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落叶松人工林经营采伐的调查研究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人工林面积60余万公顷,其中落叶松人工林面积占60%。如何经营好现有人工林,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取得最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个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今年来在一些林场进行落叶松人工林经营采伐的调查研究,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
  
  1 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渐伐的更新
  
  落叶松人工林第一次渐伐后,在其林冠下,按1.5米×1.5米的株行距,栽植红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紫椴等阴中性树种。经实践得知,由于林冠的庇荫,减少了直射光,林内空气湿润,蒸腾量小,因此,林木成活及生长发育良好。通过对多个林场的调查来看,5年生的红松和云杉幼树高分别为55厘米和50厘米,保存率分别为90%和95%,然而由于密度的不同,树冠下的幼苗生长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第一次渐伐后,经过7年左右的时间,林冠下更新的幼树趋于稳定,生长速度也将开始加快,当年的高生长为初植第1年的高生长的2倍~3倍,而这时林分的郁闭度却由当时第一渐伐后的0.45左右,增加到0.7以上,开始影响幼树的生长,需进行第二次渐伐。第二次渐伐后,通过对每公顷保留200株-400株的不同株数林冠下幼树的观察,后幼树高生长明显加快,红松幼树3年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区平均提高27.24%;云杉幼树3年高生长分别平均提高27.74%,而且林冠下幼树的地径和冠幅的发展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每公顷保留250株林冠下的幼树生长为最好。
  落叶松人工林渐伐后,由于林木株数减少,营养空间加大,保留木径生长普遍加快,生长率提高,公顷蓄积量加大,如果加上渐伐的蓄积量,总收获量将高于未渐伐的林分。而由于上层保留株数的不同,年生长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以保留500株时,年生长量为最大,为800株的林分生长量的198%。而第二次渐伐后,营养空间虽然得以进一步扩大,径生长速度也将加大,但是,由于林分株数减少,反而使总收获量减少。
  
  2 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的皆伐
  
  落叶松人工林窄带或小面积皆伐后,更新的红松、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成活生长良好,成活率平均为81%~90%,更新5年后,树高平均为105厘米,但是,落叶松人工林大面积皆伐后,由于裸露迹地小气候,植被和土壤条件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更新的失败。据调查,在大面积皆伐后,发生沼泽化,落叶松,红松、黄菠萝、紫椴的成活率仅为30%多,而水曲柳、云杉,落叶松的成活率也只有50%左右。我们又对不同采伐带和小面积皆伐后更新的树种进行了调查,发现50米带和小面积皆伐更新的效果好,营造的落叶松更新后10年可比窄带皆伐营造的落叶松高102%,其它树种也有类似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保留的林墙影响林墙附近更新的幼树生长。据调查,南北带、东西两侧林墙对新植幼林有影响,影响距离为东侧3米,西侧影响6米,在林墙下生长的幼树受到明显的压抑,不受影响的中间部分树高为受影响部分树高的200%;而东西带的南北两侧林墙对新植幼树有影响的距离为南侧影响4.5米,北侧影响1.5米,并且受影响程度也不同,不受林墙影响的中间部分的树高为受林墙影响部分树高的221%。因此,一条20米宽的采伐带中的新植幼林不受影响宽度只剩11米~14米,而50米宽的带则剩41米~44米宽。所以在单位面积内采伐带越窄则影响更新幼树生长的面积越大。
  从皆伐后保留带林木的生长情况看落叶松皆伐后,不同保留带或保留块上的林木生长除10米采伐带受边行效益影响生长较快外,其余近期内无采伐显著差异。但是,由于落叶松为浅根性树种,林内的落叶松长期受边缘林木的庇护,根系扎的不深,当林带突然伐开时,处于风口的落叶松由于失去庇护而发生风倒现象,而这种现象随着保留带越窄,林木风倒的也就越严重。因此,处于风口的林木应禁止皆伐。
  
  3 小结
  
  落叶松人工林提前主伐,即25年采伐,无论在其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的。
  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渐伐,第一次渐伐应在林龄25年时进行,伐后保留上层林木500株/公顷~550株/公顷为好。林冠下更新的树种应按森林进展演替的趋势,以更新红松为主,适当发展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乡土树种,经过6~7年,幼树生长稳定后,进行第二次渐伐,伐后保留株数为250株/公顷~300株/公顷,待达到主伐年龄41年时,再全部伐除上层林木。
  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小气候起了急剧的变化,平坦地极易发生沼泽化。因此,严禁大面积皆伐,应采取小面积皆伐和带状皆伐,采伐带宽可为50米,这样不仅有利于采伐作业,同时减少胁地的影响。
  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天然更新的落叶松幼苗是长期适应其环境的必然结果,其生命力旺盛,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特性,进行人为干预促进其成林。
其他文献
长江镇扬河段属感潮河段,尝试采用适合于河口海岸的自动分潮优化技术、基于高低潮资料的调和分析改进型方法以及河口潮位径流增量修正法,计算镇江站的调和常数,预报其天文潮位,同
在黄墩湖滞洪区建立二维浅水流洪水演进模拟模型,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求解,了解蓄滞洪区洪水波运动传播特性,有效捕捉洪水间断波。模拟不同组合分流方式下洪水演进过程,
本文通过三轴搅拌桩设备在九圩港提水泵站防渗墙中的应用,介绍了ZKD65-3B型三轴深层搅拌桩的成墙原理、施工工艺、防渗墙技术等,并通过探坑检测、钻芯检测技术对墙体进行检测,结
一、地老虎的防治措施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下害虫。  1.生活习性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4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