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有效发挥其组织、协调、引领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按照平昌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
青凤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精准脱贫、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担当,创新思路、强化责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村集体经济发展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至2017年底,全镇9个村居中4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两个村突破了10万元大关。龙井村2018年底将预计突破60余万元。
一、制约与困惑
青凤镇位于平昌县东南部,距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处10.1公里,是巴达高速入巴“第一镇”。距离县城31公里,幅员3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350亩。辖3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30户,总人口12857人。与巴达高速路擦边而过且留有互通口,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優势。但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与困惑。
——资产盘活难,发展基础差。经过税费改革、消赤减债,该镇村集体资产、资源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发展集体经济“无钱起本”。同时大部分村发展没有区位、资源、人脉等先天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基础。
——能人培养难,带动缺头雁。有能力、会经营的人大多外出经商务工。能人回乡发展由于风险大、回报慢,热情不高、有顾虑。留守农村的人相对素质偏低、思想保守。
——勉强能运转,无发展压力。由于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财政的大包大揽,乡镇、村级无法运转时就两眼向上,通过各种渠道 “讨”点“要”点就基本能够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县级不考核,镇村两级没有发展的压力,一般觉得没必要劳心费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为难思想重,发展怕担责。担心发展经营失败村民埋怨、组织不满,甚至受到处分,吃亏不讨好,干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机制与成效
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发展方有成效。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如何走出穷家难当的窘境。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青凤镇主要创建了三种发展模式。
——以培育集体资产为突破口,让资产裂变,实现业主与村集体共赢。
该镇枫香村共有5个社357户1118 人。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村,共有贫困户75户共197人。在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安排,在县委办公室强有力的帮扶下,至2016年底,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村社道路、自来水、电、网络、广播等硬件建设实现了全达标,异地扶贫变迁按规划全面完成。“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由于基础条件变好,招商自然也没有那么难了,实现了产业的大发展,共建成五彩林业种植1000亩、梅花鹿年养殖180只、鹿血酒厂预计2018年底投产、乡村淘宝店铺100多平方米、乡村民宿6家、体验式烧烤场地摊位1000平方米。
——以盘和资源为突破口,以党建小组为带动龙头,多渠道谋发展实现收益。
龙井村辖9个农业社,1759人、412户。贫困户33户108人,现已脱贫25户86人,2018年预脱贫8户22人。该村共有土地2600亩,其中 社,有近500亩土地平坦连片,视野开阔,有着山区大平坝之称,适合发展观光、采摘、体验等观光农业产业。同时,该村 5社还有一口称之为“龙井”的老水井,水温冬暖夏凉,水质达矿泉水标准。另外,该村还有5口山坪塘,水面达200余亩。
——以激活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村集约经营的聚合力量,实现经营权变为集体经济收入。
凤山村辖11个农业社,512户2038人,贫困人口106户337人,有耕地面积3500亩。全村现有党员49人,常年在家党员29人,系非贫困村。
该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及专业合作社的聚合力量,采取集体建设,集体管理,集体经营,老百姓入股分红等方式,既实现产业大发展,又实现村集体有收入。
三、启示与思考
青凤镇两年探索出三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已取得初见成效。总结起来给我们以如下启示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化村两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经济基础,是化解农村矛盾促进村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穷家难当。有了钱,自然就好办事。龙井村党支部书记 说:“村集体有钱了,我们就有了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村里装路灯、引自来水、修水渠、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建个垃圾站,请几个环卫工人等等既不需要两眼向上,也不需要老百姓筹资,一些困难群众需要临时救助也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村级事业发展中的必须,更是一级党组织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地位和力量。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去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民面前才有更高的话语权和认可度,才能更好地化解一些矛盾纠纷,才能加强对村民的感召和凝聚,和谐推进各项工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培育发展主体,解决好谁来“牵头”的问题。
青凤镇2015年开始就筹谋和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感到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要配强统筹谋划牵头主体。把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2016年乡镇换届时,精心选配好两委班子的带头人,换届后全镇16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具有经商经历和经验的达10人,每村至少有1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以发展壮大产业为前提和支撑。
俗话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该镇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扶贫的契机,争取各方政策支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个景区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村级大产业,全力畅通村社道路。龙井村、红宝村充分发挥连片近5000亩芍药花开后十几里田畴红彤彤亮瞎双眼的壮丽景色,连续三年举办“芍药花海节”。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本村村民通过餐饮、售卖绿色蔬菜等实现收入猛增的同时,给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与执着。
青凤镇龙井村,红宝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之初,引进了业主,后来由于业主缺乏后续资金,发展难以为继,以至于农户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用都无钱支付,业主跑路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村委一班人员并没有因为有了困难就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谋对策,坚信芍药产业发展路子是对的,后劲是强的。他们到处筹钱,集资,到农户家做工作,动员农户以土地入股,或者出资、出力实行股权量化,得到了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慢慢将芍药产业起死回生并做活做强。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思路一变“钱途”无限,先行先试、敢作敢为方有作为。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钱程”。青凤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虽然普遍缺资金,但实际上更缺的是与时俱进、先行先试、敢作敢为的观念与勇气。
青凤镇枫香村、龙井村、凤山村、红宝村村委班子成员和在家党员,认真学习党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县委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布局的契机,结合本地自然优势,不断创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志有为终成作为。如今他们正在发展四季花开的川芍药产业,以发展壮大“四季花海”旅游。新品种引进将逐步把芍药产业做成集观光、药用、批发鲜花、药材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努力打造休闲垂钓,农家乐,特色烧烤,农村淘宝,果树蔬菜采摘等乡村旅游创新菜单。让外地游客到青凤镇就切实感受到青凤镇是每年一个样,每季一个样,去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去的农村绿色旅游高地。
也许“钱途”多艰险,奋进必定有坦途!我们有理由相信。
(作者单位:平昌县委党校)
青凤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精准脱贫、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担当,创新思路、强化责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村集体经济发展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至2017年底,全镇9个村居中4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两个村突破了10万元大关。龙井村2018年底将预计突破60余万元。
一、制约与困惑
青凤镇位于平昌县东南部,距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处10.1公里,是巴达高速入巴“第一镇”。距离县城31公里,幅员3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350亩。辖3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30户,总人口12857人。与巴达高速路擦边而过且留有互通口,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優势。但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与困惑。
——资产盘活难,发展基础差。经过税费改革、消赤减债,该镇村集体资产、资源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发展集体经济“无钱起本”。同时大部分村发展没有区位、资源、人脉等先天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基础。
——能人培养难,带动缺头雁。有能力、会经营的人大多外出经商务工。能人回乡发展由于风险大、回报慢,热情不高、有顾虑。留守农村的人相对素质偏低、思想保守。
——勉强能运转,无发展压力。由于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财政的大包大揽,乡镇、村级无法运转时就两眼向上,通过各种渠道 “讨”点“要”点就基本能够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县级不考核,镇村两级没有发展的压力,一般觉得没必要劳心费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为难思想重,发展怕担责。担心发展经营失败村民埋怨、组织不满,甚至受到处分,吃亏不讨好,干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机制与成效
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发展方有成效。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如何走出穷家难当的窘境。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青凤镇主要创建了三种发展模式。
——以培育集体资产为突破口,让资产裂变,实现业主与村集体共赢。
该镇枫香村共有5个社357户1118 人。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村,共有贫困户75户共197人。在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安排,在县委办公室强有力的帮扶下,至2016年底,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村社道路、自来水、电、网络、广播等硬件建设实现了全达标,异地扶贫变迁按规划全面完成。“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由于基础条件变好,招商自然也没有那么难了,实现了产业的大发展,共建成五彩林业种植1000亩、梅花鹿年养殖180只、鹿血酒厂预计2018年底投产、乡村淘宝店铺100多平方米、乡村民宿6家、体验式烧烤场地摊位1000平方米。
——以盘和资源为突破口,以党建小组为带动龙头,多渠道谋发展实现收益。
龙井村辖9个农业社,1759人、412户。贫困户33户108人,现已脱贫25户86人,2018年预脱贫8户22人。该村共有土地2600亩,其中 社,有近500亩土地平坦连片,视野开阔,有着山区大平坝之称,适合发展观光、采摘、体验等观光农业产业。同时,该村 5社还有一口称之为“龙井”的老水井,水温冬暖夏凉,水质达矿泉水标准。另外,该村还有5口山坪塘,水面达200余亩。
——以激活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村集约经营的聚合力量,实现经营权变为集体经济收入。
凤山村辖11个农业社,512户2038人,贫困人口106户337人,有耕地面积3500亩。全村现有党员49人,常年在家党员29人,系非贫困村。
该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及专业合作社的聚合力量,采取集体建设,集体管理,集体经营,老百姓入股分红等方式,既实现产业大发展,又实现村集体有收入。
三、启示与思考
青凤镇两年探索出三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已取得初见成效。总结起来给我们以如下启示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化村两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经济基础,是化解农村矛盾促进村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穷家难当。有了钱,自然就好办事。龙井村党支部书记 说:“村集体有钱了,我们就有了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村里装路灯、引自来水、修水渠、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建个垃圾站,请几个环卫工人等等既不需要两眼向上,也不需要老百姓筹资,一些困难群众需要临时救助也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村级事业发展中的必须,更是一级党组织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地位和力量。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去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民面前才有更高的话语权和认可度,才能更好地化解一些矛盾纠纷,才能加强对村民的感召和凝聚,和谐推进各项工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培育发展主体,解决好谁来“牵头”的问题。
青凤镇2015年开始就筹谋和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感到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要配强统筹谋划牵头主体。把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2016年乡镇换届时,精心选配好两委班子的带头人,换届后全镇16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具有经商经历和经验的达10人,每村至少有1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以发展壮大产业为前提和支撑。
俗话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该镇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扶贫的契机,争取各方政策支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个景区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村级大产业,全力畅通村社道路。龙井村、红宝村充分发挥连片近5000亩芍药花开后十几里田畴红彤彤亮瞎双眼的壮丽景色,连续三年举办“芍药花海节”。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本村村民通过餐饮、售卖绿色蔬菜等实现收入猛增的同时,给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与执着。
青凤镇龙井村,红宝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之初,引进了业主,后来由于业主缺乏后续资金,发展难以为继,以至于农户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用都无钱支付,业主跑路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村委一班人员并没有因为有了困难就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谋对策,坚信芍药产业发展路子是对的,后劲是强的。他们到处筹钱,集资,到农户家做工作,动员农户以土地入股,或者出资、出力实行股权量化,得到了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慢慢将芍药产业起死回生并做活做强。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思路一变“钱途”无限,先行先试、敢作敢为方有作为。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钱程”。青凤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虽然普遍缺资金,但实际上更缺的是与时俱进、先行先试、敢作敢为的观念与勇气。
青凤镇枫香村、龙井村、凤山村、红宝村村委班子成员和在家党员,认真学习党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县委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布局的契机,结合本地自然优势,不断创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志有为终成作为。如今他们正在发展四季花开的川芍药产业,以发展壮大“四季花海”旅游。新品种引进将逐步把芍药产业做成集观光、药用、批发鲜花、药材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努力打造休闲垂钓,农家乐,特色烧烤,农村淘宝,果树蔬菜采摘等乡村旅游创新菜单。让外地游客到青凤镇就切实感受到青凤镇是每年一个样,每季一个样,去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去的农村绿色旅游高地。
也许“钱途”多艰险,奋进必定有坦途!我们有理由相信。
(作者单位:平昌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