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山莨菪碱、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 。方法 对92例患儿均同时采用一般治疗、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治愈60例,好转28例。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山莨菪碱、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疗效显著。
关键词:神经性尿频心理治疗山莨菪碱 谷维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35-02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近年来被逐步认识的一种儿科独立性疾病,其特点是尿频、尿急,不伴发热、腹痛、浮肿、尿痛等表现,熟睡后则症状消失,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本病多半是家长无意中发现,带患儿就诊。有部分基层医师误诊为泌尿系感染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既增加了患兒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易导致菌群失调而引发医源性感染,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2008年以来笔者对92例神经性尿频患儿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山莨菪碱、谷维素治疗并跟踪随访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门诊患儿,男45例,女47例;年龄2岁—12岁;病程1周—2年。其中35例曾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
1.2 诊断标准
(1)仅有尿频、尿急症状,且出现于白天及入睡前间隔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每次尿量不多,甚至仅数滴,总尿量正常,患儿玩性正浓或注意力集中时,排尿间隔延长,入睡后尿频症状消失(2)无尿痛发热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3)多次检验尿常规无异常,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4)排除其他可引起尿频的疾病[1]。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
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治疗期间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不良刺激。
2.2 心理治疗
首先取得患儿家长配合,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想方设法分散排尿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患儿忘记排尿,或鼓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稍有进步,即应给予奖励,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2.3药物治疗
山莨菪碱0.1—0.5mg/kg次,每日3次;谷维素10mg/次,每日3次口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 疗效判断标准及治疗结果
3.1标准
治愈:尿频消失,观察2周以上无复发;好转: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排尿次数无明显减少。
3.2治疗结果
1个疗程结束治愈60例,好转28例,4例无随访结果,好转的28例均在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治愈。治疗过程中有少数患儿可见一过性颜面潮红、口干表现,停药后即消失,未见其他副作用。其中有57例继续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4 讨论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因性疾病,其完全是由不良精神因素造成的心理性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其原因可能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差,以及焦虑、紧张、受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本病。由于精神作用的参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膀胱颈、前列腺组织及包膜中丰富的а受体兴奋性升高,导致尿道内括约肌痉挛,产生功能性尿道梗阻致使尿频[2]。为此,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对待患儿,改善教育方法,强调心理治疗,消除不良诱发因素,放松情绪至关重要,对治疗神经性尿频有重要意义。结合药物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654-2具有抗胆碱作用,它可使支配膀胱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性降低,改善膀胱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同时还是前列腺素合成的有效抑制药,能抵消前列腺素对膀胱肌的兴奋作用,因而对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有一定疗效[3]。谷维素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促进膀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抑制排尿反射,两药合用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徐正国.小儿神经性尿频53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2,3(2):87.
[2] 张伟.神经性尿频的心理机制及治疗方法[J].科技信息,2007,(4):226.
[3]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79.
关键词:神经性尿频心理治疗山莨菪碱 谷维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35-02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近年来被逐步认识的一种儿科独立性疾病,其特点是尿频、尿急,不伴发热、腹痛、浮肿、尿痛等表现,熟睡后则症状消失,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本病多半是家长无意中发现,带患儿就诊。有部分基层医师误诊为泌尿系感染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既增加了患兒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易导致菌群失调而引发医源性感染,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2008年以来笔者对92例神经性尿频患儿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山莨菪碱、谷维素治疗并跟踪随访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门诊患儿,男45例,女47例;年龄2岁—12岁;病程1周—2年。其中35例曾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
1.2 诊断标准
(1)仅有尿频、尿急症状,且出现于白天及入睡前间隔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每次尿量不多,甚至仅数滴,总尿量正常,患儿玩性正浓或注意力集中时,排尿间隔延长,入睡后尿频症状消失(2)无尿痛发热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3)多次检验尿常规无异常,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4)排除其他可引起尿频的疾病[1]。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
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治疗期间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不良刺激。
2.2 心理治疗
首先取得患儿家长配合,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想方设法分散排尿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患儿忘记排尿,或鼓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稍有进步,即应给予奖励,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2.3药物治疗
山莨菪碱0.1—0.5mg/kg次,每日3次;谷维素10mg/次,每日3次口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 疗效判断标准及治疗结果
3.1标准
治愈:尿频消失,观察2周以上无复发;好转: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排尿次数无明显减少。
3.2治疗结果
1个疗程结束治愈60例,好转28例,4例无随访结果,好转的28例均在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治愈。治疗过程中有少数患儿可见一过性颜面潮红、口干表现,停药后即消失,未见其他副作用。其中有57例继续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4 讨论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因性疾病,其完全是由不良精神因素造成的心理性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其原因可能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差,以及焦虑、紧张、受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本病。由于精神作用的参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膀胱颈、前列腺组织及包膜中丰富的а受体兴奋性升高,导致尿道内括约肌痉挛,产生功能性尿道梗阻致使尿频[2]。为此,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对待患儿,改善教育方法,强调心理治疗,消除不良诱发因素,放松情绪至关重要,对治疗神经性尿频有重要意义。结合药物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654-2具有抗胆碱作用,它可使支配膀胱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性降低,改善膀胱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同时还是前列腺素合成的有效抑制药,能抵消前列腺素对膀胱肌的兴奋作用,因而对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有一定疗效[3]。谷维素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促进膀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抑制排尿反射,两药合用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徐正国.小儿神经性尿频53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2,3(2):87.
[2] 张伟.神经性尿频的心理机制及治疗方法[J].科技信息,2007,(4):226.
[3]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