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要从自身教学情况出发,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各种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方向是多样性的,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有效性
作为我们的母语的汉语,无疑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改变“重数理化,轻文史地”的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我认为开启教学有效性大门,是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一条途径。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一、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课文教学要求本身,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基本目标之上,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设探究式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但自主探究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的行为,教学要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善疑、查疑、释疑、能疑。例如,在预习中,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要能画出重难点,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质疑,这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又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诗词基础教学后,在阐述文章思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譬如,把所学诗歌跟杜甫早期诗歌《望岳》对比,在思想内容、情感和诗歌语言艺术技巧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体会杜甫从《望岳》到《登高》的情感变化,并试析其中原因。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能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发现,进而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就是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在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大部分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得到满足的,因此,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的求知达成度为指导思想,真正体现新课程中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本质,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突出两点:一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往,我在教学内容和自读作品的选择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对学生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不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抽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如:在教授《祝福》中跳出传统的教学需要,在进行基本内容的教学后,以“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希望远行的目的地进行阐述,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各种想象,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或者写出短文。由于从学生的内心想法出发,拓展思路,容易吸引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有助于获得学生的认同,而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的未知事件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过程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我。学生自己设问,问题会符合学生的年龄那个特征和认知规律,会化被动为主动,既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通过个体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注重抓两头,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通过小组间的互动进而互补,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
5、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观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着对学生的鼓励和对自我、对他人评价的教育。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全面,同时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定性评价等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定性评价中以肯定为主,只有这样方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教育不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也还要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找准起点,激发学生自信。起点恰当与否,对学生认知发展、探索热情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上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来设计教学,让他们面对新知识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其次,要教会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自我欣赏意识,教师要常用鼓励性话语激发学生的自信。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细化近期目标,脚踏实地去实现目标。
再次,体验成功,巩固自信。“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体验到付出辛劳之后的成功,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最后,磨练意志,增强自信。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对学生学习各个部分有组织的设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有效性
作为我们的母语的汉语,无疑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改变“重数理化,轻文史地”的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我认为开启教学有效性大门,是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一条途径。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一、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课文教学要求本身,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基本目标之上,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设探究式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但自主探究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的行为,教学要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善疑、查疑、释疑、能疑。例如,在预习中,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要能画出重难点,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质疑,这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又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诗词基础教学后,在阐述文章思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譬如,把所学诗歌跟杜甫早期诗歌《望岳》对比,在思想内容、情感和诗歌语言艺术技巧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体会杜甫从《望岳》到《登高》的情感变化,并试析其中原因。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能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发现,进而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就是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在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大部分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得到满足的,因此,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的求知达成度为指导思想,真正体现新课程中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本质,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突出两点:一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往,我在教学内容和自读作品的选择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对学生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不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抽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如:在教授《祝福》中跳出传统的教学需要,在进行基本内容的教学后,以“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希望远行的目的地进行阐述,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各种想象,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或者写出短文。由于从学生的内心想法出发,拓展思路,容易吸引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有助于获得学生的认同,而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的未知事件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过程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我。学生自己设问,问题会符合学生的年龄那个特征和认知规律,会化被动为主动,既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通过个体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注重抓两头,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通过小组间的互动进而互补,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
5、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观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着对学生的鼓励和对自我、对他人评价的教育。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全面,同时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定性评价等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定性评价中以肯定为主,只有这样方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教育不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也还要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找准起点,激发学生自信。起点恰当与否,对学生认知发展、探索热情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上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来设计教学,让他们面对新知识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其次,要教会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自我欣赏意识,教师要常用鼓励性话语激发学生的自信。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细化近期目标,脚踏实地去实现目标。
再次,体验成功,巩固自信。“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体验到付出辛劳之后的成功,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最后,磨练意志,增强自信。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对学生学习各个部分有组织的设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