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备了一种笔记本行业用丙烯酸酯胶,以拉拨力为考核参数,得到其最优配方为:四氢呋喃酯6%,SBS 12.6%,促进剂1 1.45%。
关键词:笔记本;丙烯酸酯胶;拉拔力;挤出率;操作时间
中图分类号:TQ43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5)07-0053-04
由于丙烯酸酯胶粘剂优异的粘接性能,其在很多新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行业中,要求胶水具有固化迅速、紧固时间短、有超强的耐冲击和抗疲劳性能,而这些对丙烯酸酯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其具有操作时间长,定位时间短,能够进行热压固化[1]。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丙烯酸酯单体、弹性体和促进剂的选择,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结构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BS)、丁腈橡胶(NBR)、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M331)、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均为市售工业品。
1.2 制备方法
1)甲组分的制备
将MMA、弹性体、HEMA、阻聚剂按配比投入反应釜,通冷却水,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再加入促进剂、MAA,搅拌均匀。
2)乙组分的制备
将MMA、环氧树脂、弹性体、阻聚剂按配比投入反应釜,通冷却水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再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
1.3 性能测试
1)试件制备
使用自动点胶机在笔记本样件上进行点胶,然后使用热压机进行热压,固化24 h后进行拉拔力试块的粘接。
2)拉拔力强度
在万能电子拉力机上分别对常温、恒温恒湿老化后、冷热冲击老化后的试样进行拉拨力强度测试。测试仪器:万能电子拉力机。
测试条件:室温固化24 h;室温固化24 h后,50℃/95%RH老化336 h;室温固化24 h后,-40~80℃冷热冲击15个循环(每循环2 h)。
3)挤出率
灌装一组50 mL胶,放入专用夹具中,气压0.4 MPa,使用50 mL专用静态混合管,用自制注射泵挤出,测试1 min内挤出胶液的量。
4)操作时间
称取A组份9 g、B组份1 g,从开始混合时计时,混合均匀后将胶涂于2 mm厚的模具中,记录胶开始增稠不能再粘接使用的时间,即为操作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种类单体的选择
在甲组分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第3单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1给出了不同种类第3单体用量与拉拔力的关系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第3单体用量的增加,拉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用量为6%时,拉拔力达到最大值。其中EM331>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
分析图1结果可能有如下2种原因:
1)上述4种单体中都含有高反应性的乙烯基官能团,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密度逐渐增大,结构紧密,从而使拉拔力逐渐增加。当用量大于6%时,聚合物交联度达到饱和,产生包裹效应,使自由基无法和单体接触,导致过量的单体不再参与接枝聚合反应,成为外增塑剂游离于体系中,溶胀大分子链,降低分子间作用力,从而使拉拔力下降。
2)EM331具有3个高反应性官能团,因此在反应初期就能够快速地提升交联密度,同时多点反应使其聚合物的互穿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因此具有最大的拉拔力。四氢呋喃酯、异冰片酯、环己酯3者都具有环状结构,而环状结构供电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3者拉拔力的高低,即供电能力越弱,拉拔力越高。3者中,四氢呋喃酯具有含氧五元环,具有较强吸电子能力即供电能力低,因此四氢呋喃酯中乙烯基上的C+离子具有较强的正电荷,从而更易发生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强度。环己酯与异冰片酯都是含碳六元环,但异冰片酯的六元环上具有一个叔丁基,使其供电能力大于环己酯,因此环己酯的拉拔力大于异冰片酯[2]。
以下述条件对粘接好的常温固化样件进行老化实验:
(1)50℃/95%RH老化336 h;
(2)-40~80℃冷热冲击15个循环(每循环2 h)。
不同第3单体体系老化后的拉拨力测试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经过老化,拉拔力都出现了衰减。各体系在第3单体加入6%时对应拉拔力测试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拉拔力衰减率规律是:四氢呋喃酯>EM331>环己酯>异冰片酯。
分析原因是:
1)上述4种单体中异冰片酯、四氢呋喃酯、环己酯都含有环状结构即空间结构为稳定的类椅型结构,提高了聚合物体系的热稳定性。而电负性方面,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因此经过湿热老化,拉拔力保留率规律为: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EM331。
2)玻璃化温度决定着产品在冷热冲击过程中聚合物回弹能力的大小,即玻璃化温度越大,回弹能力越差则强度衰减越多[3]。因此由表1玻璃化温度数据可知,经过冷热冲击拉拔力顺序为:四氢呋喃酯>EM331>环己酯>异冰片酯。
综上,经过老化后拉拔力均出现衰减,但四氢呋喃酯为最低,因此选择四氢呋喃酯为主功能单体。
2.2 不同种类弹性体的选择
分别在甲组分中加入不同种类弹性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3给出了不同种类弹性体用量与挤出率的关系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挤出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由于笔记本点胶机具有点胶针速快,针头距离点胶作业面低的特点,所以要求胶粘剂在点胶压力下具有较好的挤出率,出胶顺畅,不断胶,不拉丝,停线后针头不溢胶。因此弹性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以挤出率2.0 g/min为标准进行选择,弹性体NBR在有限的用量范围内无法达到要求,CSM和SBS可以满足。
在表2可以看出,相同挤出率下,CSM具有更高拉拔力。这是由于CSM(氯磺化聚乙烯)本身带有强吸电子基团磺酸基和强吸电子元素氯,使其聚合物的骨架结构具有很强的电负性,能够增强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与被粘材料表面湿润,从而具有更高的拉拔力[4]。但笔记本用丙烯酸酯胶作为一款为电子产品配套的胶粘剂,需要进行ROHS认证,在产品体系中不能含有卤素。而CSM含有氯,因此选择SBS作为主弹性体,用量12.6%。
2.3 不同种类促进剂的选择
分别在甲组分中加入不同种类促进剂,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4给出了不同种类促进剂用量与操作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4可见,随着促进剂用量的增加,操作时间逐渐缩短。
笔记本外壳在点胶机器人点胶后,会放在传输带上传至下一热压工序。由于各个工厂传输带的长短不一,在传输带上传输的时间也不相同。这就要求胶水在混合点出后,不能立刻发生交联反应,而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时间。在操作时间内,交联反应的转化率很低,之后转化率迅速升高,胶水快速反应固化,产生大量热量至7 min时完成固化。反应历程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促进剂用量增加就能缩短操作时间,还会使产品的稳定性下降。以操作时间4 min为标准进行选择,促进剂1用量最小,以1.45%为最佳。
3 结论
通过系列实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优化确定了其最佳用量,制得了一种笔记本行业用丙烯酸酯胶。实验结果显示,当体系中四氢呋喃酯的用量为6%,SBS用量为12.6%,促进剂1用量为1.45%时其综合性能最佳。
参考文献
[1]何瑞红,胡孝勇.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12(11).
[2]刘苏宇,高保娇.Ce(Ⅳ)盐引发丙烯腈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J].化学世界,2010(04).
[3]刘苏宇,韩胜利.不同单体对SGA耐冷热冲击性能的影响[J].粘接,2013(04).
[4]夏浩,林中祥.聚氨酯对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3(12).
[5]黄岐善,翁志学,黄志明,等.引发剂"笼蔽效应"的微观动力学解释[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05).
[6]刘洁,聂聪,黄海江,等.促进剂对α-氰基丙烯酸酯胶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J].粘接,2014(01).
关键词:笔记本;丙烯酸酯胶;拉拔力;挤出率;操作时间
中图分类号:TQ43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5)07-0053-04
由于丙烯酸酯胶粘剂优异的粘接性能,其在很多新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行业中,要求胶水具有固化迅速、紧固时间短、有超强的耐冲击和抗疲劳性能,而这些对丙烯酸酯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其具有操作时间长,定位时间短,能够进行热压固化[1]。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丙烯酸酯单体、弹性体和促进剂的选择,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结构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BS)、丁腈橡胶(NBR)、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M331)、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均为市售工业品。
1.2 制备方法
1)甲组分的制备
将MMA、弹性体、HEMA、阻聚剂按配比投入反应釜,通冷却水,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再加入促进剂、MAA,搅拌均匀。
2)乙组分的制备
将MMA、环氧树脂、弹性体、阻聚剂按配比投入反应釜,通冷却水搅拌至弹性体完全溶解。再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
1.3 性能测试
1)试件制备
使用自动点胶机在笔记本样件上进行点胶,然后使用热压机进行热压,固化24 h后进行拉拔力试块的粘接。
2)拉拔力强度
在万能电子拉力机上分别对常温、恒温恒湿老化后、冷热冲击老化后的试样进行拉拨力强度测试。测试仪器:万能电子拉力机。
测试条件:室温固化24 h;室温固化24 h后,50℃/95%RH老化336 h;室温固化24 h后,-40~80℃冷热冲击15个循环(每循环2 h)。
3)挤出率
灌装一组50 mL胶,放入专用夹具中,气压0.4 MPa,使用50 mL专用静态混合管,用自制注射泵挤出,测试1 min内挤出胶液的量。
4)操作时间
称取A组份9 g、B组份1 g,从开始混合时计时,混合均匀后将胶涂于2 mm厚的模具中,记录胶开始增稠不能再粘接使用的时间,即为操作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种类单体的选择
在甲组分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第3单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1给出了不同种类第3单体用量与拉拔力的关系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第3单体用量的增加,拉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用量为6%时,拉拔力达到最大值。其中EM331>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
分析图1结果可能有如下2种原因:
1)上述4种单体中都含有高反应性的乙烯基官能团,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密度逐渐增大,结构紧密,从而使拉拔力逐渐增加。当用量大于6%时,聚合物交联度达到饱和,产生包裹效应,使自由基无法和单体接触,导致过量的单体不再参与接枝聚合反应,成为外增塑剂游离于体系中,溶胀大分子链,降低分子间作用力,从而使拉拔力下降。
2)EM331具有3个高反应性官能团,因此在反应初期就能够快速地提升交联密度,同时多点反应使其聚合物的互穿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因此具有最大的拉拔力。四氢呋喃酯、异冰片酯、环己酯3者都具有环状结构,而环状结构供电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3者拉拔力的高低,即供电能力越弱,拉拔力越高。3者中,四氢呋喃酯具有含氧五元环,具有较强吸电子能力即供电能力低,因此四氢呋喃酯中乙烯基上的C+离子具有较强的正电荷,从而更易发生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强度。环己酯与异冰片酯都是含碳六元环,但异冰片酯的六元环上具有一个叔丁基,使其供电能力大于环己酯,因此环己酯的拉拔力大于异冰片酯[2]。
以下述条件对粘接好的常温固化样件进行老化实验:
(1)50℃/95%RH老化336 h;
(2)-40~80℃冷热冲击15个循环(每循环2 h)。
不同第3单体体系老化后的拉拨力测试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经过老化,拉拔力都出现了衰减。各体系在第3单体加入6%时对应拉拔力测试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拉拔力衰减率规律是:四氢呋喃酯>EM331>环己酯>异冰片酯。
分析原因是:
1)上述4种单体中异冰片酯、四氢呋喃酯、环己酯都含有环状结构即空间结构为稳定的类椅型结构,提高了聚合物体系的热稳定性。而电负性方面,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因此经过湿热老化,拉拔力保留率规律为:四氢呋喃酯>环己酯>异冰片酯>EM331。
2)玻璃化温度决定着产品在冷热冲击过程中聚合物回弹能力的大小,即玻璃化温度越大,回弹能力越差则强度衰减越多[3]。因此由表1玻璃化温度数据可知,经过冷热冲击拉拔力顺序为:四氢呋喃酯>EM331>环己酯>异冰片酯。
综上,经过老化后拉拔力均出现衰减,但四氢呋喃酯为最低,因此选择四氢呋喃酯为主功能单体。
2.2 不同种类弹性体的选择
分别在甲组分中加入不同种类弹性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3给出了不同种类弹性体用量与挤出率的关系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挤出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由于笔记本点胶机具有点胶针速快,针头距离点胶作业面低的特点,所以要求胶粘剂在点胶压力下具有较好的挤出率,出胶顺畅,不断胶,不拉丝,停线后针头不溢胶。因此弹性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以挤出率2.0 g/min为标准进行选择,弹性体NBR在有限的用量范围内无法达到要求,CSM和SBS可以满足。
在表2可以看出,相同挤出率下,CSM具有更高拉拔力。这是由于CSM(氯磺化聚乙烯)本身带有强吸电子基团磺酸基和强吸电子元素氯,使其聚合物的骨架结构具有很强的电负性,能够增强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与被粘材料表面湿润,从而具有更高的拉拔力[4]。但笔记本用丙烯酸酯胶作为一款为电子产品配套的胶粘剂,需要进行ROHS认证,在产品体系中不能含有卤素。而CSM含有氯,因此选择SBS作为主弹性体,用量12.6%。
2.3 不同种类促进剂的选择
分别在甲组分中加入不同种类促进剂,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图4给出了不同种类促进剂用量与操作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4可见,随着促进剂用量的增加,操作时间逐渐缩短。
笔记本外壳在点胶机器人点胶后,会放在传输带上传至下一热压工序。由于各个工厂传输带的长短不一,在传输带上传输的时间也不相同。这就要求胶水在混合点出后,不能立刻发生交联反应,而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时间。在操作时间内,交联反应的转化率很低,之后转化率迅速升高,胶水快速反应固化,产生大量热量至7 min时完成固化。反应历程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促进剂用量增加就能缩短操作时间,还会使产品的稳定性下降。以操作时间4 min为标准进行选择,促进剂1用量最小,以1.45%为最佳。
3 结论
通过系列实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优化确定了其最佳用量,制得了一种笔记本行业用丙烯酸酯胶。实验结果显示,当体系中四氢呋喃酯的用量为6%,SBS用量为12.6%,促进剂1用量为1.45%时其综合性能最佳。
参考文献
[1]何瑞红,胡孝勇.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12(11).
[2]刘苏宇,高保娇.Ce(Ⅳ)盐引发丙烯腈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J].化学世界,2010(04).
[3]刘苏宇,韩胜利.不同单体对SGA耐冷热冲击性能的影响[J].粘接,2013(04).
[4]夏浩,林中祥.聚氨酯对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3(12).
[5]黄岐善,翁志学,黄志明,等.引发剂"笼蔽效应"的微观动力学解释[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05).
[6]刘洁,聂聪,黄海江,等.促进剂对α-氰基丙烯酸酯胶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J].粘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