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这天,浙江工业大学的留学生忙活得欢天喜地。几十位留学生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岁,就像一大家子兄弟姐妹在一起等候着春的降临。耳边是阵阵爆竹声,身处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儿之中。“留家庄”三个火红的大字高悬在大门口,窗户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窗花,留学生还为“留家庄”拉起了彩带……
2010年,浙江工业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留学生规模、层次和国别数再创新高,首次实现了博士留学生零的突破。仅2010年,该校共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外国留学生共785人,留学生的总体规模连续三年保持省属高校的首位。
浙工大国际学院副院长冯定忠高兴地说:“我们紧紧抓住‘服务’这一大关键要素。针对留学生择校的流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明确提出要变‘管理留学生’为‘服务留学生’,把‘以服务留人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让留学生爱上中国、爱上杭州、爱上浙江工业大学。”
“不许留学生说英语”的
美籍教师
林啾比是一名浙工大的美籍教师,本名叫Jeremy Friedlein,林啾比是他的中文名字。2005年2月他来到浙江工业大学,担任中美合作项目负责人。学了15年中文的他不仅自己是个中文迷,也不许他的学生说英语。
“如果你在走廊上听到哪个美国留学生在说英文,告诉我,可以奖励你1000元钱!”见到记者的时候,林啾比十分自信。他开玩笑说,在浙工大学习中文的美国明德大学学生,只要说英文3次以上,就要被遣送回国。
林啾比解释道:“每年美国明德大学都会有一部分百里挑一的学生到浙工大学习中文,对于留学生来说,学费不菲,如果连说中文都不能坚持,又何必来呢?”这个规矩,只有留学生在给父母和恋爱对象通越洋电话时,才可以网开一面。
学校里认识林啾比的老师和学生都说,为了培养正宗“热爱中国、热爱杭州”的留学生,他真是让学生“爱恨交加”。
他用一年的时间跑遍了整个杭州城,花了足足3年的时间,特制了一份中英文对照的杭州地图:游玩线、小吃线、逛街线、跑步线、公交线……从繁到简反复修改了10余遍,然后推荐给学生。
“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杭州,省去很多为了寻找地方而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林说。杭州几乎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如数家珍,几乎所有的山已一一攀登过,几乎所有的杭州西餐厅都可以评价一番。这份经过他无数次实践的“地图”,如今成了学生的“最爱”。
林啾比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爱上了美丽的杭州。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林啾比对每一次旅游的地点选择非常慎重。他说:“旅游不仅能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还可以真切感受中国的文化。”
每年春天,林啾比都会带着中美学生去临安农村,挖春笋,剥山核桃,看农民的新房,住农民的小院,拜访当地的第一个“万元户”农民……他说:“我要让学生们亲眼看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亲耳聆听新农民的故事,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林啾比的眉宇间透着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林啾比还带着学生满大街地找实习机会,组织学生义务植树、捡垃圾、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参加杭州志愿者服务活动……
因此,林啾比被共青团杭州市委授予“第八届杭州市青年英才”称号,成为杭州市首位获此荣誉的外籍青年。林深感自豪:“我的责任就是要让我的学生们爱上中国、爱上杭州!”
罗兰的家与西岛邦彦的心愿
皮肤黝黑的帅小伙子罗兰(中文名)来自非洲的加纳,2010年9月来到浙江工业大学学习汉语的,他用汉语一字一句地笑着对记者说:“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上完了一个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罗兰还很清晰地记得他来中国的前一天:妈妈很早就来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说:“你现在在大学教书不是很好吗?可是你却要出国,听说那里的语言和文化和我们国家不同,在那儿你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谁照顾你呢?”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我说:“妈,别哭了,我会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听说中国人很友好。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朋友,他们会照顾我的。”
上个星期罗兰给他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妈妈,他在中国学习、生活得很好,就像在家里一样。“我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的父母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了,我考得很好,妈妈听了这些非常高兴。”
中国人说,生活有酸甜苦辣,罗兰学习汉语也是这样。刚开始学习汉语时,他觉得汉语太难,特别是汉字。上次期中考试,他复习了整整一晚上,可是考试的时候,还是忘记了很多汉字,可能因为太紧张了。考试结果出来以后,罗兰感到很伤心。那天他没有吃晚饭,因为担心自己学不好汉语,奖学金也得不到了。但是罗兰对自己说:我能做到,我一定能学好汉语!
“以后我学习更努力了,虽然汉语很难,但是我觉得越学越有意思了,也越来越喜欢写汉字了。”罗兰高兴地说。
罗兰说:“我来浙江工业大学已经一个学期了,虽然学习的都是简单的句子,但是很多人听我说中文感到很惊讶,有的说我发音发得和中国人一样,我的中国朋友也说我的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我自己也感到很惊讶,我来到这儿,没有感到寂寞过,因为这儿就是我的家。老师们工作非常认真,同学们也都很友好,我们有空时,常常在一起练习用汉语聊天,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兄弟姐妹。”
到浙江工业大学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除了年轻人外,还有退休的年长者。来自日本的西岛邦彦和他的妻子西岛君江就是其中的代表。西岛邦彦今年已经67岁了,他说:“虽然我们已步入晚年,但是日本有句话说‘60岁开始学习也不算晚’,所以我觉得即使现在开始学习并不晚!”
退休前,西岛邦彦在日本静冈县的一所高中当老师。“从1983年3月开始到1985年2月,静冈县政府派我来中国教日语,我非常高兴。我们一家四口人来到了中国的一所大学教日语。”
西岛邦彦回国后就设立了裾野市中日友好协会,并担任事务书记长,从此开始了中日友好交流活动。因为静冈县与浙江省建立了友好关系,所以西岛邦彦退休后带着妻子来到了杭州,开始了在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树人大学的日语教学生涯。“我在杭州已经生活6年了,一年前我与妻子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在中国会成为留学生。那时我只会一点点汉语,所以我想先学基础的汉语。2010年9月,我们俩就申请报名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留学生班。”
对日本人来说,学习声调是特别难的,如果声调错的话,意思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学习声调很重要。西岛邦彦说:“由于我的发音不太准确,当我买东西一开口问‘多少钱’的时候,对方马上就能知道我是外国人。因此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学习。”
“我们初一(1)班的同学们学习汉语都非常认真努力,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勉励,共同提高汉语水平。”西岛邦彦兴奋地说,“我和妻子准备学好汉语,回国后打算办一所汉语培训学校。现在我们正在同日本的中国友人商量一起合办之事。我真心地渴望将来的学生能为中日友好交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让留学生爱上中国,爱上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努力为留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留学生搭建多个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平台,让他们爱上中国,爱上杭州。2007年,浙工大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外国留学生联谊会。2008年浙工大成立了外国留学生篮球社,并相继举办了“外国留学生中文歌曲大奖赛”和外国留学生篮球比赛等活动。除了开展文娱活动外,该校还积极组织留学生参与校内外有影响力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活动:2006年下半年组织参加“百名优秀留学生参观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活动”;2007年上半年组织参加由浙江省体育总会、省风筝协会主办的大型风筝放飞活动;2007年下半年起每年参加“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和浙江省留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活动等。
如今已经学成回国的美国小伙罗毅汉(中文名)说:“加入到了留学生联谊会后,感觉课余生活丰富了很多,不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可以一起交流、学习和娱乐,而且我也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经常EMAIL联系。”
浙江工业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从细微处着手,让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习与生活。该校专门为留学生编制了校园地图和特制的杭州市区地图(包含校园周边特色餐馆、超市、邮局、娱乐购物场所、杭州旅游景区、爬山线路等),并将学校生活指南、在学须知、住宿管理条例、奖学金条例及校园、市区地图等内容汇编成《外国留学生手册》,在每一位新生入学时发放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在学校、在杭州的生活,极大地方便了留学生,受到留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学校考虑到各国留学生饮食习惯差异,在食堂里特别为穆斯林学生专门设立清真食品窗口及韩国料理窗口;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留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从2007年起,为所有长期留学生投保,这也走在了浙江省属高校的前列:学校于2008年起对所有来校留学生实施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奖励条例,奖学金政策实施3年来,共为300多名留学生发放校内留学生奖学金30余万元……
走在浙工大的校园里,留学生经常会与中国师生挥手表示友好,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罗静(中文名)感慨地说:“我到浙工大来学习,这里的老师对我们非常热情和耐心,无论对待哪个国家的学生都一样,我们感觉很温暖。这里充满着爱心,我们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丰富而精彩,以后我还会推荐我的朋友来这里学习的。”□
2010年,浙江工业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留学生规模、层次和国别数再创新高,首次实现了博士留学生零的突破。仅2010年,该校共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外国留学生共785人,留学生的总体规模连续三年保持省属高校的首位。
浙工大国际学院副院长冯定忠高兴地说:“我们紧紧抓住‘服务’这一大关键要素。针对留学生择校的流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明确提出要变‘管理留学生’为‘服务留学生’,把‘以服务留人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让留学生爱上中国、爱上杭州、爱上浙江工业大学。”
“不许留学生说英语”的
美籍教师
林啾比是一名浙工大的美籍教师,本名叫Jeremy Friedlein,林啾比是他的中文名字。2005年2月他来到浙江工业大学,担任中美合作项目负责人。学了15年中文的他不仅自己是个中文迷,也不许他的学生说英语。
“如果你在走廊上听到哪个美国留学生在说英文,告诉我,可以奖励你1000元钱!”见到记者的时候,林啾比十分自信。他开玩笑说,在浙工大学习中文的美国明德大学学生,只要说英文3次以上,就要被遣送回国。
林啾比解释道:“每年美国明德大学都会有一部分百里挑一的学生到浙工大学习中文,对于留学生来说,学费不菲,如果连说中文都不能坚持,又何必来呢?”这个规矩,只有留学生在给父母和恋爱对象通越洋电话时,才可以网开一面。
学校里认识林啾比的老师和学生都说,为了培养正宗“热爱中国、热爱杭州”的留学生,他真是让学生“爱恨交加”。
他用一年的时间跑遍了整个杭州城,花了足足3年的时间,特制了一份中英文对照的杭州地图:游玩线、小吃线、逛街线、跑步线、公交线……从繁到简反复修改了10余遍,然后推荐给学生。
“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杭州,省去很多为了寻找地方而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林说。杭州几乎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如数家珍,几乎所有的山已一一攀登过,几乎所有的杭州西餐厅都可以评价一番。这份经过他无数次实践的“地图”,如今成了学生的“最爱”。
林啾比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爱上了美丽的杭州。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林啾比对每一次旅游的地点选择非常慎重。他说:“旅游不仅能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还可以真切感受中国的文化。”
每年春天,林啾比都会带着中美学生去临安农村,挖春笋,剥山核桃,看农民的新房,住农民的小院,拜访当地的第一个“万元户”农民……他说:“我要让学生们亲眼看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亲耳聆听新农民的故事,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林啾比的眉宇间透着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林啾比还带着学生满大街地找实习机会,组织学生义务植树、捡垃圾、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参加杭州志愿者服务活动……
因此,林啾比被共青团杭州市委授予“第八届杭州市青年英才”称号,成为杭州市首位获此荣誉的外籍青年。林深感自豪:“我的责任就是要让我的学生们爱上中国、爱上杭州!”
罗兰的家与西岛邦彦的心愿
皮肤黝黑的帅小伙子罗兰(中文名)来自非洲的加纳,2010年9月来到浙江工业大学学习汉语的,他用汉语一字一句地笑着对记者说:“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上完了一个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罗兰还很清晰地记得他来中国的前一天:妈妈很早就来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说:“你现在在大学教书不是很好吗?可是你却要出国,听说那里的语言和文化和我们国家不同,在那儿你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谁照顾你呢?”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我说:“妈,别哭了,我会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听说中国人很友好。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朋友,他们会照顾我的。”
上个星期罗兰给他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妈妈,他在中国学习、生活得很好,就像在家里一样。“我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的父母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了,我考得很好,妈妈听了这些非常高兴。”
中国人说,生活有酸甜苦辣,罗兰学习汉语也是这样。刚开始学习汉语时,他觉得汉语太难,特别是汉字。上次期中考试,他复习了整整一晚上,可是考试的时候,还是忘记了很多汉字,可能因为太紧张了。考试结果出来以后,罗兰感到很伤心。那天他没有吃晚饭,因为担心自己学不好汉语,奖学金也得不到了。但是罗兰对自己说:我能做到,我一定能学好汉语!
“以后我学习更努力了,虽然汉语很难,但是我觉得越学越有意思了,也越来越喜欢写汉字了。”罗兰高兴地说。
罗兰说:“我来浙江工业大学已经一个学期了,虽然学习的都是简单的句子,但是很多人听我说中文感到很惊讶,有的说我发音发得和中国人一样,我的中国朋友也说我的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我自己也感到很惊讶,我来到这儿,没有感到寂寞过,因为这儿就是我的家。老师们工作非常认真,同学们也都很友好,我们有空时,常常在一起练习用汉语聊天,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兄弟姐妹。”
到浙江工业大学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除了年轻人外,还有退休的年长者。来自日本的西岛邦彦和他的妻子西岛君江就是其中的代表。西岛邦彦今年已经67岁了,他说:“虽然我们已步入晚年,但是日本有句话说‘60岁开始学习也不算晚’,所以我觉得即使现在开始学习并不晚!”
退休前,西岛邦彦在日本静冈县的一所高中当老师。“从1983年3月开始到1985年2月,静冈县政府派我来中国教日语,我非常高兴。我们一家四口人来到了中国的一所大学教日语。”
西岛邦彦回国后就设立了裾野市中日友好协会,并担任事务书记长,从此开始了中日友好交流活动。因为静冈县与浙江省建立了友好关系,所以西岛邦彦退休后带着妻子来到了杭州,开始了在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树人大学的日语教学生涯。“我在杭州已经生活6年了,一年前我与妻子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在中国会成为留学生。那时我只会一点点汉语,所以我想先学基础的汉语。2010年9月,我们俩就申请报名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留学生班。”
对日本人来说,学习声调是特别难的,如果声调错的话,意思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学习声调很重要。西岛邦彦说:“由于我的发音不太准确,当我买东西一开口问‘多少钱’的时候,对方马上就能知道我是外国人。因此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学习。”
“我们初一(1)班的同学们学习汉语都非常认真努力,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勉励,共同提高汉语水平。”西岛邦彦兴奋地说,“我和妻子准备学好汉语,回国后打算办一所汉语培训学校。现在我们正在同日本的中国友人商量一起合办之事。我真心地渴望将来的学生能为中日友好交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让留学生爱上中国,爱上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努力为留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留学生搭建多个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平台,让他们爱上中国,爱上杭州。2007年,浙工大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外国留学生联谊会。2008年浙工大成立了外国留学生篮球社,并相继举办了“外国留学生中文歌曲大奖赛”和外国留学生篮球比赛等活动。除了开展文娱活动外,该校还积极组织留学生参与校内外有影响力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活动:2006年下半年组织参加“百名优秀留学生参观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活动”;2007年上半年组织参加由浙江省体育总会、省风筝协会主办的大型风筝放飞活动;2007年下半年起每年参加“梦行浙江”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和浙江省留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活动等。
如今已经学成回国的美国小伙罗毅汉(中文名)说:“加入到了留学生联谊会后,感觉课余生活丰富了很多,不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可以一起交流、学习和娱乐,而且我也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经常EMAIL联系。”
浙江工业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从细微处着手,让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习与生活。该校专门为留学生编制了校园地图和特制的杭州市区地图(包含校园周边特色餐馆、超市、邮局、娱乐购物场所、杭州旅游景区、爬山线路等),并将学校生活指南、在学须知、住宿管理条例、奖学金条例及校园、市区地图等内容汇编成《外国留学生手册》,在每一位新生入学时发放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在学校、在杭州的生活,极大地方便了留学生,受到留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学校考虑到各国留学生饮食习惯差异,在食堂里特别为穆斯林学生专门设立清真食品窗口及韩国料理窗口;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留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从2007年起,为所有长期留学生投保,这也走在了浙江省属高校的前列:学校于2008年起对所有来校留学生实施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奖励条例,奖学金政策实施3年来,共为300多名留学生发放校内留学生奖学金30余万元……
走在浙工大的校园里,留学生经常会与中国师生挥手表示友好,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罗静(中文名)感慨地说:“我到浙工大来学习,这里的老师对我们非常热情和耐心,无论对待哪个国家的学生都一样,我们感觉很温暖。这里充满着爱心,我们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丰富而精彩,以后我还会推荐我的朋友来这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