方男人都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那么他们都希望由姑娘来做出爱情的选择。如果姑娘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选择,那么失败者并不离去,他可能终身不娶以示对爱情的忠贞。这样姑娘就会在良心上受到谴责,而对失败者感到深深的歉意和怜爱。这样胜利者也没有了胜利的骄傲,因为他得时时提防和担心,对妻子和情敌之间的关系既表现出宽容又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说东方式的决斗是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来较量,但是结果却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所以俊困惑的本质,夸张地说可以上升为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上。如果俊是一个西方人,他可能在想结婚的时候就结婚,将来另寻到新欢的时候再离婚。但俊却是一个东方人,他对这样的“移情别恋”和“忘恩负义”的做法可能接受不了。
还有一个东方的古代寓言故事也能说明问题。从前一个老者让一个小孩儿去地里摘一穗最大的玉米,条件是“只能沿着一垄走下去不能回头,且只有一次摘取机会”。小孩儿觉得这件事很容易,于是就高兴地出发了。开始时,他看到了一些比较大的玉米,但他心想才走了这么一会儿,如果以后有大玉米,现在摘了岂不后悔,于是为了以后的机会他没有摘。再走了一段路,他想已经走了这么半天,一定要找一个最大的带回去,不然也太亏了,所以也没有摘一个玉米。可是快到最后了,他总感觉眼前的玉米还没有原先的大,既然原来大的都没摘,现在摘小的总是不甘心。终于,小孩儿慢慢地走完了一垄地,手中却没有一穗玉米。
小孩儿悲剧性的结局是因为他追求最佳行为的本身造成了他失去太多的机会,最终一无所得。俊有没有觉得他的“故事”与这个寓言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人生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选择。越是重大的选择,人们越是慎重,也就越容易遗憾。既然俊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用这个东方的寓言来说服他,也许更有效果。
“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感觉当然很好,但这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大可能被内向讷言的俊遇到?即使遇到了他如醉如痴钟爱的女孩儿,她也爱他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她也爱他,那么让他整天围着她转,在烦琐的现实而不是在理想的童话里,他们能幸福生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为了微乎其微的将来的可能,去放弃已经拥有的美满的现实生活,显然是不太明智的。
为了使俊的心态更平衡一些,也许他还应该站在小琴的角度想一想。俊在她心中就那么完美吗?她如果知道俊的这些隐蔽的“活”思想,她会怎么想呢?也许她对俊的感觉也会起变化。其实,人的感情是互动的,你待人家如何,人家就会待你如何。你对_人家热情如火,人家拒你于千里之外,恐怕你的爱情之火也烧不了几天的。
最后,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给像俊一样恋爱中的年轻人也许更有意义,也是一个东方童话故事里的王子说的。他说:“在宫廷的花园里有很多盛开的鲜花,有的很大、有的很香、有的很鲜艳,但我最喜欢的是角落上的一株小花。她文雅、清秀,在花园里可能并不特别出众,但特别重要的是,她不仅美丽而且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在她还是一株幼苗的时候,我就每天为她浇水、施肥,盼着她快快地长大。在她身上倾注了我太多的爱,当有一天她张开了笑脸,我觉得她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