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6月1日,全国第十届好人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这自然燃起舆论爆点,人们把目光投向三门峡市这个“好人之城”,力图寻找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好人故事背后更深层的动因。
对话者:翟元斌
《锋声思语》主持人、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任战洲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翟元斌:
培塑典型是毛泽东同志创造并成为我们党长期奉行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先进典型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构筑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长城”。从你所经历的三门峡市打造“好人之城”所积累的体悟或者经验来看,先进的道德楷模评选表彰与过去比较呈现出哪些特点?
任战洲:
以往对先进典型一直遵循“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基本原则,现在则逐步提高了对先进典型的物质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翟元斌:
2017 年,三门峡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道德模范管理办法》, 成为全国第一个为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的城市。2018 年,三門峡市出台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为道德模范提供节庆活动、医疗保健、参观游览、公共交通“四项礼遇”,开展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七种帮扶”。你们为何对道德楷模培塑这么用心、用力?
任战洲:
从我市道德模范群体实际状况来看,生活条件、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一些道德模范因事因病等原因,生活并不宽裕,甚至较为困难,在他们积极向社会贡献光与热的时候,缺乏更有力的保障。我们认为,道德模范群体也应该在乘坐公交、去往景区、参加全市大型活动等场合,收获更多属于他们的特殊礼遇,让道德模范奉献有声、心中有慰,让社会感受到道德模范的荣耀。
翟元斌:
三门峡市全面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实际情况是“空调”,还是“实锤”?
任战洲:
实打实的“实锤”!我市在2017年就出台了《道德模范管理办法》,由此,成为全国第一座为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的城市。目前,我们已为荣获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慰问金53.34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反响。2018年,我们又出台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通过节庆活动礼遇、医疗保健礼遇、参观游览礼遇和公共交通礼遇4种方式,邀请道德模范参加有关庆典活动,享受优先就医和免费体检,发放旅游一卡通,办理免费公交卡。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在三门峡市,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还可得到资金资助、就业创业、就学帮扶、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团体7种针对性帮扶。
翟元斌:
对一项政策的出台,后续的观察与实事求是的评估至关重要,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机制究竟对文明城市建设产生怎样的正面效应?
任战洲:
说句大实话,这套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机制,让道德模范既得荣誉又得实惠,精神上给荣誉、政治上给地位、生活上给照顾、学习上给帮助,谁瞅着不眼热,“好人有好报”的价值信号“不胫而走”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推动我市业已形成的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更有了扎实的根基和保障。
几年来,礼遇帮扶机制不断激励道德模范观照内心、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德行善举,构筑道德的高地,引领城市文明。与此同时,促进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涌现,公民道德的力量被不断激发壮大,文明城市建设硕果累累。目前,我市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6人,中国好人42人、河南好人28人,市级道德模范153人,三门峡好人440人。三门峡也正在实现由“三门峡好人”向“三门峡人好”、由“好人之城”向“好人社会”的嬗变。
翟元斌:
实施礼遇救助道德模范政策会不会诱发民众学典型的功利化倾向?如何防止和避免这种倾向?
任战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道德模范宣传力度的加大,关爱礼遇制度的实施,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有些人逐渐迷失了自我,讲奉献少了、提要求多了,功利心浓了,做好事的动机也就不纯了。有些人不去做好身边的事、帮身边的人,而是热衷于到车站、广场人口密集的地方,做一些表面上看形式轰轰烈烈的曝光率、关注度高的所谓好事。有的人看到镜头才干活,不见记者就走人。甚至还有人打着公益名义谋私利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教育引导道德模范强化自律意识、珍惜崇高荣誉,永葆先进本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出台了《三门峡市道德模范管理办法》和《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实现对道德模范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建立了道德模范评议、约谈、警示、退出机制,对以道德模范名义进行形象代言、组织团体、自我宣传等重要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道德模范操守行为及撤销荣誉称号进行了详细规定。我市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道德模范座谈会,畅通与道德模范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正面引导。联合纪检、公安、工商、法院、税务等部门对各级道德模范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把关。定期向道德模范所在单位、街道社区发放道德模范评议表,坚持对各级道德模范一年一评议。特别是其中的“退出机制”,增强了道德模范的标杆作用和自律意识。建立起的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教育和引导了道德模范强化自律意识、珍惜崇高荣誉,永葆先进本色。两年来,我们先后约谈道德模范7人,对严重违反道德模范操守行为5名市级道德模范给予撤销荣誉处理。
翟元斌:
任何社会秩序的维持,都需要有系统而完善的社会规范。而社会规范的有效施行,则有赖于一整套必要的社会奖励和惩罚的措施,道德模范培塑概莫能外。
三门峡“好人之城”的实践为道德模范培塑提供了新鲜的城市样板。由“三门峡好人”向“三门峡人好”,由“好人之城”向“好人社会”的两个转变,是城市灵魂化茧成蝶的嬗变升华,还是城市营销的噱头,待看下一期接续的对话与追问。
对话者:翟元斌
《锋声思语》主持人、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任战洲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追问一传统与现今典型培塑的特点
翟元斌:
培塑典型是毛泽东同志创造并成为我们党长期奉行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先进典型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构筑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长城”。从你所经历的三门峡市打造“好人之城”所积累的体悟或者经验来看,先进的道德楷模评选表彰与过去比较呈现出哪些特点?
任战洲:
以往对先进典型一直遵循“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基本原则,现在则逐步提高了对先进典型的物质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追问二如何做实帮扶道德模范的“礼遇”
翟元斌:
2017 年,三门峡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道德模范管理办法》, 成为全国第一个为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的城市。2018 年,三門峡市出台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为道德模范提供节庆活动、医疗保健、参观游览、公共交通“四项礼遇”,开展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七种帮扶”。你们为何对道德楷模培塑这么用心、用力?
任战洲:
从我市道德模范群体实际状况来看,生活条件、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一些道德模范因事因病等原因,生活并不宽裕,甚至较为困难,在他们积极向社会贡献光与热的时候,缺乏更有力的保障。我们认为,道德模范群体也应该在乘坐公交、去往景区、参加全市大型活动等场合,收获更多属于他们的特殊礼遇,让道德模范奉献有声、心中有慰,让社会感受到道德模范的荣耀。
追问三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是“空调”还是“实锤”?
翟元斌:
三门峡市全面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实际情况是“空调”,还是“实锤”?
任战洲:
实打实的“实锤”!我市在2017年就出台了《道德模范管理办法》,由此,成为全国第一座为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的城市。目前,我们已为荣获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慰问金53.34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反响。2018年,我们又出台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通过节庆活动礼遇、医疗保健礼遇、参观游览礼遇和公共交通礼遇4种方式,邀请道德模范参加有关庆典活动,享受优先就医和免费体检,发放旅游一卡通,办理免费公交卡。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在三门峡市,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还可得到资金资助、就业创业、就学帮扶、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团体7种针对性帮扶。
追问四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的正面效应
翟元斌:
对一项政策的出台,后续的观察与实事求是的评估至关重要,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机制究竟对文明城市建设产生怎样的正面效应?
任战洲:
说句大实话,这套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机制,让道德模范既得荣誉又得实惠,精神上给荣誉、政治上给地位、生活上给照顾、学习上给帮助,谁瞅着不眼热,“好人有好报”的价值信号“不胫而走”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推动我市业已形成的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更有了扎实的根基和保障。
几年来,礼遇帮扶机制不断激励道德模范观照内心、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德行善举,构筑道德的高地,引领城市文明。与此同时,促进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涌现,公民道德的力量被不断激发壮大,文明城市建设硕果累累。目前,我市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6人,中国好人42人、河南好人28人,市级道德模范153人,三门峡好人440人。三门峡也正在实现由“三门峡好人”向“三门峡人好”、由“好人之城”向“好人社会”的嬗变。
追问五警惕和防范个别先进典型的蜕化
翟元斌:
实施礼遇救助道德模范政策会不会诱发民众学典型的功利化倾向?如何防止和避免这种倾向?
任战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道德模范宣传力度的加大,关爱礼遇制度的实施,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有些人逐渐迷失了自我,讲奉献少了、提要求多了,功利心浓了,做好事的动机也就不纯了。有些人不去做好身边的事、帮身边的人,而是热衷于到车站、广场人口密集的地方,做一些表面上看形式轰轰烈烈的曝光率、关注度高的所谓好事。有的人看到镜头才干活,不见记者就走人。甚至还有人打着公益名义谋私利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教育引导道德模范强化自律意识、珍惜崇高荣誉,永葆先进本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出台了《三门峡市道德模范管理办法》和《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暂行)》,实现对道德模范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建立了道德模范评议、约谈、警示、退出机制,对以道德模范名义进行形象代言、组织团体、自我宣传等重要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道德模范操守行为及撤销荣誉称号进行了详细规定。我市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道德模范座谈会,畅通与道德模范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正面引导。联合纪检、公安、工商、法院、税务等部门对各级道德模范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把关。定期向道德模范所在单位、街道社区发放道德模范评议表,坚持对各级道德模范一年一评议。特别是其中的“退出机制”,增强了道德模范的标杆作用和自律意识。建立起的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教育和引导了道德模范强化自律意识、珍惜崇高荣誉,永葆先进本色。两年来,我们先后约谈道德模范7人,对严重违反道德模范操守行为5名市级道德模范给予撤销荣誉处理。
翟元斌:
任何社会秩序的维持,都需要有系统而完善的社会规范。而社会规范的有效施行,则有赖于一整套必要的社会奖励和惩罚的措施,道德模范培塑概莫能外。
三门峡“好人之城”的实践为道德模范培塑提供了新鲜的城市样板。由“三门峡好人”向“三门峡人好”,由“好人之城”向“好人社会”的两个转变,是城市灵魂化茧成蝶的嬗变升华,还是城市营销的噱头,待看下一期接续的对话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