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基层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农村管理的党群关系、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策略
如何提高基层党委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就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问题。
一、我国农村三资问题现状分析
1.各地农村开展资产清算核查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有关精神要求,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农村三资核算清查工作,对农村资产、资源进行摸底登记,初步掌握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
2.不断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各地不断推行“村账乡管”,上级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
3.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各地按照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和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每个村都制定了例如《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责》等相关制度和规定,使村级三资管理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二、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管理力度,各地也不断出台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但是因为农村三资涉及面广,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领导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够。对于农村三资管理,有些村干部从思想上认识不够,由于农村处于基层各种情况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相互交叉,三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一些干部就采取“鸵鸟思想”睁一眼闭一眼不加管理。这些思想看法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处于松散的地步。农村三资相对来说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既有现金,也有实物和固定资产;既有流动承包资源,也有隐性资源性收入;既有国家涉农资金补贴和投入,又有村集体自己的资金收入。这些无一例外都对农村三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村干部不能在思想上重视,很可能会造成“三资”账目管理的混乱。
2.基础管理不严格,台账管理不规范。村级会计人员一般都是农民,会计基础薄弱,素质较低,会计基础管理薄弱,账目不清。尽管我国大部分农村和乡镇实行了“村账乡管”,但是会计管理中心人员一般没有增加,只是由原来的财会人员承担了农村三资管理这一块的业务,导致了财会人员业务量的增加,对于农村三资的摸底排查就流于形式,一些农村资产登记不全、不实,三资情况变更不及时,出现资产闲置、挪用情况。人员和经费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村三资管理不严格,台账不规范的现状。
3.农村三资问题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不断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账目的审查力度,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是仅凭国家在重点日子(例如3.15和7.15)中進行集中审查,是起不到时时监督的作用的,如果村级公开监督机制不能正常运转,那么对于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加之农村一些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本应公开的项目不予公开,或者公开假的信息,都会给监督造成阻碍。村公开监督小组也仅仅在惠农资金及“两补一免”方面进行监督,对于其他项目的监督基本不参与,这也造成三农资金账目公开监督不全面。
4.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格。农村资金因为监督管理不够完善,因此在资金使用上也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公款私用和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现象突出。当遇到村领导换届等事情时,就会成为集体资金流失的隐患。
5.农村三资中资源登记不清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也开始被进行城市的外围开发,在村集体中,一些土地产权不清楚,村相关责任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用不正当手段占用这些土地,并分得补偿款,这些造成资产核实不清,也引发相关的信访案件。另外,一些村集体私设小金库,故意隐瞒一些资产、资源情况,也会造成“三资”资产、资源登记不清的问题。
6.农村报账员普遍素质不高。农村三资管理的第一关即农村报账员,但是大部分的农村报账员来源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相对较大(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不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尽管进行过一些短期的业务培训,但是面对项目繁多的农村三资管理账目,这些报账员仍会出现工作上的偏差,造成“三资”账目不规范,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
7.强占集体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农村有一些“村霸”,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在村里强拿强占,一些村民敢怒不敢言,一些村民觉得损失的不光自己的利益,还有大家的利益,因此不愿做“出头鸟”,这也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农村三资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制度上的疏漏,也有执行上的不力,归纳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一些村集体领导干部认为农村三资问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了,因此也不存在资产管理这项工作。对于涉农资金的使用,只需要发发现金,记好资金去向就行了,这种思想导致农村三资管理的不完善和不规范。
(2)农村三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管理力量薄弱。“三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三资管理的工作,对于农村三资,乡一级管理人员经费不足,人员不足,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细。村一级农村三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老化,一些业务知识接受起来很慢,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不能使用,也造成三资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3)制度落实和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监管的不到位是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各级各类政府为了避免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额作用仅仅是上墙应付检查,而没有真正的到贯彻执行,甚至有些集体还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而监管力量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问题的发生。监督小组因为人情关系监管力度不够,使本应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
2.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给出的解决策略 对于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党群关系,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要查找原因还要制定出改善策略。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的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细化责任,克服轻视思想,资金也要向农村三资管理适当倾斜。农村三资涉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该政府牵头,包括财政审计和农业部共同协调,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干部考评、绩效考核。
(2)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使得每项开支,每个决定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嚴格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审批手续要严格,每项涉及农村三资的使用和项目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公开表决通过,并报村委会负责人签字审批,然后报账员核对审批手续的真实性,进行资金的支付。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力度,力争使每项开支都公开透明。在每个月都要定期进行村务公开,公开内容包括收入、支出,以及集体资源的承包、租用。加强对监督小组成员的培训,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感。
(3)摸清集体资产,规范承包产权界限。各村集体要建立农村三资专类账目,把集体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台账,认真核对各项各类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按照实际认真核销和增加三农资产。对于涉及到的个人与集体的承包交易,要有专门的职责部门监督进行,并对涉及的资产分类登记造册,在承包期满后,对账核对,专人处理产权责任。
(4)提高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鼓励那些照章办事,坚持原则的工作人员。
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三资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作为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促进三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文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农村(黑龙江),2013, (24): 65
[2] 何利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17): 8-9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策略
如何提高基层党委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就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问题。
一、我国农村三资问题现状分析
1.各地农村开展资产清算核查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有关精神要求,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农村三资核算清查工作,对农村资产、资源进行摸底登记,初步掌握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
2.不断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各地不断推行“村账乡管”,上级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
3.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各地按照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和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每个村都制定了例如《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责》等相关制度和规定,使村级三资管理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二、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管理力度,各地也不断出台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但是因为农村三资涉及面广,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领导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够。对于农村三资管理,有些村干部从思想上认识不够,由于农村处于基层各种情况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相互交叉,三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一些干部就采取“鸵鸟思想”睁一眼闭一眼不加管理。这些思想看法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处于松散的地步。农村三资相对来说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既有现金,也有实物和固定资产;既有流动承包资源,也有隐性资源性收入;既有国家涉农资金补贴和投入,又有村集体自己的资金收入。这些无一例外都对农村三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村干部不能在思想上重视,很可能会造成“三资”账目管理的混乱。
2.基础管理不严格,台账管理不规范。村级会计人员一般都是农民,会计基础薄弱,素质较低,会计基础管理薄弱,账目不清。尽管我国大部分农村和乡镇实行了“村账乡管”,但是会计管理中心人员一般没有增加,只是由原来的财会人员承担了农村三资管理这一块的业务,导致了财会人员业务量的增加,对于农村三资的摸底排查就流于形式,一些农村资产登记不全、不实,三资情况变更不及时,出现资产闲置、挪用情况。人员和经费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村三资管理不严格,台账不规范的现状。
3.农村三资问题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不断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账目的审查力度,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是仅凭国家在重点日子(例如3.15和7.15)中進行集中审查,是起不到时时监督的作用的,如果村级公开监督机制不能正常运转,那么对于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加之农村一些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本应公开的项目不予公开,或者公开假的信息,都会给监督造成阻碍。村公开监督小组也仅仅在惠农资金及“两补一免”方面进行监督,对于其他项目的监督基本不参与,这也造成三农资金账目公开监督不全面。
4.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格。农村资金因为监督管理不够完善,因此在资金使用上也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公款私用和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现象突出。当遇到村领导换届等事情时,就会成为集体资金流失的隐患。
5.农村三资中资源登记不清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也开始被进行城市的外围开发,在村集体中,一些土地产权不清楚,村相关责任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用不正当手段占用这些土地,并分得补偿款,这些造成资产核实不清,也引发相关的信访案件。另外,一些村集体私设小金库,故意隐瞒一些资产、资源情况,也会造成“三资”资产、资源登记不清的问题。
6.农村报账员普遍素质不高。农村三资管理的第一关即农村报账员,但是大部分的农村报账员来源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相对较大(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不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尽管进行过一些短期的业务培训,但是面对项目繁多的农村三资管理账目,这些报账员仍会出现工作上的偏差,造成“三资”账目不规范,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
7.强占集体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农村有一些“村霸”,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在村里强拿强占,一些村民敢怒不敢言,一些村民觉得损失的不光自己的利益,还有大家的利益,因此不愿做“出头鸟”,这也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农村三资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制度上的疏漏,也有执行上的不力,归纳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一些村集体领导干部认为农村三资问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了,因此也不存在资产管理这项工作。对于涉农资金的使用,只需要发发现金,记好资金去向就行了,这种思想导致农村三资管理的不完善和不规范。
(2)农村三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管理力量薄弱。“三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三资管理的工作,对于农村三资,乡一级管理人员经费不足,人员不足,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细。村一级农村三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老化,一些业务知识接受起来很慢,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不能使用,也造成三资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3)制度落实和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监管的不到位是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各级各类政府为了避免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额作用仅仅是上墙应付检查,而没有真正的到贯彻执行,甚至有些集体还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而监管力量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问题的发生。监督小组因为人情关系监管力度不够,使本应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
2.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给出的解决策略 对于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党群关系,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要查找原因还要制定出改善策略。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的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细化责任,克服轻视思想,资金也要向农村三资管理适当倾斜。农村三资涉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该政府牵头,包括财政审计和农业部共同协调,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干部考评、绩效考核。
(2)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使得每项开支,每个决定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嚴格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审批手续要严格,每项涉及农村三资的使用和项目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公开表决通过,并报村委会负责人签字审批,然后报账员核对审批手续的真实性,进行资金的支付。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力度,力争使每项开支都公开透明。在每个月都要定期进行村务公开,公开内容包括收入、支出,以及集体资源的承包、租用。加强对监督小组成员的培训,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感。
(3)摸清集体资产,规范承包产权界限。各村集体要建立农村三资专类账目,把集体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台账,认真核对各项各类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按照实际认真核销和增加三农资产。对于涉及到的个人与集体的承包交易,要有专门的职责部门监督进行,并对涉及的资产分类登记造册,在承包期满后,对账核对,专人处理产权责任。
(4)提高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鼓励那些照章办事,坚持原则的工作人员。
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三资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作为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促进三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文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农村(黑龙江),2013, (24): 65
[2] 何利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17): 8-9