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特征比较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MRI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HPC和95例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MRI征象分析包括肿瘤边缘及形态、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内囊变坏死、有无硬膜尾征、肿瘤增强的程度和强化方式。

结果

颅内HPC最大径为(5.40±1.72)cm,脑膜瘤最大径(4.43±1.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1,P<0.05)。MRI在显示颅内HPC和脑膜瘤肿瘤边缘、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内囊变坏死、强化方式、硬膜尾征等特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83、24.680、16.580、11.296、11.530,P值均<0.05);两者在增强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 P>0.05)。

结论

MRI对肿瘤边缘及形态、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内囊变坏死、强化方式、硬膜尾征等具有特征表现,对颅内HPC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修复材料是采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在体外设计构建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补片及人造血管等,是多学科相交叉的前沿领域.本文就近几年来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修复材料在种子细胞、支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发现,鼻病毒是其第二位病因.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发病高峰年龄在2~8个月.RSV通过呼吸道传播,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炎仍无特效治疗.利巴韦林雾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heliox等都曾应用,但疗效仍有争议.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和palivizumab可用于预防性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Ⅱ型细胞产生的磷脂蛋白复合体,有四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根据它们与磷脂的结合可分为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亲水性SP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基因定位及结构均与其他C型凝集素相似,主要参与宿主防御反应、免疫调节等;疏水性SP由于其结构特征,能够降低肺表面张力,提高肺顺应性.SP参与多种临床疾病的过程,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各不相同.SP基因的各种变异也影响个体对肺部疾病的易感性和对
长期应用抗癫癎药物(AEDs)对儿童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AEDs主要对儿童骨代谢、甲状腺功能、体重等产生影响.长期应用AEDs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代谢改变,主要是骨密度下降、骨生化指标异常(骨形成减少或骨吸收增加).另外,长期应用AEDs可造成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体重增加或减少也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但影响过程较为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往往被忽视.因此定期监测癫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与呼吸道感染在本质上迥然,但两者关系密切,呼吸道感染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呼吸道感染引起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其病原等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形成特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即构成变态反应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常见呼吸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与哮喘关系的近年研究进展.
为阐明4岁内小儿衣原体感染的病因及发病率,检测151例下呼吸道感染小儿血清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有24.7%确诊为呼吸道衣原体感染,且22.7%为肺炎衣原体引起,沙眼衣原体仅占2%.衣原体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危险因子,研究100例7个月~1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沙眼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其中55例IgM和IgG抗体阳性,8例(14.5%)有两种抗体.患儿之母亲血清抗体阳性率亦高(75%),并发
激活蛋白-1是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一类二聚体的转录调控因子.激活蛋白-1的活化在细胞增生、分化、转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活化及与肾脏固有细胞活化、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通道行椎管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微创组29例,采用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传统组31例采用传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脊柱微创术中的应用进展。方法以椎间孔镜和脊柱、微创为关键词,检索2011年1月–2014年10月PubMed、CNKI、CBM数据库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疾病临床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微创手术成为脊柱疾病治疗当前的研究方向。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脊柱疾病,特别是椎间盘突出症,技术成熟,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