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的地方就能安放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正阳(1999012-),男,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2014级13班高中在读。
  你說,城市绵延不绝,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那双落寞的眼神,一如原始的忧郁。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可我却看见了你的尽头——在珍妮弗尼号的怀里燃烧,没入了大海,灰飞烟灭。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的寂寞的心有光的地方便能安放。
  寂静的深夜里我安然的读着1900寫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摘抄在白纸上,送给自己。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多少人在孤独的活着,没有世俗的一切,有的只是自己安静地音乐,孤独中快乐的享受。
  1900的存在没有任何的特别,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我们现实的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使他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他是纯净的,世俗的污浊会玷污他的音乐,他的是存在是我们无法匹及的高度。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繁衍”。我们如同生活在一个游戏当中 ,每天做着已经设定好的程序 ,沉重而又缓慢的一步步向前走去。我们无法逃脱命运的而束缚,只能简单的重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是这个游戏能不停歇的流传下去。我们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一颗尘埃,无名中的存在也无名中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美学是人们最能轻易放弃的东西,所以在生命和也没学面前,我们大多数人宁可选择生命,因为我们认为生命的延续就是美学的延续。可是美本身是笼统的,没有人会在生命过程中去在乎我们的生命是否真正存在着美的意义,我们制造着美发现者美但是我们也都存着或多或少的偏视,无所谓的漠视着这一切,似乎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寻得到。1900明白什么是他应该带走的,也明白他能留下什么,就电影本身的情节来说,他的知名度远远够不上的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可是这部电影还是感动着一代人们,是她让我们真正的追寻着美的意义。他宁愿随着爆炸声远离人世,也不愿意在那种位置的恐怖阴影下苟且偷生,在名利的沉浸下失去原始的自我,依照尼采的哲学,他是一个能拥有和发挥原始本能的人,却不是一个强壮的超人,超人改变世界亦能保持自我,而他却只能保持自己不变。可是就这一境界,我们大众又有几人能够到达?我有时就会思索,假若给我一个能够诠释美学的力量,我是否也宁愿死那破旧的海船之上?
  我们应该的是不甘心,我们辛苦的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逝。但是我们知道我们随时的一个念想或许就是我们的孩子在草地里欢快的奔跑。我们的父母在夕阳西安安静静的休憩,我们忙忙碌碌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为的只是让我们的生命不会白白的虚度。
  静下来时,安静地倾听海上那优雅的钢琴,那灵动的音符总是会荡漾在脑海中久久的给我以久违的纯粹,那是精灵啊,在天使的带领下欢快的演奏着华美的乐章,那也是人生啊。是我们想要去追寻但是却又总是被世俗干扰的桃源,而我们只能遥遥相望了。我们早已是满身的世俗尘埃了,那宁静只是在深夜里的一种自我的慰藉罢了,天亮了一切便会回归于平常,我们又会回到面具下的我们,重复着,重复着。
  我们又何尝不是孤独的呢,没有人能逃过孤独,孤独才是真正的魔鬼,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我们自己小小的天地,在那里我们才是最纯粹的自我,在那里我们也是最孤独的,我们没有1900的音乐,我们身外有世俗的羁绊,只能孤独的安慰着自己,只能在无尽的矛盾中做自己游戏中的任务,一代又一代,继承着孤独。
  其实我们的生命中的孤独是必备的,我们在凡尘俗世中享受着幸福,我们在凡尘俗世中品味着孤独,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热闹得活着,我们在寂静的黑夜里摘下面具审视着最纯粹的自我,生命是短暂的,可是人生又是漫长的,孤独是我们自我审视的良方,孤独也是我们安放灵魂的桃园,孤独是无处安放的,孤独是我们的影子,有光的地方我们就能安放。
其他文献
摘 要:《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文人弹词创作的顶峰之作,左仪贞和孟丽君成为弹词史上的杰出女性人物形象。孟丽君更多被人所称道的是其自由自主意识,左仪贞则相对保守着旧时代对女子的规范。然而,文学形象的生命是鲜活的,二人的身上都有着对传统的遵循和超越。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意识;超前意识  作者简介:杜群智(1991-),女,汉族,山西文水人,广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
摘 要:译介学的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本文从译介学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莎士比亚诗歌的汉译本中的汉译处理,审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译介学;创造性叛逆;莎士比亚诗歌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一、译介学与文学翻译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是众所周知的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该书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则是性格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牺牲品。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游苔莎最终酿成悲剧的原因,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游苔莎由于其言行不符合当时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面临着伦理困境进行了错误的伦理选择,其对我们现如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道德启示。  关键词:哈代;《还乡》;性格;伦理  作者简介:李杨(1993-),
刘宇昆,美国华裔科幻作家,1976年出生于兰州,11岁移居美国。曾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获得世界幻想文学大奖“星云奖”和“雨果奖”,也是《三体》第一、三部的译者。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有《思维的形状》《杀敌算法》等。  因为小学五年级就去了美国,刘宇昆现在的中文说得并不利索,虽是母语,反而像门新学的外语。但他极少中英文混杂。“我的中文写作现在仍是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但在理解和鉴赏中文方面,还是不错
摘 要: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的作品无论在叙事、结构、手法还是语言上都别具一格。他的创作受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他学习艺术的动力。翻译文学是王小波接触到西方文化资源的最主要的桥梁。其中王道乾先生的译笔和文学语言更是对王小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关键词:王道乾;语言艺术;王小波;影响  作者简介:覃琛然,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
摘 要:作为现代中外戏剧的巨匠,易卜生和曹禺的文学关系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曹禺本人也在不同的环境中提到易卜生与自己的关系,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否认易卜生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本文以易卜生《娜拉》和曹禺《雷雨》为例,从创作背景和形象差异两个方面探寻易卜生对曹禺的影响及曹禺对易卜生戏剧的超越。  关键词:易卜生;曹禺;《娜拉》;《雷雨》  作者简介:罗茜莎,女,安徽阜阳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文艺
摘 要:珍妮特·温特森作为当代英国畅销小说作家之一,其首部代表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半自传体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在自我身份认同中所面临来自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而最终选择了勇敢面对最真实的自我。主人公珍妮特从而走上了一段心灵上的自我救赎,坚持本我的道路。最终得以破茧重生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身份认同;自我救赎  作者简介:修姝君,女,吉林延边
摘 要:契诃夫是俄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塑造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创作题材广泛丰富,涉及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以小说《姚尼奇》为例,从小说标题入手简要分析契诃夫笔下部分知识分子无力摆脱环境影响,最终丧失其本性和信仰的可悲结局。契诃夫在作品中批判知识分子精神危机,并提出了个体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问题。  关键词:契诃夫;标题含义;知识分子;庸俗  作者简介:王泽宇(1990-),黑龙江省牡丹江
摘 要:与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相比,新世纪的诗歌面临着来自于现代化生活、商品经济潮流和诗歌自身发展需要等多方面的挑战。缺乏新意、艺术失衡的新诗因无法对社会现实产生足够而直接的影响而陷入了信任危机,日益走向边缘。新世纪诗歌生长的可能与希望在哪里?不为外部环境所惑,坚守诗歌阵地的诗人们在对传统文化的缅怀中,选择回归传统,寻求新世纪诗歌的诗意“突围”。本文拟从西化倾向的理性反思、精神家园的缅怀建构和文化自
北極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参观当地的野生动物和美妙的景观,同时体验 当地文化。  The icy beauty of the Arctic attracts thousands of visitors every year to see its wonderful wildlife, landscape and local cultures. Visitors can take 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