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建设中,江津市曾多次出现征地拆迁“集访”事件,去年几乎每周有一次“集访”,城建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从今年3月开始,该市两个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20多万平方米,5000多人1000余户拆迁户却没有出现一起“集访”和“强拆”事件,实现了令人惊讶的“零上访”。
下访:“情”字当头
今年3月,江津市开始了环城路和几江东部新城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指挥部了解到,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有抵触情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政策、担心利益受到损害。为此,指挥部设置了10个群众工作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很快消除了群众疑虑。
第二工作组负责人刘荣刚介绍,工作组先对片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然后每天走家串户到群众家里谈心、宣传政策,甚至自己掏钱请农民吃饭,完成拆迁后还要进行回访。他说:“我们刚去时,村民一见就喊‘土匪进村了’,不让进门、不给凳子坐,甚至放狗咬人。我们耐心细致地做了两周工作之后,群众自发为我们烧开水、煮饭。”
这种“以情拆迁”的工作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柳林村三组的拆迁户刘红最初不愿意拆迁,后来工作组耐心地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对这次拆迁非常满意的她说:“工作组人员随叫随到,而且是一条龙服务,我们还不搬,自己都不好意思啊。”
民喜:政府买了“成本”单
几江东部新城征地拆迁涉及1036户5000多人,其中80%是农民,少量的城镇居民也较贫困。江津市委书记唐林和市长熊雪年初多次到农村开院坝会进行调研,了解到群众最关心的3个问题:房子拆了怎么办?老年人吃完安置费怎么办?年轻人失地之后没有工作怎么办?
为了解决好这3个问题,改善和提高拆迁户的生活水平,江津市对以往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方面让拆迁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一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将拆迁成本“转嫁”给被拆迁群众,而是政府自己承担,让以前“民忧”的拆迁工作变成了“民喜”。
该市国房局局长简代富介绍,在这次拆迁中,江津市政府提高了货币还房补偿标准,推出了代建安置房并提高了住房面积标准,代建房均为住宅小区,每平方米价格比商品房低两三百元。此外,还加大了按时拆迁奖励力度,一个三口之家可以得到9000元的奖励。为了解决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市政府还给农转非人员安排就业技能培训并介绍就业,将老人及符合条件的农转非人员纳入城镇低保,为拆迁农转非人员就医和子女就学提供种种优惠。
政府掏钱解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就有1100多人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800多人实际就业,2300多人开始享受城镇低保,减免学杂费和医疗费6万多元。
公开透明:让民信服
針对拆迁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江津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坚守法律和政策底线,做到政策一致、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彰显了政府公信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走进征地拆迁指挥部,就可以看到许多黑板上张贴着各个村组的公示公告。指挥部负责人说,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拆迁户的房屋面积、家庭人口、青苗数量,以及补偿安置标准、实际补偿安置结果等,全都在指挥部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东关村一组的王世琼是原来的组长,也是拆迁对象。她说,农民在征地拆迁中最怕吃亏,喜欢攀比,现在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家家户户的拆迁账自己都算得明白,打消了大家的攀比心理,消除了矛盾隐患。
与此同时,指挥部还设了法制组和监督组,严查征地拆迁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谋取利益者,一律严厉打击,在安置过程中清退了60多万元安置费和20多套住房。
下访:“情”字当头
今年3月,江津市开始了环城路和几江东部新城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指挥部了解到,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有抵触情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政策、担心利益受到损害。为此,指挥部设置了10个群众工作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很快消除了群众疑虑。
第二工作组负责人刘荣刚介绍,工作组先对片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然后每天走家串户到群众家里谈心、宣传政策,甚至自己掏钱请农民吃饭,完成拆迁后还要进行回访。他说:“我们刚去时,村民一见就喊‘土匪进村了’,不让进门、不给凳子坐,甚至放狗咬人。我们耐心细致地做了两周工作之后,群众自发为我们烧开水、煮饭。”
这种“以情拆迁”的工作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柳林村三组的拆迁户刘红最初不愿意拆迁,后来工作组耐心地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对这次拆迁非常满意的她说:“工作组人员随叫随到,而且是一条龙服务,我们还不搬,自己都不好意思啊。”
民喜:政府买了“成本”单
几江东部新城征地拆迁涉及1036户5000多人,其中80%是农民,少量的城镇居民也较贫困。江津市委书记唐林和市长熊雪年初多次到农村开院坝会进行调研,了解到群众最关心的3个问题:房子拆了怎么办?老年人吃完安置费怎么办?年轻人失地之后没有工作怎么办?
为了解决好这3个问题,改善和提高拆迁户的生活水平,江津市对以往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方面让拆迁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一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将拆迁成本“转嫁”给被拆迁群众,而是政府自己承担,让以前“民忧”的拆迁工作变成了“民喜”。
该市国房局局长简代富介绍,在这次拆迁中,江津市政府提高了货币还房补偿标准,推出了代建安置房并提高了住房面积标准,代建房均为住宅小区,每平方米价格比商品房低两三百元。此外,还加大了按时拆迁奖励力度,一个三口之家可以得到9000元的奖励。为了解决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市政府还给农转非人员安排就业技能培训并介绍就业,将老人及符合条件的农转非人员纳入城镇低保,为拆迁农转非人员就医和子女就学提供种种优惠。
政府掏钱解拆迁户的后顾之忧,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就有1100多人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800多人实际就业,2300多人开始享受城镇低保,减免学杂费和医疗费6万多元。
公开透明:让民信服
針对拆迁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江津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坚守法律和政策底线,做到政策一致、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彰显了政府公信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走进征地拆迁指挥部,就可以看到许多黑板上张贴着各个村组的公示公告。指挥部负责人说,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拆迁户的房屋面积、家庭人口、青苗数量,以及补偿安置标准、实际补偿安置结果等,全都在指挥部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东关村一组的王世琼是原来的组长,也是拆迁对象。她说,农民在征地拆迁中最怕吃亏,喜欢攀比,现在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家家户户的拆迁账自己都算得明白,打消了大家的攀比心理,消除了矛盾隐患。
与此同时,指挥部还设了法制组和监督组,严查征地拆迁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谋取利益者,一律严厉打击,在安置过程中清退了60多万元安置费和20多套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