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渭,193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1989年中共中央党校第12期经济研究班结业。曾任国家计量局工业计量处处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副司长、认证办公室副主任、标准化司副司长、司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测试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暨企业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节能分会、中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等组织常务理事、理事、主任委员、顾问等职务。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进入国家科委《中国科技名人名录》数据库。编写或参与编撰了《中国大百科——质量、计量、标准化篇》、《中国标准化通典——企业卷》、《国际服务标准实施指南》、《能源计量管理和计量器具配备》等多部标准化和计量专业著作。
国发(86)71号文件要求“企业要逐步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系统(体系)”,同时,当时的国家标准局也在1986年编制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纲要》中明确企业标准体系是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构成”,明确地说明工作标准是有别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独立存在的一个标准类别。由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是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工作体制,其特点是政府集中各种资源组织各类标准的制定,由企业去组织实施,而主要由企业组织各类标准实施中规范工作岗位作业行为的工作标准则是关心不够、指导不力、重视不够的,甚至有些标准化工作者因对其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服务中提质增效的作用认识不足,提出取消工作标准的令人不解的说法,有必要深入的研究。
工作标准为什么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服务提供的提质增效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工作标准。GB/T 15498定义的工作标准是“在企业标准化领域内对工作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工作”。我们经常说的“工作”实际就是“劳动生产所做的事”(新华词典)。这就不难理解,工作标准是用于劳动生产岗位上的作业和操作上规范化的标准。在企业标准化领域的各类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的规范性文件最终都要由人在各种岗位上来实现,GB/T 13017-2009定义的工作事项明确指出,是“在执行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岗位任职资格和基本技能,检查考核等有关事物与概念”。工作标准就是为组织执行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工作岗位上的规范要求。一个具体岗位,特别在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可能不具体接触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但他的作业标准体现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从而规范了现场岗位作业行为。它协调控制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脑力劳动岗位和体力劳动岗位,工作标准也就事实上分为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和生产操作(作业)工作标准。
由于每一岗位性质要求不一样,一般可分为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技术人员工作标准和作业人员工作标准,前两类工作标准属于脑力劳动工作标准,最后一类属于体力劳动人员的工作标准。行为管理学认为,人在生产中是最积极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生产力,但人在生产过程中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受环境、思想、情绪等影响使行为不规范、不稳定,在不能用机器代替人时,就必须用文件或其他措施规范人在工作和作业时的行为,以维持生产的最佳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规范文件也必须通过各个岗位来准确而有效实施。企业工作标准对企业的标准化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工作标准的表现形式,不同岗位是不同的,管理岗位的工作标准一般以标准文件形式规定,管理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考核等,技术岗位工作标准除技术管理要求同管理岗位工作标准外,也可用图形、表格、实物、照片等更直观的形式表现,且名称也应允许按各行业长期习惯的名称,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说明书,电力部门习惯用“票”,铁路运输中用“命令”等。但不管如何编写,用什么形式,一定要从岗位规范现实出发,充分考虑现场工作环境条件,一定要简明扼要,特别是作业现场、实验条件、人员水平等,工作标准的要求要简略、明了,不是现场规范操作行为的一律不作规定。
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不按分工制定:即多人同岗的只制定一项工作标准;若干岗位有共同要求可制定通用工作标准而不必在各岗位中重复提出要求;特殊过程、特殊岗位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特殊工种的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格式可参照GB/T 1.1-2000国际标准要求,也可自行设计格式,但企业内必须统一。工作标准的作用重在岗位的切实实施,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相应考核、奖励、惩处标准或制度,与报酬奖励挂钩。为使工作标准与生产过程控制形成有机整体,应组织操作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执行人员参与制定。
国发(86)71号文件要求“企业要逐步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系统(体系)”,同时,当时的国家标准局也在1986年编制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纲要》中明确企业标准体系是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构成”,明确地说明工作标准是有别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独立存在的一个标准类别。由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是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工作体制,其特点是政府集中各种资源组织各类标准的制定,由企业去组织实施,而主要由企业组织各类标准实施中规范工作岗位作业行为的工作标准则是关心不够、指导不力、重视不够的,甚至有些标准化工作者因对其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服务中提质增效的作用认识不足,提出取消工作标准的令人不解的说法,有必要深入的研究。
工作标准为什么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服务提供的提质增效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工作标准。GB/T 15498定义的工作标准是“在企业标准化领域内对工作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工作”。我们经常说的“工作”实际就是“劳动生产所做的事”(新华词典)。这就不难理解,工作标准是用于劳动生产岗位上的作业和操作上规范化的标准。在企业标准化领域的各类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的规范性文件最终都要由人在各种岗位上来实现,GB/T 13017-2009定义的工作事项明确指出,是“在执行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岗位任职资格和基本技能,检查考核等有关事物与概念”。工作标准就是为组织执行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工作岗位上的规范要求。一个具体岗位,特别在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可能不具体接触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但他的作业标准体现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从而规范了现场岗位作业行为。它协调控制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脑力劳动岗位和体力劳动岗位,工作标准也就事实上分为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和生产操作(作业)工作标准。
由于每一岗位性质要求不一样,一般可分为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技术人员工作标准和作业人员工作标准,前两类工作标准属于脑力劳动工作标准,最后一类属于体力劳动人员的工作标准。行为管理学认为,人在生产中是最积极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生产力,但人在生产过程中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受环境、思想、情绪等影响使行为不规范、不稳定,在不能用机器代替人时,就必须用文件或其他措施规范人在工作和作业时的行为,以维持生产的最佳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规范文件也必须通过各个岗位来准确而有效实施。企业工作标准对企业的标准化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工作标准的表现形式,不同岗位是不同的,管理岗位的工作标准一般以标准文件形式规定,管理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考核等,技术岗位工作标准除技术管理要求同管理岗位工作标准外,也可用图形、表格、实物、照片等更直观的形式表现,且名称也应允许按各行业长期习惯的名称,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说明书,电力部门习惯用“票”,铁路运输中用“命令”等。但不管如何编写,用什么形式,一定要从岗位规范现实出发,充分考虑现场工作环境条件,一定要简明扼要,特别是作业现场、实验条件、人员水平等,工作标准的要求要简略、明了,不是现场规范操作行为的一律不作规定。
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不按分工制定:即多人同岗的只制定一项工作标准;若干岗位有共同要求可制定通用工作标准而不必在各岗位中重复提出要求;特殊过程、特殊岗位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特殊工种的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格式可参照GB/T 1.1-2000国际标准要求,也可自行设计格式,但企业内必须统一。工作标准的作用重在岗位的切实实施,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相应考核、奖励、惩处标准或制度,与报酬奖励挂钩。为使工作标准与生产过程控制形成有机整体,应组织操作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执行人员参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