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形势政策课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该课程的自身特性,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凸显课程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内容和形式 建设
  
  一、高校形势政策课的现状及困扰
  
  1、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各高校加强了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少高校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课堂讲授或讨论主。讲授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是观察分析形势方法理论,现行政策及政策运行、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我国经济形势、“三个代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经有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教学、讨论、作业、考核等都充分利用这一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1)形成了完善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近年来,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都比较重视,组成了一支强而有力的形势与政策教学队伍,在各年级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研究力度,不断收集有关材料,使得时事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基本做到了与时间同步。
  (2)學生有了正确认识,开阔了视野。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有益补充。
  (3)指导学生正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能够辩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学会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地看待当前形势,把握好自身的发展方向。
  (4)明确了党的大政方针,明确了政治方向。对于国家政策,关于我国企业改革、台湾问题、国际关系处理以及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许多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理解的观点也不同。我们的学生不但自己学会了正确的分析当前形势,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好国家政策的诠释者和宣传者。
  (5)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与社会当中,正确地估量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以前,学生中存在着一些“对就业过于理想化”的思想,择业时怕吃苦又要求高工资,因而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也培养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形势政策课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建设,拓展教育渠道,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内在需求与实际效果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不重视马列课和思想道德课,更不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倾向。但因为形势政策课属于政治教育课,由于种种原因,相当多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脱离实际“假、大、空”的说教,甚至表现出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使《形势与政策》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曾对自己上课的15个班做过调查:表示“亲近”的不到10%,处于“淡漠”和“疏远”的则占绝大多数,甚至有不少人“厌恶”此课。
  (2)形势复杂与途径单一的矛盾。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形势政策课改革需紧密联系国际形势发展和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如何很好地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实际,并较圆满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是长期以来困扰该课的难题。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有其自然的形成发展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方能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全国每年有许多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报告,绝大多数是问卷调查,问题在于学生填答问卷时的态度和认识水平使问卷调查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更不必说其知与行之间的距离。年级越高,越是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对问题的研究手段,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在继续应用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方法的同时,注重个案调查,注意从学生日常言行及“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新的角度上的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考察行为表现来发现其真实思想状况。
  (3)时事易变与师资不稳的矛盾。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和教师队伍不稳、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形势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不论是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在短期内都不可能有多大改善,必须长远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所以,形势政策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针对教师素质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脱离教师素质和队伍状况以及当前教学实际状况来谈形势政策课改革成为空谈。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主要环节的落实
  
  改革形势政策课教学,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学生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同时这也是社会更加开放,教育封闭态度被打破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要注意其负面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负面影响显得特别突出,加上人们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错误理解,这些负面影响会在一定时期内弱化学校教育,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基本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反差太大。按照教育规律,教育从标准到内容都必须具有超前性,德育更应具有鲜明的超前性,但超前的“度”到底以多大为宜,还应深入研究。不超前,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过于超前,反而会削弱教育的实际效果。
  2、处理好形势政策课教学与其他德育工作的关系
  包括形势政策课在内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主渠道,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都必须在认识上,并在实践中重视这一问题,同时,要注重其他渠道,如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党团活动等。实际上,离开了这些渠道,主渠道的作用也难以得到最佳发挥,因此,在抓住主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他渠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3、处理好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此处的显性课程即指形势政策课,隐性课程是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教育课题。对于它的确切涵义现在还有争议,但基本上可定义为学校内除显性课程外的,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如网络、报刊、图书、校规校纪、校风、校貌、师生关系、校园物质文化等。显而易见,隐性课程是除显性课程外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综合,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范围广,对于学生实施“看不见的教育”其影响难以量化,它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学校要注意隐性课程建设,并使之与显性课程统筹计划,协调发展。
  
  三、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课教学的几点设想
  
  1、实行教学内容的同步化
  首先,应删除那些“假大空”、甚至“左”的东西。对于一些具体内容应赋予正确的解释。如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学生受到的教育几乎全是要求他们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避而不谈索取。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学生对这种教育也往往是“教而远之”。我们应在思想上和实践中扭转这种倾向。其次,应增加由市场经济价值观引发的一些内容,如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信誉意识等。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主旋律,更要积极主动地清楚市场经济价值观和消极面,如拜金主义、投机心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再次,要注意政治品质、思想品質、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四者的统一,绝不能用其余三个品质取代个性心理品质,要树立起个性心理品质是德育的基础的观念。实际上,只有当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德育才是成功的。在政治品质教育方面,也应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设计教学方法的参与化
  教学方法历来是形势政策课程改革的活跃点,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一套教学方法,在此应强调的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打破“一言堂”、“满堂灌”和压服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可以采用提高、讨论、辩论、演讲、撰文、参观、调查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心悦诚服的接受理论观点和行为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辩和讨论来解惑受益。
  3、实现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形势政策课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从备课、讲授、答疑、批改作业到考试,每一环节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注重互动探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网络支持下的交流和研讨,为教与学的互动参与提供了先进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特性的话语形式,以其虚拟空间的私密性提供了大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肥沃土壤,也使大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疑虑与困惑。充分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形势政策课程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搭建集政治性、思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课程网站。针对热点问题,既要有事实报道,又要有理性思考,不断增强网络教育的亲和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邓纯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25).
  [2] 罗海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3] 薛平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研究新闻天地(论文版),2007(2).
  [4] 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更全面综合地评价核桃种质资源,开展不同核桃品种果实形态特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差异性研究。本实验以5个品种(1号皮纳、2号比尔、3号拉兹、4号惊奇、5号中宁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后,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标准。高职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新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