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M14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以U6基因为内参,分别检测A375、M14细胞中miRNA-21的相对含量.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将三种浓度的miRNA-21抑制剂分别转染这两种细胞系,用CCK-8检测转染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的细胞活性.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提示,miRNA-21在A375细胞系中的表达(2-△CT值为1.2928±0.1509)明显高于M14细胞系(2-△CT值为0.1894±0.1803).miRNA-21抑制剂浓度为90 nmol/L时,A375、M14细胞活性受到极显著抑制,细胞活性(R值)分别为0.7362±0.1662、0.7295±0.1478;当浓度为180 nmol/L、270 nmol/L时,A375细胞活性显著下降,R值分别为0.7248±0.3204、0.6767±0.2998,而M14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miRNA-21在A375、M14两种人黑素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iRNA-21在A375、M14细胞系中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下调了某些肿瘤抑制因子而起到癌基因样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天然提取的内皮素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比较观察了内皮素拮抗剂和甘草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及内皮素拮抗剂对内皮素(ET-1)引起的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变化的作用.结果 在实验浓度下,甘草黄酮具有浓度依赖性黑素合成抑制作用,内皮素拮抗剂对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但能特异性抑制
酒渣鼻为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难点之一是仅能控制症状而难以治愈,且如同所有的慢性病一样,需长期用药,致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本病整体治疗目标应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南丁皮肤刺激性小的局部用药制剂的应用和日剂量一次给药抗生素的上市,都为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期刊
患者女,37岁,以口唇起色素沉着斑20余年,颊黏膜、牙龈、指(趾)甲起黑色条状斑2年余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发现唇红缘起点状色素沉着斑,逐渐扩大成片状,且颜色逐渐加深,未在意.2年前,患者发现牙龈起黑色斑,颊黏膜条状色素沉着斑,同时右手2,3,4指甲,左手2,3指甲,右足1,2趾甲见条状纵行黑色条纹。
期刊
皮肤老化包括外源性老化和内源性老化.内源性老化又称自然老化,与年龄增长相关;而外源性老化主要与紫外线辐射有关,通常称其为光老化。
期刊
患者女,23岁,因面部蝶形红斑伴低热、肢痛1个月,血小板减少5个月拟诊sLE,于2008年2月23 日收入院.患者自2007年9月3日,因血尿两次在本院泌尿科就诊,查血常规:RBC 3.01×1012/L、Hb 95 g/L、WBC 5.02×109L、PLT4×109/L,经对症处理后转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该院血液科查骨髓象:粒系增生活跃,占62%,比例稍偏高,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
期刊
目的 研究SLE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从而筛选出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检测72例SLE患者和85例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质谱.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0份标本(40例SLE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者)作为训练组进行系统训练,将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峰作为一个标志物组合模式,建立分类树模型(即系统训练过程);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常伴有关节、心肌、肺等多器官损害.研究表明,恶性肿瘤、肺纤维化和急性发病是皮肌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1]。
期刊
银屑病是以T细胞为主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1],在其发病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免疫细胞,形成复杂的免疫炎性网络.为了探讨外周血细胞中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对银屑病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期刊
穿耳孔佩戴服饰可以增加女性面部及整体的美感,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易形成耳部瘢痕疙瘩,影响耳部的美感,给求美者造成心理障碍.我科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43例穿耳孔后瘢痕疙瘩,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男,44岁.背部肿块半年来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背部出现黄豆大小丘疹,无疼痛,无瘙痒,未予治疗.后来皮疹渐增大,同时数目增多,肿块主要分布于上背部及肩部,偶有轻度疼痛,曾于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2周(具体药物不详),肿块无明显消退,为明确诊断来本院.发病来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关节痛等全身不适.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