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的解决对策作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合理现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7-01
1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常见问题
1.1应用时间不合理在临床诊治中,只要是发热的患者,都使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和肠痉挛等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时,首先使用抗生素。然而对患者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急性上呼吸道干扰多是因病毒原因,占九成以上,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是在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的继发性细菌感染[1]。
1.2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患者心情急迫,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点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且存在越贵越好的心理,部分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使用抗生素时没有原则性,从而出现了广谱、昂贵和新型抗生素的滥用。
1.3未参照抗菌谱在诊治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抗菌谱的要求而随意使用的情况,如经常出现青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实际应该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1.4未考虑药代动力学在进行药物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如果药物的半衰期是11h,如复方新诺明,在使用时就不能每日3此给药,为达到合理有效的血药浓度,用药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天2次。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肠道对药物是否吸收,如氨基苷类药物等。
1.5未考虑禁忌和个体差异考虑到个体差异主要是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年龄、是否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肝肾脏功能是否完好、免疫功能的实际情况等。具体的表现为给儿童使用某些禁用、慎用和淘汰类药物。儿童药物性聋哑的主要病因就是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12岁以下的患者应严格禁止使用,18岁以下的患者应慎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应严禁使用于8岁以下的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要慎用磺胺类药物。
1.6未考虑过敏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对患者进行过敏史咨询,不进行皮试,特别是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这就加大了医疗风险。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时,未咨询患者的饮酒史和未对患者进行相关告知,静滴头孢一周内不能饮酒。
1.7无原则联合用药和重复用药在使用药物前,对药物作用的部位及疗效未经过仔细分析对比,有的药物在作用原理和作用部位上都相同,如氨苄西林胶囊和青霉素V钾片,它们发挥作用都是通过与结合蛋白1α、2、3共同发生作用,就不适合联合使用。罗红霉素和头孢羟氨苄片也不适合联合使用,因为其在抗菌谱中作用基本相同,但是罗红霉素是一种快速抑菌剂,和头孢羟氨苄片共同使用时就会影响其作用。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叠加的情况,克林霉素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都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一定程度的阻断作用,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叠加就会使得神经肌肉传导抑制的情况更加加重。
1.8药物配伍不当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配伍不当或者使用了不恰当的溶媒,药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能配伍的药物有青霉素和利巴韦林等。
1.9给药方式不当在给药方式的选择上,不能根据患者病情和可接受程度,最常见的就是不分病情全都采用静脉给药。
1.10在剂量和疗程上安排不合理这类问题出现的较多,剂量使用不合理会造成疗效不佳,过短的疗程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过长的疗程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2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滥用抗生素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类影响:会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导致机体内菌群失调,也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容易二重感染;加大了细菌的耐药性;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患者的医疗支出。
3合理用药的原则
正确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能对药理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病情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基本原则是保证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选用合理的药物,合适的剂型和适当的给药间隔,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然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3.1合适药物的选择用药前要对药物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有明确的了解,通过实际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等特点,使用的药物种类不能过多且需要有較强的针对性。如果患者为病毒干扰,可以不使用抗生素时就尽量不要使用,如果使用则尽量只选用一种。在进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时,患者必须要有较为明确的指证[2]。药物选用还要考虑几种药物之间的配伍情况,选择合理的溶媒。药物使用前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相关情况,解除心理防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3.2选用合适的剂型和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对于老人和小孩,药物的选用可以偏向一些添有果味的颗粒剂来提高其依从性;在用药间隔时间方面考虑,寻用的药物偏向于半衰期较长,在保证同等血药浓度的情况减少每日的给药次数。在确定给药间隔时,要充分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因素。
3.3使用合理的剂量、制定合适的疗程在临床中有体表面积法和体重法两种计算剂量的方法,根据药物、患者特征选用合适、准确的剂量,保证用量足够的同时而不超量。疗程的确定一般体长序贯疗法。
3.4合理的用药途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本身性质和用药的目的三个方面来确定。基本的原则有以下几种:轻度患者能口服时就尽量不采取静脉给药和肌肉内给药,重度患者可以采取静脉给药来保证疗效;由于皮下组织会因为皮下注射而带来一定的伤害,也存在吸收不好的情况,所以此方法不适合于新生儿;在进行肌肉给药前需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注射的部位也要选取准确,以免出现挫伤坐骨神经和发生脓肿的情况;静脉给药需要控制好滴注的速度,以免出现组织坏死等情况;抗菌药使用时需要尽量避免局部应用,防止可能的过敏反应以及耐药菌的产生。
3.5做好观察在给药前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相关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救治,减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首先需要医生建立良好的医德,选用的过程中不要受经济利益、患者不当要求等干扰,其次是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合药理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保证不滥用,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好更专业地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8-49.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312.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合理现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7-01
1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常见问题
1.1应用时间不合理在临床诊治中,只要是发热的患者,都使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和肠痉挛等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时,首先使用抗生素。然而对患者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急性上呼吸道干扰多是因病毒原因,占九成以上,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是在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的继发性细菌感染[1]。
1.2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患者心情急迫,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点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且存在越贵越好的心理,部分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使用抗生素时没有原则性,从而出现了广谱、昂贵和新型抗生素的滥用。
1.3未参照抗菌谱在诊治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抗菌谱的要求而随意使用的情况,如经常出现青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实际应该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1.4未考虑药代动力学在进行药物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如果药物的半衰期是11h,如复方新诺明,在使用时就不能每日3此给药,为达到合理有效的血药浓度,用药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天2次。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肠道对药物是否吸收,如氨基苷类药物等。
1.5未考虑禁忌和个体差异考虑到个体差异主要是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年龄、是否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肝肾脏功能是否完好、免疫功能的实际情况等。具体的表现为给儿童使用某些禁用、慎用和淘汰类药物。儿童药物性聋哑的主要病因就是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12岁以下的患者应严格禁止使用,18岁以下的患者应慎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应严禁使用于8岁以下的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要慎用磺胺类药物。
1.6未考虑过敏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对患者进行过敏史咨询,不进行皮试,特别是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这就加大了医疗风险。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时,未咨询患者的饮酒史和未对患者进行相关告知,静滴头孢一周内不能饮酒。
1.7无原则联合用药和重复用药在使用药物前,对药物作用的部位及疗效未经过仔细分析对比,有的药物在作用原理和作用部位上都相同,如氨苄西林胶囊和青霉素V钾片,它们发挥作用都是通过与结合蛋白1α、2、3共同发生作用,就不适合联合使用。罗红霉素和头孢羟氨苄片也不适合联合使用,因为其在抗菌谱中作用基本相同,但是罗红霉素是一种快速抑菌剂,和头孢羟氨苄片共同使用时就会影响其作用。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叠加的情况,克林霉素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都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一定程度的阻断作用,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叠加就会使得神经肌肉传导抑制的情况更加加重。
1.8药物配伍不当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配伍不当或者使用了不恰当的溶媒,药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能配伍的药物有青霉素和利巴韦林等。
1.9给药方式不当在给药方式的选择上,不能根据患者病情和可接受程度,最常见的就是不分病情全都采用静脉给药。
1.10在剂量和疗程上安排不合理这类问题出现的较多,剂量使用不合理会造成疗效不佳,过短的疗程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过长的疗程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2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滥用抗生素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类影响:会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导致机体内菌群失调,也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容易二重感染;加大了细菌的耐药性;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患者的医疗支出。
3合理用药的原则
正确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能对药理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病情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基本原则是保证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选用合理的药物,合适的剂型和适当的给药间隔,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然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3.1合适药物的选择用药前要对药物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有明确的了解,通过实际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等特点,使用的药物种类不能过多且需要有較强的针对性。如果患者为病毒干扰,可以不使用抗生素时就尽量不要使用,如果使用则尽量只选用一种。在进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时,患者必须要有较为明确的指证[2]。药物选用还要考虑几种药物之间的配伍情况,选择合理的溶媒。药物使用前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相关情况,解除心理防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3.2选用合适的剂型和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对于老人和小孩,药物的选用可以偏向一些添有果味的颗粒剂来提高其依从性;在用药间隔时间方面考虑,寻用的药物偏向于半衰期较长,在保证同等血药浓度的情况减少每日的给药次数。在确定给药间隔时,要充分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因素。
3.3使用合理的剂量、制定合适的疗程在临床中有体表面积法和体重法两种计算剂量的方法,根据药物、患者特征选用合适、准确的剂量,保证用量足够的同时而不超量。疗程的确定一般体长序贯疗法。
3.4合理的用药途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本身性质和用药的目的三个方面来确定。基本的原则有以下几种:轻度患者能口服时就尽量不采取静脉给药和肌肉内给药,重度患者可以采取静脉给药来保证疗效;由于皮下组织会因为皮下注射而带来一定的伤害,也存在吸收不好的情况,所以此方法不适合于新生儿;在进行肌肉给药前需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注射的部位也要选取准确,以免出现挫伤坐骨神经和发生脓肿的情况;静脉给药需要控制好滴注的速度,以免出现组织坏死等情况;抗菌药使用时需要尽量避免局部应用,防止可能的过敏反应以及耐药菌的产生。
3.5做好观察在给药前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相关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救治,减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首先需要医生建立良好的医德,选用的过程中不要受经济利益、患者不当要求等干扰,其次是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合药理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保证不滥用,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好更专业地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8-49.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