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沙健孙教授的对谈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站在百年之际的今天,追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沙健孙教授在1983年撰写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一文,2016年又出版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一书.李元鹏阅读学习了这些论著,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际,梳理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围绕着“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这一议题,与沙教授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全部历史进程中的一条红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从建党初期人民立场的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力量的发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升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纵向的逻辑演进;中国共产党将坚守人民立场深入地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横向的逻辑展开.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百年坚守,深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
500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总体上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运动变为制度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发展、从低潮走向振兴的过程.这个历史发展脉络与社会主义发展史六个时间段的划分大体一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是贯穿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教学中,要以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史观,在“四史”的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史,重点讲清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变为制度现实和苏联模式的推行、科学社会主义在
尽管新课改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很多数学老师还是没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地位.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数学老师要深刻认识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互动教学,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