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练习举足轻重,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落实课堂练习的设计方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练习;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81-02
课堂练习分为前段的复习检查,中段的反馈汇报以及尾段的习题巩固训练,而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今,很多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规则、原则和标准认识基本到位,作业留置有分寸,体现了习题训练的层次性。
一、当下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弊端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练习的设计弊端丛生。
1.新课中练习时间分配失衡。研究表明,在新授课时,练习仅耗时5分钟的教师约占比10.35%,新教师重视知识的探求和再现过程,压缩练习时间;练习耗时10-20分钟的教师占比56.25%,这部分教师布置作业适宜;还有33.4%的教师,练习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这部分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坚信好功夫都是练出来的。练习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极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学困生扎堆的情况。
2.练习的形式单一。约48%的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有对答练习、书面练习、动手练习,而约35%的学生坦承只有书面练习。许多教师都采用集中讲评课堂作业的形式,对习题的编排特点以及要求往往置若罔闻,在题型混搭上,有些教师轻视巩固型,片面强调拓展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3.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调查表明,45%的学生没有得到过教师的鼓励。
二、加强课本习题和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教师要想编出优质的练习题,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定位和编排用意,这样才能瞄准靶心,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
1.厘清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苏教版教材编录的习题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图文结合,教法与学法合为一体。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每次推出新知,都无一例外地设计了“情境预览一研究新知一巩固训练一拓展创新”四个层次。例如,“7的乘法口诀”,教材设计摆小舟的活动情境。第一步指明拼搭1只独木舟用7个▲,接下来让学生尝试拼搭2只、3只……7只独木舟各用多少个▲。通过交流,学生自编有关7的乘法口诀。接着是“想一想”,并提出问题“计算时用到哪句口诀”。最后安排“想想做做”的习题,用不同形式来筑牢第三道防线,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的编排打破“例题 习题”的模式,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呈现了流程和方法,也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深度挖掘练习题的功能。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是另一个知识点的分支,同时又是下一个知识点的前身。把握好练习题的定位和作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例如,“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本质就是“20以内加减法”的延伸知识,同时又可看做是多位数的二级运算的前身。教师若能认识到这一点,设计习题时就多了一份参考依据,在习题的取舍上就更能做出前瞻性的决定,如43 9、48 3、37 6、36 5在“100以内数加减法”中是常见的,单就“100以内数加减法”里来说,差别不大,但倘若和后续的知识关联起来,其实里面还是鱼龙混杂。48 3和36 5要比43 9和37 6更有价值,因为在后续的乘法竖式中,因为43和37是质数,没有一般因数,多位数乘法竖式中不会出现这种算式。计算85x6和64x8则大不相同,十位数相乘用到加法算式48 3;计算46x9和69x6的十位数相乘要用到36 5这个加法运算,两相权衡,48 3和36 5比43 9和37 6潜在的价值要大得多。
3.改编练习题。了解了知识的体系架构,还应研究其内在逻辑。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的乘法计算中,频频出现类似如下题组:
4x3=
[关键词]课堂练习;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81-02
课堂练习分为前段的复习检查,中段的反馈汇报以及尾段的习题巩固训练,而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今,很多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规则、原则和标准认识基本到位,作业留置有分寸,体现了习题训练的层次性。
一、当下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弊端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练习的设计弊端丛生。
1.新课中练习时间分配失衡。研究表明,在新授课时,练习仅耗时5分钟的教师约占比10.35%,新教师重视知识的探求和再现过程,压缩练习时间;练习耗时10-20分钟的教师占比56.25%,这部分教师布置作业适宜;还有33.4%的教师,练习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这部分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坚信好功夫都是练出来的。练习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极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学困生扎堆的情况。
2.练习的形式单一。约48%的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有对答练习、书面练习、动手练习,而约35%的学生坦承只有书面练习。许多教师都采用集中讲评课堂作业的形式,对习题的编排特点以及要求往往置若罔闻,在题型混搭上,有些教师轻视巩固型,片面强调拓展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3.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调查表明,45%的学生没有得到过教师的鼓励。
二、加强课本习题和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教师要想编出优质的练习题,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定位和编排用意,这样才能瞄准靶心,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
1.厘清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苏教版教材编录的习题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图文结合,教法与学法合为一体。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每次推出新知,都无一例外地设计了“情境预览一研究新知一巩固训练一拓展创新”四个层次。例如,“7的乘法口诀”,教材设计摆小舟的活动情境。第一步指明拼搭1只独木舟用7个▲,接下来让学生尝试拼搭2只、3只……7只独木舟各用多少个▲。通过交流,学生自编有关7的乘法口诀。接着是“想一想”,并提出问题“计算时用到哪句口诀”。最后安排“想想做做”的习题,用不同形式来筑牢第三道防线,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的编排打破“例题 习题”的模式,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呈现了流程和方法,也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深度挖掘练习题的功能。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是另一个知识点的分支,同时又是下一个知识点的前身。把握好练习题的定位和作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例如,“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本质就是“20以内加减法”的延伸知识,同时又可看做是多位数的二级运算的前身。教师若能认识到这一点,设计习题时就多了一份参考依据,在习题的取舍上就更能做出前瞻性的决定,如43 9、48 3、37 6、36 5在“100以内数加减法”中是常见的,单就“100以内数加减法”里来说,差别不大,但倘若和后续的知识关联起来,其实里面还是鱼龙混杂。48 3和36 5要比43 9和37 6更有价值,因为在后续的乘法竖式中,因为43和37是质数,没有一般因数,多位数乘法竖式中不会出现这种算式。计算85x6和64x8则大不相同,十位数相乘用到加法算式48 3;计算46x9和69x6的十位数相乘要用到36 5这个加法运算,两相权衡,48 3和36 5比43 9和37 6潜在的价值要大得多。
3.改编练习题。了解了知识的体系架构,还应研究其内在逻辑。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的乘法计算中,频频出现类似如下题组:
4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